目前分類:健康生活 (256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國民健康局今年推動「健康100 臺灣動起來」健康體重管理計畫,並建置「0800-367-100 瘦下(落)去、要動動」減重諮詢專線。從民眾踴躍來電諮詢中,發現體重管理已經蔚為風潮,坊間也有許多關於減重的專書,而其中有幾項錯誤的觀念,國民健康局慎重澄清。

體重控制,過猶不及,絕不是體重計數字追低就好:「養瘦」絕對是減重人的迷思,「瘦」就一定是好嗎?就公共衛生的角度而言,肥胖和多種慢性病息息相關,但「養瘦」也得三思,瘦並不一定代表健康,我們真正該關心的BMI數值(Body Mass Index身體質量指數)是否屬於健康範圍。以18歲至65歲的成人來說,健康體重應在18.5 kg/m2 BMI<24 kg/m2的範圍內,倘若BMI值低於18.5 kg/m2即為過瘦了。一味地追求「瘦」,恐怕出現免疫力差、容易有婦科疾病或不易懷孕,及骨質疏鬆的危險。

熱量易進難出,不能忽略卡路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當然也沒有白吃的熱量!體重增減完全符合熱量不滅定律,因此進行體重控制,必須根據每日活動量來計算所需的熱量,再依照算出來的熱量去瞭解每天所需攝取的食物份量,因此,食物的「熱量」及「份量」兩者皆重要,每日記錄自己吃進多少卡路里是很重要的。另外,健康減重必須兼顧健康吃和多運動,每天少吃500大卡熱量;或少吃300大卡熱量並且多運動消耗200大卡,相當於每天多消耗500大卡,每週可以減重約0.5公斤。

不要丟掉體重計,常量體重,有助成功控制:當體重漸漸上升,若是以照鏡子來評估,等到看出體型的變化時,往往已經不知不覺增加了幾公斤,那時更不容易減重。所以建議,天天量體重,掌握自己每日體重變化,是最好的評估方法。而且體重計上的數據,可較準確的幫助我們自我監控體重。國際肥胖專業期刊也證實定期量體重,是確保減重不復胖的良方。

天天五蔬果,健康伴著我:為保持健康的身體,應該均衡攝取各類食物,包含蔬菜、水果,因為葉菜類含豐富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能達到改善便秘、降低膽固醇等效果,同時也含有豐富礦物質及維生素,而礦物質及維生素是參與身體代謝的重要因數,建議將五份蔬果分散在每天三餐中,如果能夠攝取多色蔬果更好。

消耗脂肪瘦全身,緊實曲線體態佳:(1)對於體重過重或肥胖而想減重的人:減重的目的是要減掉過多的脂肪,只要遵守「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秘訣,便可消耗全身各部位的多餘脂肪,如此便能一併達到瘦腰與瘦大腿之目的。此外,若能加上適當的肌力訓練,對於減重或是維持正常體重都有非常大的幫助。(2)對於追求體態漂亮的人:對於不需減重,但期望身材更加玲瓏有緻的人而言,除了力行「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來維持健康體重外,還可以在運動中加入肌力訓練,藉由個別肌肉線條的訓練,讓這些部位不要有鬆弛的感覺,可使身材看起來更有曲線。

減重過程遇到疑惑和瓶頸,應向誰尋求協助:遇到瓶頸時,建議民眾至醫療院所尋求營養師或肥胖專科醫師的指導,詢問正確的減重方式,不可相信偏方。同時民眾也可上國民健康局網站-肥胖防治專區,有體重管理的方式包括飲食指導、運動指南等,更可直接撥打國民健康局免付費室內專線0800-367-100,有營養師及運動專業人員為您解答減重遇到的問題及狀況。

此外天氣轉涼,又到了冬令進補時節,提醒大家,每人體質各異,進補的食材需因人而異,最好與醫師、藥師討論後再進行,否則補過頭,反而會攝取過多高油、高鹽、高熱量等食品,造成身體額外負擔,以致於過完一個冬季,體重不知不覺中增加了兩三公斤,後悔莫及。建議若逢天氣寒冷,想要喝溫熱的飲品,可選擇低糖熱花茶、水果茶或清湯。薑母鴨、火鍋、羊肉爐等誘人的鍋品可加入多量蔬果且絕對要適量就好。

 

節錄自優活健康網,2011-10-21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飲食失調可以致命,其死亡率比任何精神病都高。目前,許多美國女大學生正遭受著飲食失調、極端節食、身材問題和遙不可及的理想身材的煎熬。一項校園調查顯示91%的美國女大學生試圖透過節食控制她們的體重,22%的女生表示她們「時常」或「一直」節食。精英運動員出現飲食失調的概率也高出許多。

Timberline Knolls Residential Treatment Center (TCNJ) 醫務主任 Kim Dennis 博士表示:「我們發現大學裡的許多年輕女生在陷入身材問題和飲食失調後不可自拔,這是令人不安的趨勢。年輕女性用廣告描繪的身材類型來衡量自己。但事實上只有5%的美國女性才擁有『理想身材』。」

Dennis 博士建議關注個人能力和才能比只注意外表更有必要。許多女性時常為獲得「完美」身材而努力,這很正常,但是不能因此抹殺個人的個性。

Dennis 博士補充說:「當我們的眼睛『評價』身體時,眼睛的『意見』常常不準確。這些『意見』都有些不正常、偏激和可憎。」

為了鼓勵就這一話題展開對話,10月27日(星期四),TCNJ 將在校區內 Brower Student Center 的202房間開展兩個專門活動。

中午到下午2點,專業人士將以「Lunch and Learn」(午餐和學習)拉開活動的序幕,Dennis 博士將發表題為《Co-Occurring Disorders: When Addictions and Eating Disorders Collide》的演講。參加活動的諮詢工作者、社工和心理學工作者可以獲得1個繼續教育(簡稱 CE)的學分。

當天晚上,全體學生會被邀請參加名為「Lovin' the Body You're In」的專題討論,該專題討論將重點關注「理想」身材和美國人為獲得理想化的「模特」外表而沉溺於節食的問題。Dennis 博士將參加討論,《Hollow: An Unpolished Tale》的作者、TCNJ 的行為健康專業人士 Jena Morrow 也將參加討論。Jena 將親身講述她患上飲食失調和後來康復的經歷。

專題討論結束之後,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norexia Nervosa and Associated Disorders(簡稱 ANAD)將領導燭光守夜和默哀。Delta Phi Epsilon 女生聯誼會將支持該活動。

TCNJ 負責學生事務的助理副總裁兼諮詢和心理服務負責人 Marc Celentana 博士表示:「現在患上飲食失調的大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已經威脅到了現在與未來的健康和幸福。長期以來,我們一直認為讓大學生知道不健康的食品誤區為何是改變他們行為的最佳途徑之一。為了這個目的,我們很榮幸能夠為『Lovin' the Body You're In』討論提供支援。」

 

節錄自財華網,2011-10-21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調查發現,國內75歲以上老人,每4人就有1人骨質疏鬆,每年有2至3萬骨鬆患者,因骨鬆引發髖關節骨折,死亡率與癌症末期相當。昨日是世界骨鬆日,衛生署與骨質疏鬆症學會提醒民眾,平日多存骨本,遠離骨鬆危機。

國民健康局針對國內兩萬多名15歲以上民眾進行調查,被確診為骨鬆的比率,男性4.6%,女性逾10%。50歲以後,男女骨質流失速度加快,女性更年期後骨鬆比率更超過二成;75歲以上骨鬆比率高達23.8%,每4名老人,就有1人有骨鬆。

除了年紀,調查還發現,相較於BMI值在18.5至24,BMI值逾27的50歲以上者,骨鬆比率高出1%到6%;BMI值低於18.5的過輕者,骨鬆風險更比正常體位多4%到8%。

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楊榮森表示,不少女性喜歡減肥,但體重過輕,會讓雌激素分泌減少,加快骨質流失、提高骨鬆機會。根據亞洲多國研究推算,若把年紀減掉體重,數值超過25,罹患骨鬆機率比正常人高2至3倍。

紙片人易導致骨鬆上身,楊榮森說,過重者增加骨頭、關節負擔,同樣可能骨鬆。另外,骨鬆患者除了易駝背,還得當心骨折危機。國內因骨鬆引起髖關節骨折,每年就有2至3萬人,一側髖部骨折後,另一側髖部也可能骨折,增加年長者死亡風險,死亡率幾乎等同癌症末期。

振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孫施盛建議,民眾平時可適度攝取牛奶、豆腐等含鈣食物,多做體操、慢跑與健走等運動,也要適度曬太陽,加快維生素D吸收。楊榮森提醒,停經婦女與超過50歲以上民眾,定期做骨密度檢測,並控制體重,降低骨鬆威脅。

 

節錄自聯合報,作者陳俐君,2011-10-21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日是世界骨鬆(骨質疏鬆)日,根據一份最新調查顯示,不管是胖子或瘦子,一過50歲,發生骨質疏鬆的比率比體重正常的人都要來得高。其中,瘦子一族有2成3以上,胖子則近3成,而預防骨鬆的方法就是要運動來增加骨密度,又能預防跌倒。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98年調查顯示,15歲以上民眾有7.6%經醫師確診為骨質疏鬆症,但30歲以後骨質逐漸減少,到了50歲以後骨質流失更形嚴重,75歲以上老人平均每四人就有一人有骨質疏鬆的問題,而女性在停經後,骨質疏鬆的比率亦高達20%~35%。

值得一提的是,該調查顯示,相較於正常體位的民眾,體位不正常的民眾,無論是過輕或肥胖,都有較高的骨質疏鬆比率。50歲的民眾,體重正常者有骨鬆者約有14.7%,體重過輕有23.4%,但過胖或過重有29.6%;而65歲以上,體重正常的人有20.7%骨鬆,而體重過輕的有24.7%,而過重或肥胖則高達50.7%%。

國健局長邱淑媞深入分析,經常節食及體重過輕會減少雌激素分泌,加速骨質流失,造成骨質含量變少及肌耐力降低而容易發生骨質疏鬆;體重過重則會增加骨頭、關節的負擔。

至於體位,則是以身體質量指數BMI值為準,BMI計算方式=體重(公斤)/身高的平方(公尺)2,當BMI<18.5或是BMI≧24,就要注意維持及控制自己的體重。

 

骨質疏鬆症是沈默的疾病,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有些中高齡患者,可能只有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的外觀變化,這些都是平常不會覺察或不以為意,但只要一個輕微的跌倒,或是彎腰搬運物品,就有可能造成骨折。

依據98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資料分析發現,50歲以上骨質疏鬆症患者過去一年跌倒次數平均都在2次以上,比沒有骨質疏鬆症患者的跌倒次數來得多。在骨鬆的中老年人身上,一次失去平衡的跌倒,輕者挫傷、瘀血,但嚴重者可能引起骨折及其他合併症等,甚至提高死亡率。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楊榮森表示,男性髖部骨折後一年死亡率達22%、女性是25%,要特別注意這個情況。

該如何預防骨質疏鬆?邱淑媞建議,年輕時儲存骨骼「骨本」,平常可多攝取牛奶、起司、豆腐等富含鈣質的食物,避免過度飲用咖啡、適度曬太陽、避免熬夜,多從事跑步、健走、球類運動、健康操、爬樓梯等,皆是可促進骨質密度增加的負重式運動,上了年紀以後,更需要透過適度運動,培養平衡感,也能輕鬆預防骨鬆。

 

節錄自NowNews,作者曾鈺庭,2011-10-20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據蓋洛普(Gallup)的調查數據顯示,美國每七名勞動者中只有一個體重正常、沒有慢性健康問題。這種情況可能會令美國經濟因勞動者病假增加而造成每年逾1,530億美元的生產力損失。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蓋洛普對美國10餘萬名全職勞動者進行了調查,發現其中三分之二的人體重超標或肥胖,近一半的人在超重的同時有至少有一個慢性健康問題。

統計肥胖人數所用的數據是被調查者自報的身高和體重,也就是說實際肥胖人數可能會更多。研究表明,人們往往會低估自己的體重,高估自己的身高。

超重或肥胖勞動者的缺勤幾率要大於體重正常的勞動者,而慢性健康問題則是造成缺勤的更大因素。即使在體重正常的勞動者當中,慢性病也很普遍,近60%的被調查者說自己有長期健康問題。

慢性健康問題包括曾被診斷患有心臟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癌症、糖尿病、哮喘或抑鬱以及在過去12個月裡脖頸、後背、膝蓋或腿部疼痛反覆發作等病症。

據蓋洛普估計,每年因體重和其他健康問題,美國會損失4.5億天的工作量,損失的生產力估計高達1,530億美元。

把調查數據提交給蓋洛普網站的威特斯(Dan Witters)和阿格拉沃爾(Sangeeta Agrawal)說,若算上「出勤主義」(指員工雖然到崗上班,但卻因為身體或心情不好工作效率低下的現象),實際的生產力損失會超過報告中估計的1,530億美元,若再算上兼職員工,這一數字還會增加。他們還指出,有研究認為這一數字遠遠超過1.1萬億美元。

調查數據是今年收集的,而復甦緩慢的美國經濟可能正在讓勞動者的健康問題變得雪上加霜。

由於失業率居高不下,加上小心謹慎的僱主希望花更少的錢實現更大的產出,勞動者面臨壓力重重的狀況。梅奧診所(Mayo clinic)指出,壓力讓人們患肥胖、抑鬱和心臟病等疾病的風險加大。

 

節錄自華人今日網,2011-10-21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秋冬季節抑鬱症難以控制,總是找不到能夠徹底根治的方法,但是只要日常加強多加調理,抑鬱症是不難根治的。...

 

1、抗抑鬱的體操:

閉上雙眼,全身放鬆,雙臂自然垂放在身體兩邊,雙腳合併站立,按個人習慣向前邁出左(右)腳,另一隻腳的腳尖距離前腳的腳跟大約半腳遠,寬度為半個腳掌寬度。雙臂緩緩舉起,注意速度不要快,當與肩膀同寬時,由內向外展開,展開的姿勢保持3-4秒。深呼吸,收起所有動作。每天至少5次,各人適情況,而定。

 

2、抗抑鬱飲食搭配方法:

1)綠茶加金橘葉解鬱。金橘葉可以從藥店購買也可以自製。自製方法是:秋季食用金橘帶葉買回來,洗乾淨後,曬乾、保存起來。用法:綠茶2克、金橘葉30克 放入砂鍋中,先用水泡上10分鐘左右,然後用中火煎上30分鐘左右,去除殘渣,即可。早晚服用,溫飲最佳。常飲用有理氣、解鬱、疏肝之功效。

2)五味子百合羹:用法:五味子,龍眼肉,鮮百合,白木耳,伏神,這些材質的煮法就比上面的綠茶加金橘葉解鬱藥難一些,加入1500毫升水,浸泡後,煮45分鐘,同樣去掉殘渣,放入容器裏,放入冰糖,食用。飲用一個療程後,抑鬱症患者,會覺得肝、脾得到養護,失眠、口幹、心悸等症狀逐步減輕。

 

鍛煉不僅可以加強身體的抵抗力,促進血液迴圈,還可以愉悅心情,在運動中獲得快樂,是消除抑鬱症的良方。再配合日常的養生食療等方法,可謂是抑鬱症日常調理不可或缺的“藥物”。

 

節錄自醫藥日報,2011-10-22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心肌梗塞患者在治療之後,何時才可以做運動?

A:患者只要病情穩定而醫生允許毋須臥床休息,便可開始做一些起居活動,到出院時通常可應付平地步行六百呎,及上落一層樓梯,即一般日常生活的運動量。養成運動習慣,可減低患者心臟病復發機會,但每次鍛煉前後,不可忽略熱身及緩和運動。

 

熱身運動的用處是慢慢地將脈搏由靜止時水準提高至運動時水準,避免突然增加心臟負荷。熱身時所做的伸展運動、即俗稱「拉筋」,可預防運動創傷,每個動作需持續伸展二十秒才有效。緩和運動能把脈搏由運動時的水準降回靜止時水準,幫助血液由肌肉回流至腦部,減低昏暈的發生。

Q:哪些運動較適合心臟病患者?

A:適合心臟病人做的主要是強化心臟功能的運動,如步行、緩步跑、踏單車、游泳或社交舞。運動強度為輕量至中等,即感覺「少許辛苦程度」或以下,期間仍可說一整句話便可。最理想是每星期進行五至七次、每次三十分鐘的鍛煉;若不能連續維持三十分鐘,可分幾節、每節最少十分鐘,每節間可稍作休息。心臟功能改善後可增加每節時間,最終目標是完成三十分鐘的鍛煉。運動時留意有否心臟病病徵,脈搏是否過快或不規律,亦切勿嘗試劇烈程度運動。若有任何問題請向有關醫生或物理治療師查詢。

 

節錄自昔日太陽,2011-10-23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島日報》報道:緬尼吐巴大學(University of Manitoba)一項研究發現,身體略為過重的人不會有較大的機會遇到嚴重健康問題,或者比身材較瘦的同輩早死。

緬尼吐巴衛生政策中心(Manitoba Centre of Health Policy)為該省政府展開研究。該中心的研究人員利用了20年期間的全國衛生調查的體重和身高的資料來計算身高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然後用這些資料來將人們分類為“正常”,略為“過重”,或實際“肥胖”,以及研究他們的健康狀況。

屬於過重組別人及甚至乎是肥胖組別下限的人並沒有較多的健康問題,以及並不較早身故。

這項研究的結論是身體過重可能並非如以往想像般的危險。

 

首席研究員弗蘭素(Randy Fransoo)表示,在過重組別的人看來沒有很多的風險,這可能是問題開始出現的門檻較為接近肥胖的組別。

這次的調查發現,身體過重的人看醫生的機會應不會比體重較輕人多許多。

過重的人的身高體重指數介於25至29.9之間。弗蘭素表示,他們的死亡率與“正常”體重的人相同。

他又表示,甚至乎在肥胖的組別,風險的程度看來也不相同。身高體重指數接近30的略為肥胖的人總體來說在其他方面看來都健康。

這項研究發現,當身高體重指數達到35或以上,危險的健康問題出現。

身高體重指數是用身體的高度及重量來估計有多少脂肪。介於18.5至24.9的指數為健康。

 

節錄自星島環球網,2011-10-24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哥倫比亞大學一位經濟學者Pierre-André Chiappori,最近創立一個「肥胖吸引力」經濟學理論,十分有趣。

據Chiappori的研究,靚女並不在乎過重男士——只要他們的口袋夠深就可以。換成數學公式如下:男士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每增加百分之十,年薪只要增加百分之二,就可以抵消其缺陷。另一方面,肥妹也不是註定當「敗犬一族」,據「肥胖吸引力」理論計算:一名高一百七十公分、重六十五公斤的女子,過重三公斤,只要多加一年教育,就可以維持相同程度的吸引力。

你可能以此公式為肥仔、肥妹打氣,指出重多十幾磅不是世界末日,我卻反其道而行之,鼓勵大家不如努力瘦身。

一般身體很Fit的男士的BMI是二十二,增加百分之十便去到二十四的過重水平,基本上,你稍為吃多兩三餐美食,或者連續兩個星期躲懶不運動,馬上便超標了。你說Keep Fit好艱難,是不是?我可要當頭棒喝問一句:「你老闆上次幾時加你人工?加幅有無百分之二那麼慷慨?」算了吧,指望年薪加百分之二,不如你下定決心減磅,還來得實際。你懷疑我是纖體代言人?不,我只是香港通脹受害人。

我還要奉勸女士們,不要相信「多讀書、增內在美」的鬼話,天下剩女就是「高智商、高學歷、高收入」,努力健身Keep Fit,減去身上多餘的幾公斤贅肉,改造自己成「索女」更穩妥。

姊妹們,你要信我,我的確不是纖體代言人,我是從男性角度向你們吐真言。

 

節錄自星島日報,作者李辰安,2011-10-26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適當運動對身體好,但原來對情緒亦有好處。台灣有專家認為,只要每天養成運動習慣,有助改善3Q,即智力商數(IQ)、情緒商數(EQ)及快樂商數(HQ)。專家認為,運動後腦部分泌多巴胺,有助改善注意力不足等。

台灣健康運動聯盟舉辦運動與3Q國際研討會,並發表活化大腦的研究結果。該聯盟指出,運動可促進健康,但很多人卻沒有實行。聯盟又引述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專家的研究,運動對注意力不足和過度動躍症的兒童均有助自我控制,目前患者服食的藥物,是增進腦中的多巴胺,而運動正是可以分泌多巴胺,由身體分泌的多巴胺對大腦是沒有傷害,對患者亦有益處,因此相信運動能提升智商並改善情緒,故聯盟提倡每天「走路30分鐘、3,600步、心跳130下」。

 

節錄自am730,2011-10-6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eauty.jpg   

製片家韋恩斯坦和艷麗的喬治娜查普曼

 

beauty2.jpg

 

地產大亨川普和他的妻子米蘭妮亞

 

一項新研究發現,性感美女不介意超重男子,只要他們家財萬貫。想想製片家韋恩斯坦和艷麗的喬治娜查普曼,或地產大亨川普和他的妻子米蘭妮亞,便知所言非虛。

美女也許不喜歡嫁給腰圍粗大的男性,但如果這位男士腰纏萬貫則另當別論,至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家查波利所做的研究如此推論。查波利並定出體重和收入的權衡公式:身體質量指數 (BM)增加10%,必須增加3%收入,就能抵銷肥胖所減低的吸引力。

查波利的研究結果顯示,單身男女擇偶的兩大決定因素是外形和社會經濟能力,幽默感或好心腸等因素只占很小部分。

根據「收入動態長期追蹤研究」收集的667對白人夫婦的資料,不論男女都喜歡身材高挑苗條、口袋多金的伴侶,沒錢和肥胖是擇偶不利的組合。

但體重超重的不利因素並非絕對,胖哥胖妹不一定要屈就不符合理想的對象。根據查波利的公式,男性可用高收入、女性可用高學歷來彌補。

男性BMI(身高與體重的比例)每增10%,年薪需要增加2%來補償。例如身高6呎 (約183公分)、體重180磅 (約82公斤)的男士擁有標準BMI、年薪10萬美元;如果體重增加20磅(9 公斤),但不想降低擇偶標準的話,必須增加2000美元收入。

假設有兩名女大學畢業生,都是5呎5吋 (167公分)、135磅(61公斤),所結識的男性背景也類似,其中一名女性可能會嫁給外形較差的男性,但結婚對象會比較有錢。

 

節錄自聯合晚報,作者朱小明,2011-10-11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njury.jpg   

賽馬會體適能中心健身室內的儀器,霎眼看與一般健身室無大分別,但事實上它們都是特別訂做,器材的速度、重量的段數都可作更大幅度調較,方便傷殘程度不同人士使用。

 

健身中心成行成市,「keep fit」大行其道,但對於全港18.7萬肢體傷殘人士,到健身中心鍛煉其實並不容易。有物理治療師指出,傷殘人士活動量較一般人少,其實更須健身以防肌肉退化。香港傷健協會獲賽馬會贊助,於大埔開設了全港首個可供傷殘人士使用的體適能中心,中心內除了有健身教練駐場,更有物理治療師即場指導。

賽馬會體適能中心健身室內的器材,表面上與一般健身室無異,但其實它們均是特別訂做,器材的速度、重量的段數可作更大幅度調較,方便不同程度的傷殘人士鍛煉。二級物理治療師孫詠柔指出,傷殘人士活動量已較一般人少,更需健身以防止肌肉退化及受傷。

傷健體適能中心獲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款230萬元成立,以自負盈虧方式經營,服務收費只會收回經營成本,30分鐘一節的物理治療服務收費為180元。

 

節錄自明報,2011-10-09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丹麥從10月1日起,對所有飽和脂肪含量超過2.3%的食品,徵收每公斤16丹麥克朗的「肥胖稅」,成為全球第一個針對食物所含的飽和脂肪課稅的國家,希望降低肥胖人口比例。許多丹麥人趕在牛油、薄餅、肉類和牛奶等食物加價前趕往囤貨,導致貨架空空如也。

丹麥政府預計,這一行動將為國家帶來大約1.4億英鎊的新稅收,同時減少國民大約10%的飽和脂肪攝入量。

儘管丹麥的肥胖人口比例不到10%、略低於歐洲平均水準,丹麥的食物與經濟研究院還是指出,全國早死的人群中有4%是因為攝入了過多飽和脂肪所致。

 

9月1日,匈牙利就已開始對部分食品徵收「肥胖稅」。

這項稅收引起當地糖果製造商的強烈不滿,巧克力廠商Toms的總裁傑斯.莫勒指出,丹麥的工資已經相當高昂,現在加上重稅,工廠營運將面臨難題。

這一新政策也遭到了許多網民的抨擊,尤其是醫學和營養學研究指出,在食品中,糖和碳水化合物才是導致肥胖的罪魁禍首。而且,政府直接插手幹預市場價格,也讓不少評論者表示擔憂。

據悉,英國的肥胖人口比例歐洲稱冠,超過20%,英國媒體紛紛關注英國是否會跟進徵收「肥胖稅」。

肥胖稅不是指對胖人徵稅,而是針對那些能夠導致肥胖的不健康食品所徵收的特別稅種,包括高脂、高糖、高鹽以及高卡路里的食品,油脂、飲料、糖果等都在其列。

 

節錄自大紀元,2011-10-02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ai1.jpg   

▲最好是在早上起床、排尿後,量體重及體脂,且腳底乾燥,以免影響數值。

 

bai2.jpg

 

▲量臀圍計算體脂,更能掌握自己的胖瘦。

 

 

圓翹的臀部在西方是性感的代表;在華人社會,豐腴的圓臀常被拿來與生育力連結。不過,你知道嗎?臀圍可能還有其他用途。近年科學家發現,臀圍大小與體脂肪多寡有關,只要透過體脂指數公式,不用體脂計,光是靠臀圍跟身高也能粗略算出體脂比率。

 

臀圍和身高:也能算出體脂率

美國南加大研究人員發展出一項最新的「體脂肪評估指數(BAI)」,想要知道自己究竟是瘦小卻多脂肪的「泡芙族」?還是體重雖重、實際上是充滿肌肉的「硬漢族」?只要將身高以及臀圍套入這個名為「身體肥胖指數」(Body Adiposity Index,簡稱BAI)的公式,就能計算出身體裡大概藏有多少脂肪。這項結果已經發表於「國際肥胖期刊」(Obesity)。

「身體肥胖指數」BAI的計算公式是「臀圍(公分)÷『身高(公尺)×身高(公尺)的平方根』-18」。 例如,身高161公分、臀圍36吋(約91公分)的女生的BAI就是91÷『1.61×√1.61』-18=26.5。估計其體脂比率約為26.5%。

如果手邊有iPhone等智慧型手機的民眾,只要先將手機切換至橫向的計算機介面,輸入身高(公尺)後,再按下「√」(根號)鍵,再按「×」(乘號)鍵,乘上身高(公尺),再按「=」(等號)鍵後,再按「1/X」(分母)鍵,再按「×」(乘號)鍵,乘上臀圍(公分),最後減18,得到的數值加上%,就是粗估的體脂率。

這項由美國南加大研究團隊發展出的「身體肥胖指數」,被國外媒體認為可能有機會取代BMI。研究主持人理查‧伯格曼(Richard N. Bergman)及其同事分析了1,700名墨西哥裔美國人包括性別、年齡、身高、體重、臀圍等多項變因後,臀圍和身高與身體脂肪關聯最密切。並發展出計算公式,將之與實際使用雙能X光吸收儀 (DEXA) 來瞭解全身體脂肪之量及分佈情形,發現有非常高的吻合度。

研究人員指出,使用多年的BMI有其侷限,可能會將健壯及肌肉發達者誤判為肥胖人群,一些真正肥胖者卻難以識別。不過,BAI應用其他種族的結果仍需進一步驗證。

肥胖醫學會蕭敦仁醫師指出,BMI用於運動員以及從來不運動的兩群人,確實比較容易誤判肥胖狀況。運動員的身高體重換算後,可能BMI很高,但是其實是因為肌肉發達所致;後者從來不動,BMI可能不高,但其實因為肌肉非常少、身體有很多隱藏的脂肪,BMI可能低估。

 

醫師建議:BMI與腰圍合併評估

雖然BAI在評估體脂肪的部分可能比BMI更有代表性,不過,台大醫院家醫部教授黃國晉認為,體重與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相關性主要是因為「內臟脂肪」過多,BAI計算的還是總體脂肪,近來已經有新的體脂計可以準確測量內臟脂肪,但這類機型台灣尚未上市,估計上市後價格也不低,建議民眾不妨以BMI與腰圍合併評估。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男性超過90公分,BMI屬於過重,就應該留心健康狀況、適度控制體重。

 

節錄自自由時報,作者洪素卿,2011-10-9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是現在相當熱門的醫學話題,這個症候群包含四種病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為甚麼要結合這四種病症,統稱為「代謝症候群」呢?這有相當重要的臨床意義。

 

「代謝症候群」的重要性

「代謝症候群」是1988年美國史丹佛大學Gerald Reaven教授所提出的,他是內分泌代謝領域的權威。他發現「腹部型肥胖」與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而且這類病人得到心臟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的機率比一般人增加許多,因為有很重要的臨床意義,所以把它歸納成一個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這個醫學名詞比較抽象,如果僅從字義,很難窺其全貌,只知道這與人體的新陳代謝有關。Reaven教授最先提出的名稱是 Syndrome X,它還有很多稱法,如Reaven syndrome、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等,後來才統一稱為「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通俗上,如果用「三高症候群」、「啤酒肚」、「水桶腰」就比較容易瞭解,但是這又不能畫上等號。

 

代謝症候群的定義

代謝症候群是如何定義呢?比較著名的是2001年美國膽固醇教育計畫成人治療第三版的定義:有五項危險因數,如果具備三項或三項以上者,就稱為代謝症候群。

         

           危險因數                          定義標準

1         腰圍                                男性腰圍大於102公分、

                                                女性腰圍大於88公分。

2         三酸甘油脂                   大於等於150毫克/公合。

3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男性低於等於40毫克/公合、

                                                女性低於等於50毫克/公合。

4         血壓                                大於等於130/85毫米汞柱。

5         空腹血糖                           大於等於110毫克/公合。

 

2007年台灣衛生署修訂代謝症候群的臨床診斷準則,內容類似於2001年美國膽固醇教育計畫成人治療第三版的定義,但有兩項不同:(1)腹部肥胖的定義降低為男性腰圍大於等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等於80公分,(2)空腹血糖的標準降低為大於等於100毫克/公合。

五千年前《黃帝內經》就已提出「代謝症候群」的慨念

1988年Reaven教授「天才式」的聯想開啟了代謝症候群的新頁;不過,早在五千年前《黃帝內經》就已經把這個概念告訴我們了。《黃帝內經‧素問‧通評虛實論》曰:「凡治消癉、僕擊、偏枯、痿厥、氣滿發逆,甘肥貴人則膏梁之疾也。」「甘肥貴人膏梁之疾」就是指肥胖,肥胖會引起糖尿病(古書上叫做消癉),肥胖也會引起中風(古書上叫做偏枯),肥胖也會引起心臟病(古書叫做僕擊);僕擊就是突然昏倒,有心臟血管疾病的人突然發生急性心肌梗塞,誘發心律不整,很快就昏倒、猝死了。所以說為甚麼《黃帝內經》是充滿大智慧,五千年前早就把「代謝症候群」的觀念告訴我們了,而且闡述「肥胖」是該症候群的核心,跟現代醫學的想法一致。

 

節錄自大紀元,作者王元甫(桃園市振興診所內科醫師、中醫醫學博士),2011-10-18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美國中文網報道  肥胖不再是私人健康問題——雖然奧巴馬4700億美元的刺激經濟計劃裏不包括減肥方案,但如果更多的肥胖者瘦身,GDP可能會得到提升。真的。可能。

據蓋洛普(Gallup)最新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重或患有肥胖症的美國全職僱員,每年因一些慢性健康問題,比健康僱員要少4.5億個工作日,估計由此帶來的生產力損失每年高達1530億美元。”

調查發現,超過85%的美國企業員工存在肥胖、超重問題或患有慢性疾病。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去年發現,約有1/3的美國人存在肥胖問題,每個州至少有20%的居民患有肥胖症。

除勞動力損失外,肥胖員工往往因相關疾病需要支付更多的醫療費用。據《東南密蘇裏人報》(Southeast Missourian)報道,企業為肥胖員工支付的醫療費用要比一般員工高出42%。

各州及地方政府也越來越關注民眾的健康問題,以期進一步削減醫療成本和勞動成本。密歇根州州長裏克-斯奈德(Rick Snyder)上個月就專門舉辦了一次預防肥胖症會議。專家們預計,如果密歇根州的肥胖症以現有速度增長,那麼該州的醫療成本到2018年將達到125億美元。

洛杉磯市也在本月發起一場抗擊肥胖症的活動,希望通過向民眾普及不當飲食的後果來降低肥胖率。據估計,肥胖和超重問題令該市的生產力一年損失約60億美元。

不過,美國並非是唯一一個面臨肥胖成本不斷上升的國家。據英國雜誌Practice Business報道,肥胖相關疾病造成的生產力損失使英國經濟每年蒙受200億英鎊損失。

 

節錄自美國中文網,2011-10-18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核心提示:隨著人們健身意識的提高,爬樓梯這種既經濟又方便的鍛鍊方式受到很多市民的歡迎。有關專家指出爬樓梯也有講究,爬上有益身體,但下樓梯卻對身體不利。

目前,隨著人們健身意識的提高,爬樓梯這種既經濟又方便的鍛鍊方式受到很多市民的歡迎。有關專家指出爬樓梯也有講究,爬上有益身體,但下樓梯卻對身體不利。

據專家介紹,爬樓梯上樓相當於做有氧運動,可以鍛鍊心肺功能,同時還能夠鍛鍊腿部肌肉群,能起到一定的鍛鍊功效。但下樓梯時,膝關節、踝關節要承受整個身體的重量,不斷重複這個動作,會人為加大這些關節的活動量,受壓的強度會急劇增加,關節受到磨損的可能性就會增大,對身體不利。

專家還特別提醒中老年人或者身體過於肥胖的青年人,用爬樓梯法鍛鍊身體,要掌握分寸和方法。爬樓梯的速度與持續時間應掌握好,剛開始鍛鍊時,應採取慢速度、逐步加長時間的方式,隨著鍛鍊水準的提高,可以逐步加快速度或延長持續時間。同時鍛鍊中應始終以適中強度進行,以不感到吃力為度。

 

節錄自星島日報,2011-10-18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週一(17日)公佈的一項調查報告,患有慢性疾病和體重超標的美國全職員工,每年因為額外缺勤造成的生產力損失高達1530億美元。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由蓋洛普健維(Gallup-Healthways)公佈的調查報告說,美國有超重或健康問題的員工占總數的86%,他們每年缺勤的工作日總計約為4.5億天。報告說:“這麼高比例的全職員工健康情況不理想,這是美國生產力的巨大負擔。”  

該報告還說:“美國員工因為不健康或是超重造成的這筆1530億美元年度生產力損失,是英國的4倍多。”  

調查發現,出現這樣巨大差距的原因是英國不健康員工較少。美國只有14%的全職員工,體重正常和沒有慢性病,在英國這個數字為20%。  

在今年1月2日至10月2日期間,蓋洛普對109875名全職員工進行了調查,全職員工每週至少工作30小時以上。  

在調查中,蓋洛普根據受調查者報告的身高和體重,計算出他們的體重指數(BMI)。BMI達到30的為“肥胖”,數值為25-29.9的屬於“超重”,而在18.5-24.9的算“正常體重”。  

除了體重,還有慢性健康問題,比如已經確診的心臟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癌症、糖尿病、過敏症以及憂鬱症,還有在過去12個月裏反復發作的多種身體疼痛,包括頸項、腰背、膝蓋或腿痛等。  

在調查中,參加者要回答過去一個月裏,有多少天因為身體原因無法從事正常活動,蓋洛普據此計算出身體不舒服的天數。

那些沒有超重和慢性疾病的全職員工,平均每個月有0.34天或全年大約四天身體不舒服,那些身體超重但沒有慢性疾病的員工不健康的天數稍微多一些。  

但是,那些身體超重又有三或四種慢性健康問題的員工,平均每年有42天身體不舒服,跟體重正常但是患有類似疾病的員工差不多。  

調查結果顯示,以平均數字來看,受調查者每三個身體不舒服日子,就會有一天確實休了病假。  

調查還發現,有超過30%的員工身體超重,他們同時患有一至兩種慢性疾病;另有大約18%的人超重,並且患上三種以上慢性病。  

報告說:“其他針對不同慢性病進行的廣泛調查得出的結論是,每年因病造成的生產力損失對經濟的影響是1.1萬億美元。”

 

節錄自中央日報,作者陳淑娟,2011-10-18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廣播公司(ABC)的脫口秀節目Jimmy Kimmel Live,將健身器材「tug toner」(搖擺鈴)拿來惡搞,並製作一段搞笑影片;影片中的猛男將搖擺鈴放在胯下,且前後搖晃,引人遐想的畫面讓人哭笑不得。

美國健身器材公司繼搖擺鈴後,又推出一款可360度急速旋轉、更快的燃燒脂肪,且方便攜帶,在任何地方都可使用的Free Flexor,只是使用時,動作似乎不太雅觀,讓人看見好曖昧。

由吉米.基默(Jimmy Kimmel)所主持的Jimmy Kimmel Live,是美國家喻戶曉的脫口秀節目,日前基默在節目中惡搞這兩種健身器材,並拍攝成影片放到網路上;影片中肌肉結實的猛男看似很有說服力,但猛男使用器材的動作卻愈來愈怪異,他竟將搖擺鈴放在其跨下,並前後搖晃,畫面好曖昧。

不久後猛男開始使用Free Flexor,不過他放的位置似乎有點害羞,因產品主打可隨時使用,所以在車上等人、看電視、上班時都可使用;影片中也有兩位猛男互相幫忙使用Free Flexor,訓練手部肌肉,影片引人發噱,不知情的人可能會以為這是真的廣告。

 

節錄自NowNews,2011-10-15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的父母雖然非常重視孩子的健康,但側重點還是放在飲食和保健品上,特別是為了防止孩子生病,父母總希望買些牛初乳之類的保健品來增加孩子的免疫力。而運動,作為增強孩子抗病能力的最佳方法一直被父母忽視著,這可能與我們教育觀念有關,父母總希望有個文靜的孩子,並感覺這樣的孩子好帶些。

其實,不管是文靜的孩子還是調皮的孩子,他們都需要運動,因為,多做運動不僅是為孩子的健康增加了重重的砝碼,它還對孩子增強智力發展和心理健康有幫助。可見,父母為了少些麻煩而限制孩子的活動是非常失策的。

 

·運動能強化孩子肌體的功能

 

1、強化心臟

有氧運動是指運動身體的大肌肉群,使心臟持續加速跳動幾分鐘。通過一次次的有氧運動,氧氣被輸送到肌肉。結果是,心臟變得更加強壯,做事時更有效率,不會很容易就感到疲勞。

 

2、增強肌肉

鍛煉能使肌肉更加強健,這樣能給關節更好的支持,使人不易受傷。下列鍛煉方式能增強胳膊和腿部的肌肉:跳繩、游泳、跑步、騎車和單排輪滑。

 

3、增加柔韌性

眾所周知,孩子比成人敏捷。孩子能將四肢彎曲到成人所不能達到的程度。這就是為什麼小時就開始鍛煉的人長大後仍能保持柔韌性。

柔韌性越好的人就越不容易在劇烈的活動中發生拉傷肌肉或扭傷關節的問題。而生活中有許多休閑運動都對提高柔韌性有幫助,比如:武術、跳舞等等。

 

·鍛煉能保持體重

事實證明,許多肥胖兒童在生活中明顯缺乏鍛煉。

肥胖兒童更容易受到,諸如:心臟病、糖尿病和高血壓等疾病的威脅。因此,平衡能量攝入和能量輸出並保持適當體重對于兒童很重要。要做到這兩點可通過攝入能提供生長發育所需營養的平衡飲食與通過經常鍛煉以消耗多餘熱量相結合來達到。

經常進行有氧運動還能在鍛煉和休息時提高身體消耗熱量的速度。為幫助孩子達到平衡,應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尤其是能全家一起進行的運動。

 

·鍛煉使孩子更愉快、更興奮

這是由於鍛煉時體內能分泌內啡肽,這種化學物質能使人產生“極為興奮”的感覺。鍛煉時全身的含氧量增加,也會使人精神飽滿、感覺靈敏。所以,鍛煉不僅使人身體健康,而且使人心情愉快。

 

·適合孩子的活動

適于合孩子的活動主要取決于孩子的年齡、成熟程度與準備情況。從孩子開始走路起,就要鼓勵孩子嘗試各種能促進基本運動技能開發的活動,如跑、平衡、跳、踢、扔、抓。由於嬰兒只能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所以要經常改變活動形式,使活動具有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六歲前,身體發育還不成熟,所以父母不要讓他們參加任何整體性運動。而六歲後的孩子,長得更加成熟,運動技能也更加全面,所以能學習越來越難的技能和參加更激烈的體育活動。同時,不要將孩子的活動項目限制在有組織的團隊運動或遊戲中。非組織性的遊戲同樣是很好的選擇,簡單的有走路和釣魚,復雜的有跳舞和武術。

 

·鍛煉孩子的體能

鼓勵孩子每週至少鍛煉三次,每次20分鐘。判斷鍛煉強度的一個簡便方法是說話或唱歌:如果孩子邊鍛煉,還能邊說話或唱歌,那麼即使聽上去話語是氣喘吁吁的,也表示運動強度是合適的。

 

·孩子的安全鍛煉措施

運動雖然能鍛煉孩子的身體,但運動時的稍不注意也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因此,為了確保孩子鍛煉時的安全,父母必須瞭解和做好一些防護工作:

 

1、為寶寶制定鍛煉計劃,不能違背孩子的生長發育的規律,最好諮詢一下醫生。

 

2、熱身運動很重要,這也是避免孩子在運動時受傷最好辦法。因此,在運動前,鼓勵孩子先做會兒前後做拉伸動作,以增加柔韌性,預防肌肉拉傷。

 

3、購置防護用品,如騎車時使用頭盔,單排輪滑時佩帶護膝和護肘。

 

4、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出現疼痛、眩暈、頭暈或極度疲勞等癥狀,應及時終止運動進行。

 

節錄自育兒百科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