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運動傷害預防 (19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自/新唐人,2015/8/19

很多人在運動健身後都會喝上一瓶冷飲來解渴,或洗個澡來去汗味,讓自己感覺舒服一些,其實,這些做法都是不對的。今天盤點一下在運動健身後不能立即做的九件事。

運動健身

NO.1不要蹲坐休息

這是非常普遍的做法,運動結束後感覺累了,就蹲下或坐下認為能省力和休息,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做法。健身運動後若立即蹲坐下來休息,會阻礙下肢血液迴流,影響血液循環,加深肌體疲勞。嚴重時會產生重力性休克。因此,每次運動結束後應調整呼吸節奏,進行一些低熱量的活動,例如慢步走走,做做幾節放鬆體操,或者簡單深呼吸,促使四肢血液迴流心臟,以利於還清「氧債」,加快恢復體能、消除疲勞。


NO.2不要貪吃冷飲

運動往往使人大汗淋漓,尤其是在夏天,隨著大量水分的消耗,運動過後總會有口乾舌燥、急需喝水的感覺,以年輕人為主,大多喜歡買一些冷飲解暑解渴。然而此時人體消化系統仍處在抑制狀態,消化功能低下。若圖一時涼快和解渴而貪吃大量冷飲,極易引起胃腸痙攣、腹痛、腹瀉,並誘發腸胃道疾病。所以,運動後不要立即貪吃大量冷飲,此時適宜補充少量的白開水或鹽水。


NO.3不要立即吃飯

運動時,特別是激烈運動時,運動神經中樞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在它的影響下,管理內臟器官活動的副交感神經系統則加強了對消化系統活動的抑制。同時,在運動時,全身血液亦進行重新分配,而且比較集中地供應了運動器官的需要,而腹腔內各器官的供應相對減少。上述因素使得胃腸道的蠕動減弱,各種消化腺的分泌大大減少。它需在運動結束20-30分鐘後才能恢復。如果急忙吃飯,就會增加消化器官的負擔,引起功能紊亂,甚至造成多種疾病。


NO.4不要驟降體溫

運動時肌體表面血管擴張,體溫升高,毛孔舒張,排汗增多。倘若運動後立即走進冷氣空調房間或在風口納涼小憩,或圖涼快用冷水沖頭,都會使皮膚緊縮閉汗而引起體溫調節等生理功能失調,免疫功能下降而招致感冒、腹瀉、哮喘等病症。


NO.5不要吸煙

運動後吸煙,吸入肺內的空氣混入大量的煙霧,一方面除減少含氧量,不利還清「氧債」,難以消除肌體疲勞;另一方面當人體吸入這樣帶霧空氣,將影響人體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導致人體在運動後因供氧不足而出現胸悶、氣喘、呼吸困難、頭暈乏力等。


NO.6不要「省略」放鬆整理活動

實踐表明,放鬆性的整理活動不僅可使運動者的大腦皮層興奮性及較快的心跳、呼吸頻率,通過適宜的放鬆徒手操、步行、放鬆按摩、呼吸節律放鬆操等恢復到運動前的安靜狀態,而且,還有助於恢復肌肉的疲勞感,減輕酸脹不適,並可避免運動健身後頭暈、乏力、噁心、嘔吐、眼花等不良現象。所以,每一次健身後要充分做好放鬆運動,以利於身體的恢復和健身效果的提高。


NO.7不要立刻洗澡

許多人在練習或比賽後立即去洗澡,以為這樣既可去污又可消除疲勞。其實,這種做法並不科學。因為在運動時,流向肌肉的血液增多,心率回憶。停止運動後,這種情況仍會持續一段時間,如果這時立即洗熱水澡,就會使血液不足以供應其它重要器官,如心臟和大腦供血不足,就會感到頭昏、噁心、全身無力,嚴重的還會誘發其它疾病,因此應格外注意。而運動後立即洗冷水澡更是弊多利少。由於運動的時候身體新陳代謝過程加強,皮下血管擴張,並大量出汗。運動後馬上洗冷水澡,使體內產生的大量熱不能很好地散發,形成內熱外涼,破壞人體的平衡,這樣容易生病。正確的方法是運動後休息一會兒,等脈搏平穩後再洗澡,洗溫水澡為宜。


NO.8不宜大量吃糖

有的人在劇烈運動後覺得吃些甜食或糖水很舒服,就以為運動後多吃甜食有好處,其實運動後過多吃甜食會使體內的維生素B1大量消耗,人就會感到倦怠、食欲不振等,影響體力的恢復。因此,劇烈運動後最好多吃一些含維生素B1的食品,如蔬菜、肝、蛋等。


NO.9不能飲酒解乏

劇烈運動後人的身體機能會處於高水平的狀態,此時喝酒會使身體更快地吸收酒精成分而進入血液,對肝、胃等器官的危害就會比平時更甚。長期如此可引發脂肪肝、肝硬化、胃炎、胃潰瘍、痴呆症等等疾病。運動後喝啤酒也不好,它會使血液中的尿酸增加,使關節受到很大的刺激,引發炎症。

運動雖然對身體健康的好處數不勝數,但是,健身之後的禁忌也是不容忽視的。因此提醒大家,健身要有度,不要貪圖痛快,不要圖一時享樂而給健康埋下隱患。


來源:幸福寶典

(責編:天天) - See more at: http://www.ntdtv.com/xtr/b5/2015/08/18/a1218199.html#sthash.Sr9vu4NV.dpuf

文章標籤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聯合新聞網,2015/7/21

不少路跑愛好者跑完會發現腳跟和腳掌異常疼痛,醫師表示,這是因為長期跑步,產生足底筋膜炎。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醫師郭忠和表示,腳底從側邊看起來是一個「弓形」,骨頭排列成弓,韌帶就是弦;長跑步的人,反覆拉扯韌帶,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足底筋膜炎。

郭忠和表示,當跑太過、太久,才會產生這樣的疼痛,至於什麼情況是太過、太久,則因人而異,長期運動者,可以多跑一點,但年紀大、平時很少運動的人,一公里可能要分成兩三次跑,每次中間要休息5到10分鐘才行。

他提醒,慢跑會不會受傷,和跑者是否選擇一雙好鞋也有關係,鞋子有很多種款式,有的鞋底比較硬,不適合跑步,有氣墊、軟一點的鞋子,就比較適合跑步,民眾在選擇路跑的鞋子時,應該特別注意材質和功能。

郭忠和也提醒,選了適合的鞋子後,路跑前一定要先暖身,尤其是天氣冷的時候,若是一大早剛睡醒就要跑步,可以先用溫水泡腳,這是物理治療的一種,可以讓韌帶比較軟。

若是運動後休息超過三天,疼痛仍持續,表示韌帶受傷嚴重,應該立刻就醫治療。若是反覆足底筋膜發炎,會造成韌帶僵硬、鈣化,有時需要注射類固醇抗發炎,郭忠和提醒,當足底筋膜炎治療過程中,千萬不要因為疼痛稍稍緩解又去慢跑,這會讓症狀越來越嚴重。

轉載:聯合新聞網

文章標籤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蘋果香港,2015/6/29

手腕關節由8塊腕骨與尺骨、橈骨遠端,即前臂的骨骼組成,當中有複雜的韌帶組織,以進行各種精細的動作。香港復康會適健中心註冊物理治療師謝達暉表示,手腕軟骨容易因勞損而受傷,也會因意外引致傷害,例如不慎跌倒後,手部先着地致手腕受傷。

記者:梁麗兒

手部經常要進行重覆性動作,例如電腦族長時間打字,也會增加患上「腕管綜合症」的風險,引發手腕痛、手指麻痹無力等症狀,進行掌上壓動作會感到痛楚及困難。要保護手腕關節,市民應多做強化前臂肌肉的訓練,並進行手腕伸展運動,拉鬆手腕附近的肌肉,有助減輕手腕關節的日常壓力。

示範:適健中心模特兒鍾詠琦
攝影:黃文邦 

文章標籤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文/Hsuan,2015/5/8 

 

相信許多人在減肥的時候,都會選擇使用跑步這個運動,來代謝掉身體多餘的熱量,但是也有不少人認為,跑步的時候雖然會讓自己的贅肉消失,但是更容易讓自己的小腿變成「蘿蔔腿」,今天就要告訴你,該怎麼樣才能夠在跑步之餘,又不長小肌肉

 

 

1.運動前做好「拉」與「伸」

在做任何運動之前,絕對要做好暖身,跑步最需要用到的地方就是腿,所以在做暖身時,腿部的伸展尤其重要,建議大家一定要充分的做到「拉」與「伸」的概念。先讓腿部伸展,除了運動時較不會造成傷害之外,也比較不容易產生蘿蔔腿。

 

2.跑步時以腳跟先著地

在跑步的時候,你曾經注意過自己的姿勢嗎?有時候造成蘿蔔腿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走路與跑步的方式不對,要是落點的地方錯誤,就容易不斷的運動到小腿肌,那麼蘿蔔腿也就會產生。建議先以腳跟落地,接著再用全腳掌接觸地面。

 

 

3.快跑比長跑容易長肌肉

如果要避免雙腿變粗,不妨試試看長時間的慢跑,但是要注意的是,慢跑的時要走固定的節奏,並且至少要跑三十分鐘以上,但是速度不能過快,這樣才可以有效地消耗掉體內的糖分與脂肪,也比較不容易造成蘿蔔腿的問題。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最後的拉筋收操。其實不管是哪種運動,建議在最後都要做收操,讓肌肉放鬆,才不會產生肌肉堆積的問題。建議需要完一整套的拉筋動作,大約1015分鐘左右,也較不容易產生乳酸堆積的問題。

 



原文網址: http://www.niusnews.com/=P1vvmrb0

文章標籤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錄自ShareBa!分享吧,2015-03-31

1、跑鞋

跑步

針對跑步保護膝蓋和避免受傷角度,跑鞋沒你想的那麼重要,遠遠沒有。跑鞋對避免跑步運動傷害方面的重要性,在我看來都排在下面列舉的幾個因素之後,先說明這點是因為很多朋友都認為自己跑步膝蓋或其他傷害是單純因跑鞋導致。

跑鞋只跟用途需要有關,然後就是你自己的個人喜好。

剛開始跑步時買的Asics幾雙跑鞋,後來發現完全不適合自己轉變後的前腳掌落地的跑步方式,所以我不是扔了,就送人了。

有人赤足馬拉松,還沒見誰赤足百公里越野的,鞋肯定是需要的。

在想當然認為跑鞋更能保護跑步中的膝蓋之前,請先思考:
跑步姿勢正確而經濟嗎?
肌肉力量足夠保護你關節嗎?
遵循了任何運動的循序漸進規律嗎?
合理飲食補給營養了嗎?
充分休息恢復了嗎?
如跑前就已受傷,有掌握了積極的恢復方案了嗎?

上面每一點如果做得不夠好,都比選錯跑鞋更容易引起膝蓋關節的損傷。

如果只是普通慢跑,建議從鞋底偏厚的款式逐步向鞋底薄的款式過渡,通過跑步和其他力量訓練的積累,來不斷刺激身體本身的機能,逐步擺脫對鞋的依賴。

隨著跑步距離的增加和跑步目的改變——比如從健身慢跑過渡到跑馬拉松或超級馬拉松越野跑等,就要根據不同賽事、賽道需求,挑選最適合自己的鞋和配套裝備。

對日常距離不長的健身慢跑而言,關注下面幾點更重要,對於跑鞋,合腳就行。

2、姿勢

正確的姿勢是避免所有運動損傷的關鍵。

從一開始跑幾百米,就要正確,從啟動跑步到停止,儘量全程保持正確的跑姿。
短距離速度跑和長距離慢跑,姿勢和技巧還是有明顯區別。

正確的跑資和有效率的跑資還是略有區別的,後者主要針對長距離跑步而言,是在正確的跑資基礎上,如何讓身體移動同樣的距離耗能最小,所以,正確跑姿是基礎。

關於上述兩點,更多內容,可以參加下面答案:
Vibram 的五趾跑步鞋容易帶來運動傷害嗎?使用過的朋友有什麼體會?

3、肌肉力量

這裡指全身的肌肉力量,都要均衡發展。
跑步不只是腿部肌肉,其實腳、踝、關節的小肌肉群、上肢和肩背力量,特別是核心力量都非常重要。

特別是以前沒有運動基礎或運動習慣,想以跑步開始運動的,前期的肌肉力量訓練,很重要。
比如核心力量,讓跑步過程中身體保持平穩,落地平穩,呼吸平穩,重心平穩,總之,沒有力量就沒法「穩住」,來回晃著跑,當然增大了受傷幾率,膝蓋只是相對受力集中的易損傷部位之一。

注意:核心力量說的不是腹直肌,而是胸下,大腿上之間,環繞身體所有的相關肌肉群,很多平時用不到的小肌肉群都包含在內,所以,如果你以為練核心就是仰臥起坐,就大錯特錯。推薦各種姿勢和變化的「平板支撐」。

4、跑量

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特別是初期,不能冒然增量。
一般原則,不用每天跑,跑一天,休一天就很好。

每次跑量,本週比上週不要超出10%,是早期比較安全穩妥的方式。
實際以個人不同身體反應和感受來判斷。

5、補給

只要跑步,就要保證吃好,俗話說,三分練,七分吃,很多人為了明顯減肥,多練少吃,屬於慢性自殺呀。
減重和減脂(俗稱減肥)也有明顯不同,比如我的目標從來不是減重,而是減脂。

減脂過程中,最好的狀態是體重不變,肌肉越來越多,脂肪越來越少,最後體重增加是因為肌肉增加量大於脂肪減少量,這是最理想狀態。

很多人想當然把減肥當成了減重,很容易誤區,關心「脂肪比」比關心體重更重要。

前面提到要練力量,就是為了通過增加肌肉而提高基礎代謝率,這樣更有助於燃燒多餘脂肪。

簡單說:運動多,肌肉更多,吃的更有目的性,消耗得更多,自然更健康。
少吃油膩和太多的鹽,多水果和蔬菜,然後是碳水和優質蛋白質要足夠,糖攝入多少,看你日常訓練量有多大。
如果只是普通健身跑跑,不是參加長距離比賽這種,那只要少油膩,其他普通正常就可以。

6、療傷恢復

如果膝蓋已經傷了,馬上停止跑步,做交叉訓練。
有人說騎車或游泳,看個人情況,我推薦游泳池跑,注意游泳池跑步姿勢,網上應該能查到。


同時還是要吃專門針對關節損傷的藥,一般來說是氨基葡萄糖+軟骨素類藥品同時服用。
完全走路不疼,慢跑也不疼了再恢復訓練。

7、結論:
只要跑步膝蓋疼,基本是上面不知哪一方面,還是哪幾方面出現了問題。
其中在我看來,最不重要的是跑鞋。

的確,只要跑步,膝蓋就會一定程度磨損,但人體自我會迅速修復,強大的膝蓋就是在反覆磨損和修復中鍛鍊出來的。
跑步也需要天賦,那是針對很少一批人,包括我絕大多數人來說,跑步不需要任何天賦,需要耐心和學習一些基本知識,剩下就可以享受這個運動啦。

轉載:http://shareba.com/?do=/blog/156014/

文章標籤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錄自東網,2015-01-12

運動傷害

一位高中的長跑選手抱怨小腿脛骨的內下側緣疼痛已經好幾個月了,一開始是跑山路時會痛,但因為要跟上訓練課表,他還是忍著疼痛跟著練;接著是長距離路跑就會痛,但是因為接近比賽了,因此依然忍痛練習;最後即使在跑道練跑都會疼痛,雖然過程中有接受過某些治療,但仍然是無法改善疼痛。到最近這幾個星期,實在是痛到受不了才來就診,經過檢查發現他的內下側脛骨邊緣有壓痛感,沿著脛骨內緣觸診發現硬硬的一小塊隆起,X光檢查發現是脛骨的疲勞性骨折。

 

其實,這位選手一開始只是夾脛症,所謂的夾脛症,簡單來說是指脛骨內緣與小腿肌肉連接處的骨膜發炎疼痛,大多是因為長距離跑步常會過度使用小腿肌肉,再加上沒有足夠的伸展放鬆,肌肉就變得十分緊繃,因此小腿肌肉對脛骨骨膜的拉扯力量越來越大,進而導致脛骨骨膜發炎。其實,如果這位選手在內側脛骨剛開始疼痛的時候就立即休息停跑,那麼就不會演變到最後變成疲勞性骨折。

「夾脛症」是跑者常見的運動傷害,其症狀就是小腿越跑越痛,內側脛骨的邊緣開始腫脹伴隨明顯的壓痛,這個疾病最重要的治療方式就是「立即休息停跑」,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對於選手或者某些狂熱的跑者來說,要求他們休息實在有夠難,有時候苦口婆心勸說很久,不管是迫於比賽的壓力或者嚴格的自我要求,很多運動員會覺得意志力可以戰勝一切,對於疼痛一忍再忍,往往會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

對於得到夾脛症的跑者來說,治療方式除了「立即休息停跑」之外,另外一個重點是必須勤勞的伸展和按摩放鬆小腿肌肉,包括腓腸肌、比目魚肌以及脛後肌(伸展的方式如上圖)。如果同時合併有扁平足的話,則建議使用貼紮或者矯正鞋墊,日常生活則應該穿著有氣墊能夠吸收震動的鞋子,才能幫助減少小腿肌肉的負擔。也有人建議可以穿著小腿壓力襪也會有幫助。

然而,對於沒有這個症狀的跑者來說,預防方式有:

1漸進式地增加跑步的時間、強度和頻率。

2交叉訓練,不要只跑步,有時應進行其他種類運動,如游泳或騎腳踏車。

3穿著適當鞋子。

4足夠暖身與拉筋。

5有人認為後足先著地的跑姿能讓地面反作用力衝擊在小腿肌肉較為分散,進而減少夾脛症的發生率。

至於何時才能開始恢復跑步呢?必須等到疼痛消失「兩週」之後才能從低強度和低跑量開始逐漸恢復跑步喔!

 

轉載:http://goo.gl/eFTUNV

文章標籤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錄自東網,2015-01-12

過度訓練

(圖片來自網路)

A同學是田徑隊的長跑選手,教練對他讚許有加,因為他從來不喊苦,而隊上學弟妹對他更是佩服,因為不管怎樣難怎麼重的訓練課表,他通通可以吃下來。但是,從上個月的高地移地訓練回來,他已經感冒生病三周都還沒有痊癒,但是為了拼成績,他還是強迫自己繼續苦練,加上晚上還要打工賺錢,導致睡眠嚴重不足,外表看起來已經明顯疲累不堪了。然而,這樣硬撐的結果成績卻是節節退步,速度一直拉不上來,最糟糕的是,比賽前還因為精神萎靡意外受傷,根本無法下場比賽。

以上就是一個明顯過度訓練(over-training)的例子,很多人對於運動訓練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練越多越好、練越累越好、一定要咬牙苦撐、意志力可以戰勝一切等等,這些其實都是錯誤的觀念,因為過度訓練不僅會毀掉之前的訓練成果,還有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運動傷害。適當休息有時候比繼續訓練更重要,有一句話說得很好”You have to go easy to be able to go hard.”,休息是為了讓身體有時間去修復受傷的組織,進一步去適應更高強度的訓練,這樣才能逐漸累積訓練的成果。

要避免過度訓練,就一定要知道什麼狀態是過度訓練,什麼時候是身體疲勞累積的臨界點,超過那個點身體就會崩潰,就需要數周、甚至是數個月才能恢復。但如果能在臨界點前適當休息,則訓練效果就能夠加成。然而,要準確的判斷那個臨界點是極度困難的,因為它沒有絕對的指標,它包含了生理及心理的種種因素,必須仰賴教練的經驗,再加上選手對自己的身體狀況細心觀察、誠實反映並且能長期詳實的記錄,才能夠很精準的抓到那個臨界點。

雖然精準無誤的預測過度訓練的臨界點非常困難,但仍然有一些指標可供參考,如果你出現下列症狀,可能暗示著你已經接近過度訓練狀態,一定要當機立斷地立即剎車停止訓練,才不會掉入過度訓練而難以恢復的深淵。

心理指標:對競技或訓練失去興趣、訓練或工作時注意力無法集中、食慾降低、性慾降低、失眠、失去活力、心情不佳、情緒暴躁等。

生理指標:運動成績低迷不振、四肢沉重感、體重減輕、面容憔悴、口渴、頭昏、無法緩解的肌肉痠痛、淋巴結腫大、腸胃道症狀(例如腹瀉)、時常生病、傷口不易癒合、月經失調、靜止心跳率上升等。

 

轉載:http://goo.gl/3s1I4e

文章標籤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華人健康網2014-8-15

隨著韓流健身風潮盛行,馬甲線、人魚線、六塊肌當道,讓越來越多人重視肌肉線條之美,紛紛趕流行學習重量訓練。不過,台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歐佳齡主任提醒,鍛鍊出優美的肌肉線條前,更不能忽視暖身與運動後收操的正確運動觀念,不但能增加健美效果,更能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

隨著韓流健身風潮盛行,馬甲線、人魚線、六塊肌當道,讓越來越多人重視肌肉線條之美,紛紛趕流行學習重量訓練。
隨著韓流健身風潮盛行,馬甲線、人魚線、六塊肌當道,讓越來越多人重視肌肉線條之美,紛紛趕流行學習重量訓練。

 

台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歐佳齡主任表示,重量訓練又稱阻力訓練,可以透過徒手、負重或各式器材方式來鍛鍊肌肉,增強肌力與耐力,提昇運動表現和身體健康。可說是時下許多年輕男女為了鍛鍊馬甲線、人魚線的最佳選擇。

但重量訓練的好處不僅侷限於雕塑肌肉線條,讓體型更加健美,透過重量訓練增加人體肌肉量,更有助於增強新陳代謝、消耗熱量並維持良好體態。研究指出,肌肉含量多寡與延長壽命、降低心血管、糖尿病發生率有高度正相關。因此,在安全的前提下進行肌肉阻力訓練,有助於改善身體線條,以及成年後隨年齡而失去的肌肉量,對維持健康有極大助益。

防運動傷害?前後10分鐘暖身舒展

不過,要注意的是,若運動方式錯誤,或在運動前、後沒有做好暖身、伸展動作,不但無法得到上述好處,更容易造成因過度使用肌肉發生肌肉僵硬、疲勞,甚至腰部扭傷、肌肉拉傷、膝關節、肩關節疼痛等運動傷害發生。因此,歐佳齡主任建議,在從事任何運動,都應注意暖身和事後伸展,使肌肉回復彈性,以降低運動傷害的發生。

雖說大多數的人都已具備運動前暖身的觀念,但對於和暖身同樣重要的運動後收操,卻時常忽略。
雖說大多數的人都已具備運動前暖身的觀念,但對於和暖身同樣重要的運動後收操,卻時常忽略。

 

雖然大多數的人都已具備運動前暖身的觀念,但對於和暖身同樣重要的運動後收操,卻時常忽略。歐佳齡主任提醒,運動前進行5至10分鐘的熱(暖)身運動,伸展從頭至腳的肌肉,能讓關節活動與身體溫度提升,讓肌肉在正常狀態下做好運動的準備,可預防受傷。

而運動後或睡覺前,身體肌肉處於較溫熱的狀態,則是伸展放鬆肌肉最好的時機,透過簡單的伸(舒)展動作,能使肌肉恢復平衡及彈性。因此,運動後做10至15分鐘(例如:走步或伸展肢體)緩和運動,讓活動量逐漸減緩,有助於清除因運動而產生的代謝廢物,以及幫助血液流回心臟,能防止肌肉痠痛、紅腫等不適發生。

健身教練親示範 10招4式有效暖身伸展

為讓民眾在從事重量訓量等阻力訓練、運動時,能避免、減少運動傷害發生,台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洪佳成教練為民眾示範以下14個暖身伸展動作,民眾不妨可以嘗試看看:

★暖身動作:

原地踏步,保持正常呼吸,以輕鬆能負擔的速度進行。(攝影/洪毓琪)
原地踏步,保持正常呼吸,以輕鬆能負擔的速度進行。(攝影/洪毓琪)

 

第1式/原地踏步:保持正常呼吸,以輕鬆能負擔的速度,原地踏步3到5分鐘。

肩膀後繞,保持站立姿勢,抬頭挺胸,肩胛骨向後延伸繞圈。(攝影/洪毓琪)
肩膀後繞,保持站立姿勢,抬頭挺胸,肩胛骨向後延伸繞圈。(攝影/洪毓琪)

 

第2式/肩膀後繞:保持站立姿勢,抬頭挺胸,肩胛骨向後延伸繞圈。

騎兵跨步,以類似慢跑、騎兵出巡的步伐進行跨步動作。(攝影/洪毓琪)
騎兵跨步,以類似慢跑、騎兵出巡的步伐進行跨步動作。(攝影/洪毓琪)

 

第3式/騎兵跨步:以類似慢跑、騎兵出巡的步伐進行跨步動作。

手肘碰膝,右腳側抬起至腰部以上,同時以左手手肘碰觸右腳膝蓋。(攝影/洪毓琪)
手肘碰膝,右腳側抬起至腰部以上,同時以左手手肘碰觸右腳膝蓋。(攝影/洪毓琪)

 

第4式/手肘碰膝:右腳側抬起至腰部以上,同時以左手手肘碰觸右腳膝蓋,換邊反覆動作,每次做4-5組即可。

第5式/抬手扭身操:右腳側抬起至腰部以上,雙手手臂擺出ㄑ字型擺在胸前,像右扭轉腰部。換邊反覆動作,每次做4-5組即可。

弓箭步扭轉,做一弓箭步,雙手手臂擺出ㄑ字型擺在胸前,向右扭轉。(攝影/洪毓琪)
弓箭步扭轉,做一弓箭步,雙手手臂擺出ㄑ字型擺在胸前,向右扭轉。(攝影/洪毓琪)

 

第6式/弓箭步扭轉:做一弓箭步,雙手手臂擺出ㄑ字型擺在胸前,向右扭轉,接著換邊重複上述動作,每次做4-5組即可。

壓腿抬手式,做一弓箭步,左手輕壓在左膝上,右手手臂擺出ㄑ字型擺於耳朵旁,利用手臂肌肉上下擺動。(攝影/洪毓琪)
壓腿抬手式,做一弓箭步,左手輕壓在左膝上,右手手臂擺出ㄑ字型擺於耳朵旁,利用手臂肌肉上下擺動。(攝影/洪毓琪)

 

第7式/壓腿抬手式:做一弓箭步,左手輕壓在左膝上,右手手臂擺出ㄑ字型擺於耳朵旁,利用手臂肌肉上下擺動。接著換邊重複同樣動作,每次做4-5組即可。

屈膝比讚操,雙腳與肩同寬,微微屈膝,雙手比出讚的姿勢自然向前、往外伸出。(攝影/洪毓琪)
屈膝比讚操,雙腳與肩同寬,微微屈膝,雙手比出讚的姿勢自然向前、往外伸出。(攝影/洪毓琪)

 

第8式/屈膝比讚操:雙腳與肩同寬,微微屈膝,雙手比出讚的姿勢自然向前、往外伸出(手臂成線Y字),利用肩胛骨力量將手臂往上抬,每次做4-5組即可。

手臂A字伸展,手臂舉起向後伸展如A字型,利用肩胛骨力量將手臂往上抬。(攝影/洪毓琪)
手臂A字伸展,手臂舉起向後伸展如A字型,利用肩胛骨力量將手臂往上抬。(攝影/洪毓琪)

 

第9式/手臂A字伸展:手臂舉起向後伸展如A字型,利用肩胛骨力量將手臂往上抬,每次做4-5組即可。

弓背前俯式,雙腳與肩同寬,身體向下壓,手指輕觸地板,接著將上半身慢慢向前伸展,呈現撐體姿勢。(攝影/洪毓琪)
弓背前俯式,雙腳與肩同寬,身體向下壓,手指輕觸地板,接著將上半身慢慢向前伸展,呈現撐體姿勢。(攝影/洪毓琪)

第10式/弓背前俯式:雙腳與肩同寬,身體向下壓,手指輕觸地板,接著將上半身慢慢向前伸展,呈現撐體姿勢。每次動作重複2-3次即可。

★伸展動作:

抱臂伸展,抬起左手舉至胸前作一L型,右手臂放置於左手形成的L型上,接著左手向內壓緊。(攝影/洪毓琪)
抱臂伸展,抬起左手舉至胸前作一L型,右手臂放置於左手形成的L型上,接著左手向內壓緊。(攝影/洪毓琪)

 

第11式/抱臂伸展:抬起左手舉至胸前作一L型,右手臂放置於左手形成的L型上,接著左手向內壓緊,維持10-30秒,換邊重複同樣動作,每次做4-5組。

折臂式,左手臂舉至頭部後方向後伸起下壓碰觸右肩,右手壓住左手手肘。(攝影/洪毓琪)
折臂式,左手臂舉至頭部後方向後伸起下壓碰觸右肩,右手壓住左手手肘。(攝影/洪毓琪)

 

第12式/折臂式:左手臂舉至頭部後方向後伸起下壓碰觸右肩,右手壓住左手手肘,維持10-30秒,換邊重複同樣動作,每次做4-5組。

抱拳拱背式,雙手抱拳背部微弓項下輕壓伸展。(攝影/洪毓琪)
抱拳拱背式,雙手抱拳背部微弓項下輕壓伸展。(攝影/洪毓琪)

 

第13式/抱拳拱背式:雙手抱拳背部微弓項下輕壓伸展,維持10-30秒。

展翅高飛式,雙手向後伸展,抬頭挺胸,效法鳥兒準備起飛的狀態。(攝影/洪毓琪)
展翅高飛式,雙手向後伸展,抬頭挺胸,效法鳥兒準備起飛的狀態。(攝影/洪毓琪)

 

第14式/展翅高飛式:雙手向後伸展,抬頭挺胸,效法鳥兒準備起飛的狀態,維持10-30秒。

減低運動傷害 莫忘5大運動守則

最後,歐佳齡主任也提醒民眾,在進行運動時,謹記以下5大守則,更有助於降低運動傷害發生:

守則1/先暖身:先做5-10分鐘跑步機、走路或騎腳踏車等活動,直到有流汗感覺。

守則2/有氧運動30分鐘。

守則3/逐漸減緩:結束運動時逐漸減緩運動速率或強度,或是簡單散步,避免眩暈。

守則4/不要渴了才喝水,建議每15分鐘就喝200cc水,避免因缺水造成疲乏產生。

守則5/足夠休息。

轉載:http://goo.gl/eoRzsj

文章標籤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新浪新聞網2014-8-13

研究稱心臟病患者每天跑步超6.4公裡或危害健康

中新網8月13日電 據“中央社”13日報導,最新研究指出,1天跑超過6.4公裡就可能危害健康。這份研究檢視運動量多少算過頭。

研究對象是2400名曾心臟病發但存活下來的患者。研究發現,運動量愈大的人,心臟病死亡風險則愈低,多達1個百分點。不過運動量與其伴隨好處有上限。

研究說,每周跑超過48公裡,運動好處就開始減少;至於把走路當運動的人,每天走超過74公裡、相當於約每天10公裡,就開始失去運動的益處。

研究指出,在運動量最大的族群中,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統計數據上顯著增加。

研究說:“研究顯示,跑步或走路的益處並不會持續累積,一旦超過某個量,可能每周跑48公裡以上,風險就會顯著增加。”

“賽跑也可能增加急性心臟病的風險。”

不過研究人員也警告,由於這項研究是針對曾發生心臟病發的患者,因此結果不見得適用於全部大眾。

美國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的威廉斯(Paul Williams)與哈特福醫院(Hartford Hospital)心臟科的湯普森(Paul Thompson)主持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梅約醫院學報”(Mayo Clinic Proceedings)。

專家一般建議,每周從事2.5小時的溫和運動或是每周75分鐘的強度運動,有益人體與心臟健康。

轉貼:http://goo.gl/cGFAcX

文章標籤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星島日報,2014-07-16

 

核心提示:看世界盃的朋友肯定會注意到這樣的細節:當裁判中止比賽,或者有隊員受傷倒地,比賽無法繼續的時候,不少球員會迅速跑到場邊喝水。更奇怪的是,不少運動員喝的水似乎不是純水,而且很多運動員會喝一口,然後再漱漱口吐掉一些。需要注意的是,運動飲料也並非人們都適用,對於血糖偏高的人或糖尿病患者,飲用時要格外慎重。運動後跟心跳喝水運動後因為身體還處在興奮期,心跳速度也沒有馬上恢復平緩,因而在盡量保持飲水速度平緩的前提下,節奏盡量和心跳保持一致,再間歇式地分多次喝。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運動中消耗過多時,可以大量補充運動飲料,但在平時,如果出汗多,還是以喝白開水為主,任何種類的甜飲料都要少喝,特別是正在進行減肥的朋友。

看世界盃的朋友肯定會注意到這樣的細節:當裁判中止比賽,或者有隊員受傷倒地,比賽無法繼續的時候,不少球員會迅速跑到場邊喝水。更奇怪的是,不少運動員喝的水似乎不是純水,而且很多運動員會喝一口,然後再漱漱口吐掉一些。其實這都是運動員科學的補水方法,那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運動飲料補水效果最好

運動中,水代謝速率加快,大量水分遺失,因而每15~20分鐘就應該補充一次水,每次喝0.5~1杯(120~230毫升)水。但當運動時間過長,超過60分鐘,或者從事的是高對抗運動,這時就需要喝運動飲料。因為劇烈運動會導致體內電解質代謝過程也加快,大量的電解質伴隨汗液遺失。因此要把水、糖和電解質一起補。如果運動時不注意補液,可導致運動性脫水。運動飲料一般都含有糖和電解質,其中各種營養素的組分和含量能適應體育鍛煉者的生理特點和格外營養需求。而不少運動員比賽間隙喝的飲料就是運動飲料。

此外,運動中補充液體的量一般不應超過800毫升,且必須少量多次,以免一次性大量補充液體對胃腸道和心血管系統造成過重的負擔。在高溫下進行大強度的運動,每小時補液量應大於300毫升。

需要注意的是,運動飲料也並非人們都適用,對於血糖偏高的人或糖尿病患者,飲用時要格外慎重,另外,高血壓、心功能或腎功能不好的人,也不宜大量飲用,以免加重心臟和腎臟的負擔。此外,一般不主張在運動前和運動中飲用含二氧化碳氣體的運動飲料,這會使胃部產生脹氣感,對運動不利。

  

運動後跟心跳喝水

運動後因為身體還處在興奮期,心跳速度也沒有馬上恢復平緩,因而在盡量保持飲水速度平緩的前提下,節奏盡量和心跳保持一致,再間歇式地分多次喝。這樣才能讓心臟有序地、充分地吸收水分。無論是運動前、運動中、還是運動結束後都不要喝過冷的水,以免對腸道進行過分的刺激,水溫可在37~39℃即可。

運動完喝多少水和體重相關,原則上體重每減輕0.5公斤,水的攝入量就要增加2~3杯,約500~700毫升。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運動中消耗過多時,可以大量補充運動飲料,但在平時,如果出汗多,還是以喝白開水為主,任何種類的甜飲料都要少喝,特別是正在進行減肥的朋友。有研究顯示,兩瓶500毫升甜飲料所含的熱量約等於一頓晚餐。因此,多喝白開水,特別是溫白開水,是保持身體正常代謝,維持水平衡的最佳途徑。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台灣新生報,作者萬博超,2014-7-16

 

運動前刻意少吃,小心降低運動效率。美國營養師芭芭拉·洛溫表示,一旦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攝取太少,運動效率明顯降低,熱量燃燒反而有限,且運動表現不會太好。

專家同時表示,不一定要補充市售運動飲料,例如研究發現對單車愛好者來說,固體食物如葡萄乾、米飯、香蕉也很適合做為運動前後的補充品。

運動前後固然不要刻意少吃,但也不必太擔心熱量不足。研究發現,如果飲食正常,專業運動員一小時以內的劇烈運動不會造成電解質、葡萄糖或熱量不足。一般人上健身房進行四十五分鐘以內中等強度運動更不需要補充電解質,喝白開水就足夠,較長時間的劇烈活動,流汗較多時,再考慮額外攝取運動飲品。

如果習慣運動喝飲料,民眾自己可以利用少量的鈉、鉀及糖份,輕鬆製出便宜的飲品,然而不是每個人運動後都需要喝加料飲品,民眾平時也不需要將運動飲料當水喝。

國外專家推薦如椰子水等富含鉀離子,熱量不高的飲品做為一般人運動後的飲品,但如果是長時間的劇烈運動,椰子水的鈉含量較不足,很難滿足鈉的流失。研究發現喝低脂巧克力牛奶更理想,更適合運動員。

近年來也有研究顯示,加一點蜂蜜的米飯、葡萄乾與香蕉等固體食物很適合長時間騎單車的民眾補充。至於長跑選手,則需留意食用時間,如果跑步前幾分鐘吃太多固體食物,可能影響運動表現或造成腸胃不適,應該要至少四十分鐘至一小時前就補充固體食物,以利消化。

如果運動非常激烈,流汗量大,時間又很長,身體代謝能力正常者喝點含電解質的運動飲品無妨,但一般人沒必要喝。即使天氣熱也不需要特別喝這類飲品。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文傑表示,對腸胃不適的人來說,運動前後不要喝冰的飲品,容易刺激腸胃。例如冰椰子水,雖然含有豐富的鉀離子,但有些人飲用後感到腸胃不適。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錄自華人健康網,2013-07-10

跑步前拉筋白拉了嗎?過去,跑前伸展常被認為可以減少受傷機會、預防痠痛,增加運動表現,從小上體育課,體育老師也這樣教導,不過幾十年來,這些論點卻爭議不斷。

跑前拉筋白拉了?伸展時機是關鍵  

伸展無法預防痠痛與運動傷害

根據雪梨大學賀伯(Robert Herbert)和德諾拉哈(Marcos de Noronha)博士執行的系統性回顧研究發現,運動前伸展無法預防運動後的肌肉痠痛,而且也很少證據顯示可以減少過度使用或是急性的運動傷害。

不過,在實際執行的層面,還是很多人習慣以伸展開始運動。一手調教出超馬選手陳彥博的教練潘瑞根也認為,不見得跑前不能伸展。他指出,每個人體結構都是獨一無二的構造,自己的身體會說話,告訴你什麼才是對的。

伸展的時機有影響

在全球訓練出2000名跑者的跑步專家葆蘿(Susan Paul)提出,跑前直接伸展冷卻的肌肉會拉長肌梭距離,延長肌肉反應時間,且失去承受重量的能力,增加受傷機率。

伸展可以讓肌肉的彈性與柔軟度增加,在肌肉合理範圍內慢慢拉長,其實受傷機會不大,如果身體溫度還沒提升,就用比較多力量,確實可能造成肌肉拉傷或韌帶關節受傷,國家選手訓練中心運動門診特聘中心醫師周適偉指出。

因為,在肌肉冷卻的狀態下,直接做靜態伸展,不會啟動人的本體感覺,和控制肌肉反應的肌梭與高爾肌腱器,會讓肌肉愈拉愈長,有可能導致小部份的撕裂傷。

伸展是熱身一部份

其實,這些爭議來自,過去將熱身和伸展混為一談,以伸展取代熱身。熱身是為了提升心跳率、心輸出量、深層肌肉溫度、呼吸量、調節四肢血液,加大肌肉延展能力等部份,伸展則涉及肌肉長度、鬆緊的改變,能夠增加肌肉柔軟度,「伸展是熱身的一部份,不能單獨當作熱身,」台安醫院新起點運動中心組長陽安格指出。

最新趨勢則是,運動前先熱身,再做動態伸展,幫助提高體溫,運動後再做靜態伸展。不同運動種類需要的動態伸展不太相同,都會啟動人體的本體感覺中的肌梭與高爾肌腱器縮放,能增強肌肉的力量,提高運動表現,陽安格解釋。

先動態伸展, 運動完再靜態伸展

以跑步為例,熱身時可以先用輕鬆的速度慢跑3~5分鐘,再做動態伸展5~8分鐘,總共10~15分鐘,熱身完成,等待跑完步後,再做靜態伸展。相較於跑前拉筋,現在對運動後的恢復伸展愈來愈重視,透過伸展或冰敷避免延遲性肌肉痠痛產生,陽安格指出。

因為跑後伸展可以讓血液回流,消除肌肉疲勞、乳酸堆積,避免緊繃,如果沒有做好冷卻與再伸展,久而久之肌肉將緊繃受傷,肌肉束也會變粗。

陽安格指出,跑步結束後15分鐘內的伸展效果最好,可以提升肌肉筋膜柔軟度,降低肌肉痠痛產生,而且效果持續24小時。做好靜態伸展,能讓你下一次的運動表現更好,現在就穿上你的跑鞋吧。

轉載:http://goo.gl/oMs2Ly

文章標籤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蘋果日報,2014-06-27

返工用電腦,放工玩電話,上班族常見出現俗稱「電腦肩」的上交叉綜合症,連舉手和呼吸都變困難。肩頸痛原因未明就亂做運動,亦會適得其反。想改善電腦肩,應先由物理治療師「治標」,放鬆繃緊的肌肉,並評估所需的鍛煉項目,再配合體適能教練定出針對性訓練內容,強化肌肉才能「治本」,預防痛症復發。

電腦肩亂運動 越操越傷

聖雅各福群會一級物理治療師謝學章表示,受電腦肩影響者,胸前的胸大肌和肩膊的上斜方肌會拉緊,頸部深層的屈肌、背部菱形肌和下斜方肌則會變弱,出現下巴前傾、縮膊和寒背等症狀,常使用筆記型電腦,或辦公桌和椅子的高度不正確,用電腦姿勢持續出錯,肩膊就會向內屈曲,令寒背問題更嚴重,長遠會肩頸痛之餘,嚴重者會頸椎勞損。

 

忌狂做負重運動或打拳

要改善肩頸痛,必須先找出引致疼痛的原因。該會健康中心主任何永鏗舉例,曾有電腦肩患者以為是運動不足導致頸梗膊痛,於是忽然「加操」,狂做負重運動或打拳,反令上述肌肉繃緊加劇,越做越痛,「佢哋好多時唔了解自己係乜嘢問題,結果弄巧反拙」。
另有一類個案,痛至要求診物理治療,同時又自行到健身室運動,「教練同唔到個物理治療師溝通,個案又一般都講唔番自己應該針對性練習乜肌肉」。

 

健身 物理治療 互相配合

物理治療和健身須互相配合才能有效舒緩電腦肩,謝學章解釋,物理治療師可透過手法治療和各樣器材治療,應付急性發炎,或用儀器釋出衝擊波令繃緊的肌肉放鬆。
透過評估,物理治療師可找出個案所需針對鍛煉的部位,就往後所需的體適能訓練作出建議,並決定何時可以「開綠燈」,完結治療,集中做體適能訓練。
訓練過程中,體適能教練會在旁觀察個案的能力,並與治療師溝通,選擇適合使用的健身器材,度身訂做訓練動作。例如利用普拉提矯形床,可練習挺胸動作,改善縮膊和寒背問題。
另一套整全訓練儀可鍛煉肌肉耐力,透過伸展放鬆肌肉。謝學章說,物理治療師雖然負責處理個案的痛症,但長遠要避免疼痛復發,便要與體適能教練合作,令個案培養出一套適合個人能力的運動習慣,強化肌肉,改善日常用電腦或電話的姿勢,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健身器材訓練動作

正確健身

轉貼自http://goo.gl/86bFUa

網站-http://www.buy-bh.com.tw/

文章標籤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人間福報,2014-06 -14

熱身運動

最近網路上號稱「每天運動七分鐘,效果勝過跑步」的影片引起網友熱烈討論,許多懶得跑步健身的民眾躍躍欲試。台中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醫師楊鎮源說,這段影片的運動強度太強,一般民眾若沒有暖身,照著影片做,恐會造成運動傷害。

網路《科學七分鐘運動(7-minute Work Out)》影片,號稱是有科學依據,每天利用開合跳、伏地挺身、仰臥起坐、深蹲等十二個運動,每個動作持續三十秒、每次完成後休息最多十秒,再進行下一個動作,做完十二個動作約需七分鐘。

它強調消耗的熱量比起跑步來得高,運動效果勝過跑步數小時,有人試著做前六個動作,發現第一個開合跳持續做三十秒後不輕鬆,第二個運動靠牆做太空椅,膝蓋要呈現九十度,雙腿和膝關節開始發抖,無法持續三十秒,伏地挺身、登階運動都無法配合快節奏,做沒二下就放棄。

台灣極限街頭健身建議,民眾在做科學七分鐘運動前,最好能暖身,包括深蹲、T型伏地挺身、側棒式等動作難度高,最好能有專業運動教練在旁,確保動作正確,有的民眾若無法達成動作,應量力而為,或降低難度。

楊鎮源表示,「科學七分鐘運動」影片版本多,有的搭配音樂,也有影片號稱六分鐘燃脂、塑身等,都是屬於短時間、高強度,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民眾若跟著做,超過身體負荷,或者姿勢不正確,都容易造成肌肉、韌帶拉傷、扭傷,甚至斷裂等運動傷害。

他建議運動循序漸進,最好能找專業教練,依個人體能調整運動強度,指導正確姿勢,若想要依影片健身,記得量力而為,運動前暖身十到二十分鐘、運動後收操拉筋。

 

轉載自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56469

網站-http://www.buy-bh.com.tw/

文章標籤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金陵晚報,作者陳蘊萱,2013-10-31

 

專家表示:癌症是多因素、多年的累積結果,不能以偏概全

很多人都有良好的跑步習慣,每天都堅持跑步,有的人喜歡清晨早起跑步,有的則喜歡晚上下班後跑步,但是最近一條“天亮前、天黑後、霧霾中跑步容易導致肺癌”的微博讓“跑友們”擔心起來。

近日,南京的天氣呈現污染的狀態,呼吸的時候有嗆人的感覺,但是在這樣的空氣狀態下,在尾氣襲人的馬路邊,記者隨處都能看到在“霾”中跑步鍛煉身體的市民。

 

霧霾中

昨日,網友“寶寶阿以”在跑步貼吧發帖稱:“連續的霧霾天氣,實在憋不住, 跑步後明顯感覺喉嚨不舒服!不知道各位兄弟都是如何應付的?是不是有放棄在霧霾天氣跑步的想法?”

 

■正方觀點——霧霾中跑步是在消耗“繩命”

網友jesse315 回帖稱:“霧霾天千萬別出門跑步。因跑步時,吸入的霧霾要比平時大很多倍,據說是十幾倍,具體數據我忘了。而霧霾是導致肺癌、心血管等疾病的主因,所以霧霾天跑步等於慢性自殺。可嘗試室內跑,或幹脆休息。吸入污染空氣會引發炎症並會對臟器造成各種壓力,後者直接導致肺炎、中風和心臟病的發病率提高。鍛煉意味著肺活量增加,也就意味著著通過鼻腔過濾層的粒子也就更多。在霧霾天外出跑步,顯然會讓情況更糟。”

 

■反方觀點——運動可以抵消污染物的傷害

也有網友認為:長期在污染環境中運動,人體會也形成炎症抗體,從而抵消了污染對身體的損害,所以跑總比不跑好。

 

天亮前

“如果要早上跑步 就等到太陽出來後跑步吧!因為這時候所有植物都開始了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等一些有害氣體濃度相對日出之前少多了!”

 

■正方觀點——天亮前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高

“早上鍛煉並不好,因為晨間空氣質量不好。《黃帝內經》裏記載,沒有太陽不要鍛煉。從現代科學的角度看,很有道理。早上有了陽光後,汙濁的空氣下沉了,污染物質減少,沒有反流現象了。科學測定證明,下午3點空氣質量最好,對上班族晚練也比較適宜。另外,早晨69點,是一天中血壓最高的時間,運動更易引發血壓增高,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因此,鍛煉最好在下午34點鐘還能減肥,鍛煉意志。”

 

■反方觀點——早晨不跑難道等晚上全是汽車尾氣時跑?

不過又有網友認為:“南京市一個易由副熱帶高壓控制的地區,副高象一個大蓋子一樣壓在地面上空,使大氣中各種污染物不易擴散,一天下來,尾氣全積累著,且一般在晚間和冬春季逆溫層較厚,因而,影響地面汙濁空氣的擴散。”

 

天黑後

“晚上跑步還是算了吧!又危險、一天下來產生的尾氣又多,且晚上跑都是在飯後,會造成胃下垂的!”

 

■正方觀點——晚上跑步空氣臟、易胃下垂、亢奮

晚上一天的尾氣全部沉積在地面,且一米以下重金屬鉛尤為嚴重;另外晚上一般是飯後跑步,飯後不宜進行跑步。飯後跑步或跑步後立即進食都會引起胃酸分泌減少,影響對食物的消化,久而久之會引起胃病;睡前跑步鍛煉不好,睡前鍛煉會使大腦皮層處於高度興奮狀態,產生多夢或不容易入睡的不良反應。

 

反方觀點——晚上跑步輕微疲勞正好休息

晚上適度運動產生的輕微疲勞感需要香甜的睡眠來解除,這就使得運動後的睡眠質量大大提升;從外部環境來說,最新的研究表明,清晨空氣中二氧化碳指數最高,而且前一天懸浮在空中的塵埃也並未完全消失,這時候運動,遠不如晚上的環境好。

 

適當的自我保護是需要的

南京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喬岩告訴記者:致癌是多個維度、多種因素的結果。就拿肺癌來說,肺癌從內外因作用於人體,到肺癌的發生需要十年的時間,所以不能將空氣污染與肺癌直接得劃上等式。

但是,空氣污染絕對是誘因之一。另外喬醫生建議大家可以將眼光投向空氣污染對幹咳、肺炎等疾病的影響上來,因為這是顯而易見的正相關關係。只要空氣質量一不好,門診接待的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會大幅上升,表現有幹咳、氣道高敏、呼吸困難等。而COPD疾病從患者普遍性來看,絕對比肺癌患者要多出很多很多倍;從經濟角度來看,無論是國家、病人,因為這類疾病是慢性的,所要花費的檢查費用、治療費用、排查費用,數額是驚人的。

因此,喬醫生認為,不管污染物是否直接導致癌症,但適當的自我保護還是需要的。

南京師範大學體育運動與訓練學老師吳翌暉表示:確實有天亮前、天黑後、霧霾中運動會對身體有影響的說法。因為人體在鍛煉時的肺充氣量是不鍛煉時的10-15倍,通俗地講就是鍛煉時人的呼吸更深入些。那麼市民完全可以選擇避開以上三種情況下進行鍛煉,比如說:從時間上選擇太陽出來之後,空間上選擇遠離污染的郊外,盡量不要在馬路邊跑步。

另外吳老師提醒,所有的運動都需要做準備活動,跑步也不例外。無論何時跑步,跑之前要做好熱身運動:輕壓腿,做做下蹲,可以讓心臟和肌肉更快進入運動狀態。如果一開始走幾步,然後快走、小跑,最後正式開始跑,也能有效熱身。

綜上所述,網友之所以有以上爭論其實是因為角度的不同。什麼時候該跑步?從氣象學、體育訓練學、營養學、現代醫學、植物學、地域、春夏秋冬等不同的角度出發,得出的結論也不同。這就好比是蘋果削不削皮吃是一樣的道理。從營養學的角度:削皮吃營養流失;從農藥殘留的角度:不削皮有農藥殘留。因此,關於跑步鍛煉身體,只要是避開沒有太陽、空氣污染很嚴重的情況下,注意保暖、注意熱身、注意安全,慢跑一定是比不跑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新網,作者歸鴻亭,2013-10-3

 

規律妥善的運動有助於控制高血壓患者的病情,但運動過度或方式不對,恐會造成身體危害。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一般對高血壓患者建議要做適量運動,但運動的強度與形式會影響血壓變化的程度,例如過度強烈或負重過重的運動,就會造成血壓飆高。

一位46歲女性,患有高血壓病史半年,平日準時服藥治療,並且相當注意飲食與運動,血壓多控制在125/70mmHg,某日藉著跑步機運動30分鐘,跑了4公里後,立刻量血壓想知道運動效果如何,沒想到瞬間飆到180/100mmHg。何一成指出,高血壓患者應避免從事過度激烈的運動,以免增加腦中風威脅。

何一成說,過去門診就有不少高血壓患者以為,拚命運動不顧強度、時間,對控制血壓就有幫助,沒想到運動到一半卻突然倒下,引發心肌梗塞或腦中風。常見因為激烈跑步,跑到一半突然腦中風倒下的案例,因為運動時要供應肌肉足夠的血流,肌肉以外的血管會收縮,導致心臟收縮頻率與力量都上升,使得血壓提高。

而高血壓者適合能使呼吸及心跳稍為加速的中等程度的有氧運動,像是步行、柔軟體操、慢跑、游泳、登山等,不適合肢體負荷很重的活動或是需要閉氣的運動,如舉重、伏地挺身、倒立等。

何一成提醒民眾,遺傳、飲食習慣、生活的壓力等都是造成高血壓的因素。高血壓早期常無特別的症狀,平時應定期測量血壓,儘早預防或治療。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旺報,作者包茂德(浙江金華中醫院醫師),2013-10-27

 

autum.jpg   

秋季清晨氣溫低,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來增減衣服。

 

由於秋季早晚溫差大,氣候乾燥,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必須注意四防:

 

防運動拉傷:因為人的肌肉和韌帶在氣溫較低的情況下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黏滯性增加,伸展度降低,關節的活動幅度減小,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指揮能力下降,鍛鍊前若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會引起關節韌帶拉傷、肌肉拉傷等。準備活動的時間和內容可因人而異,一般以身體發熱為宜。

 

防受涼感冒:秋日清晨氣溫低,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來增減衣服。鍛鍊時不宜一下脫得太多,應待身體發熱後,方可脫下過多的衣服。鍛鍊後切忌穿著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身體著涼。

 

防運動過度:秋天是鍛鍊的好季節,但此時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故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專案。

 

防秋燥:秋天氣候乾燥,是肝氣偏旺、肝氣偏衰的季節,易引起咽喉乾燥、口舌少津、嘴唇乾裂、鼻出血、便祕等症。對於運動者來說,鍛鍊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

運動後還要多喝開水,多吃甘蔗、梨、蘋果、乳類、芝麻、新鮮蔬菜等柔潤食物,以保持上呼吸道粘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腫痛。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健康醫療網,作者潘以慈,2013-10-27

 

越來越多人熱衷於慢跑,其實比起賽跑,慢跑反而對於膝蓋、髖關節等的衝擊力較小,也能幫助減重;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醫學科主治醫師林仲哲指出,尤其若能規律的在夜晚慢跑,更能有效消耗更多熱量。

 

▲夜跑成效佳 運動前先拉筋熱身

ye pao.jpg   

 

通常慢跑消耗的熱量會依照跑步地形,速度以及體重等而有所差別;林仲哲醫師表示,根據國外醫藥資訊作家分析,夜跑多是在工作結束後,不但運動時間較有彈性,還能避免日曬、中暑等,使跑步成效更佳。

主治醫師林仲哲進一步說明,但若為視力欠佳、工作量較大、體能不佳等現象的民眾,應該盡量減少夜跑的機會;另外,在跑步前1520分鐘,也應做好拉筋等熱身運動,才能避免造成運動傷害。

慢跑時,若感覺到肌肉開始緊繃,甚至感到痠痛,就應減緩下來較為妥當;林仲哲提醒,睡前兩小時也應避免做激烈運動,懂得運動技巧,就能有效幫助消耗熱量,達到健身的效果。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蘋果日報,作者劉欣欣,2013-10-19

 

feng1.jpg   

路跑運動夯,跑步書紛紛出版,更帶動運動類書籍銷量增。

 

路跑運動近年來在台灣掀起熱潮,彩色路跑、螢光夜跑等活動光是報名就讓人搶破頭,不少出版社看好這股風氣,紛紛出版跑步專書,誠品表示今年跑步書品項較去年成長2成,博客來則有多本跑步書籍擠進運動書排行榜,帶動運動書籍整體銷量也較往年成長1倍。

 

 

feng2.jpg       

《跑前必看!我的第一本路跑書:從選鞋、體態練習、防護運動、訓練計畫到衝線》

青山剛著 博碩出版 定價280

 

近兩年路跑成了全民運動,今年大大小小的路跑活動合計超過200場,熱門的路跑報名後還得等候抽籤,且中籤率不高,但仍吸引許多人報名參與。看準跑步風氣盛,今年陸續有《跑前必看!我的第一本路跑書》、《改變人生,從跑步開始》,以及專為女性設計的《女生路跑的第1本書》等書籍出版。據誠品統計,跑步書品項較去年同期成長2成,也帶動整體運動書銷量增4成。

 

feng3.jpg 

《改變人生,從跑步開始:甩掉120磅、啟動新生活的汗水旅程》

班.戴維斯著 三采出版 定價280

 

藝人帶頭 瘋運動

博客來則說,以往運動類熱銷書前10名以瘦身書為主,跑步書僅有1本,近期排行榜前10名跑步書暴增為4本,顯示跑步運動十分受歡迎,更帶動整體銷量增1倍。博客來日前也趁機推出《我想開始去跑步:跑步1年級生的13週訓練提案》6.6折促銷,單日便熱賣600多本。即日起~11/30博客來將舉辦第1屆運動節,運動書、熱血運動漫畫等全面7.9折起,大搶運動商機。

除了基礎路跑書外,也有不少書以難度較高的馬拉松為主題,日本圖文作家高木直子20112012年分別出版《一個人去跑步》12集,累積銷量皆突破3萬本,大田出版表示,今年12月作者將到台灣參加富邦馬拉松比賽,預計將參賽過程寫進後續作品中。遠流8月推出有美國超馬之神之稱的史考特•傑瑞克著作《跑得過一切:天生就會跑主角史考特的跑步與飲食之心》,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跑者協會副理事長郭豐州10月底也將出版《郭老師的跑步課》。此外,藝人也帶頭瘋運動,賈永婕9月出版《51.5公里的瘋狂:賈永婕的三鐵美麗人生》,分享她挑戰游泳、跑步、騎自行車的鐵人三項運動過程,目前已熱賣15000本。

 

feng4.jpg 

《女生路跑的第1本書:運動健護教練教妳正確跑,美瘦效果驚人!》

路跑同好會著 世茂出版 定價260

 

feng5.jpg 

《一個人去跑步:馬拉松2年級生》

高木直子著 大田出版 定價250

 

feng6.jpg 

《我想開始去跑步:跑步1年級生的13週訓練提案》

伊恩.麥克尼爾著 大田出版 定價280

 

feng7.jpg         

《跑得過一切:天生就會跑主角史考特的跑步與飲食之心》

史考特.傑瑞克著 遠流出版 定價320

 

feng8.jpg 

《郭老師的跑步課:從入門到進階,300個正確的跑步要訣!》

郭豐州著 遠流出版 定價350 10月底上市

 

feng9.jpg

《跑步勝者的100天修練》

關家良一著 遠流出版 定價270

 

feng10.jpg 

51.5公里的瘋狂:賈永婕的三鐵美麗人生》

賈永婕著 高寶出版 定價350

 

feng11.jpg

《跑步,該怎麼跑?:學會「姿勢跑法」,

提高跑步效能、不受傷!》

尼可拉斯.羅曼諾夫博士、約翰.羅伯遜著

臉譜出版 定價300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聯合報,作者孟祥傑,2013-10-20

 

新北市三重區某國小特教班4年級郭姓學童,18日下午4時許,跟同學一起跑跑步機運動,郭童疑因頑皮,將左手伸進跑步機履帶縫隙,遭履帶夾住,痛得當場哇哇大叫。同學嚇得向老師求救,消防局獲報趕至,將跑步機拆開救出郭童,送往北市新光醫院急救,所幸僅左手背破皮流血,並未傷及筋骨。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