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提問:很多人為了減肥,特意喝無糖、低指的飲料及食物。

請問師父︰這樣的做法有助於減肥嗎?一個人的胖瘦是否與遺傳有關?一個人的體內是否存有肥胖的基因?

 

師父開示:

一個人的胖瘦跟內分泌有關,大多數胖的人是因為內分泌失調,也就是新陳代謝功能失調而造成。正常不胖不瘦的人,腸胃吸收有一定的飽和程度,我們也可以從排泄時糞便的粗糙與細膩程度發現,如果吃多了排泄物會比較粗糙,吃少了就會細膩些,這些都跟人體的吸收有關。

大部分排泄物是在粗加工後就出去的,當身體的需求夠了時,有時就不必再精加工,因為身體不需要;如果需求還不夠,才會在原有的粗加工上再做精加工,所以排出的糞便會變細。食物分粗糧和細糧,排泄物也有粗糙和細膩之分;一般吃多了糞便會變粗糙,吃少了會變細膩,這都受著內分泌的調節。

形成胖的原因,大多是因為人的情志導致內分泌失調所造成,比如肚子圓大或身體肥胖的人,他們大都曾經承受過很大的壓力,導致生活出現了飲食無節、起居無常的現象;因為生活失去平衡,引起腸胃也失去平衡,內分泌也跟著失調,形成了惡性循環。這是一連串的關係。

內分泌失調會產生兩種體態的人:一種是胖的,一種是精瘦的。發現有的人一吃就胖,而另一種人雖然很能吃,卻怎麼吃都長不胖,不論吃多少都不長肉;他吃進去的食物一下子就排泄出去了。像這兩種類型的人,他們通常都有思慮過多和壓力過大的問題。現代的人因為生活競爭激烈,不論在事業、工作、經濟、家庭或人跟人之間的相處上,都為自己帶來很多的心理壓力。

所以大多數胖的人並不存在有胖的基因,只存在有胖的生活習慣。父母親的生活習慣會影響到兒女的生活習慣,父母親的一些生活特性也會顯現在兒女身上,所以你會看到有一些孩子的說話神情很像他的父母親。如果家中有三個孩子,可能是一個像父親,一個像母親,另一個是父母親的折衷體。他們像的有可能是優點也可能是缺點,這就是四象:老陰、老陽和少陰、少陽。

子女在生活上多少都受著父母的薰陶而養成了一些習慣,比如有些父母愛吃甜食兒女也會跟著一起愛吃甜食的。去年就有一個人跟我說過:「我好愛吃甜點,我的母親比我更愛吃,只要甜點一拿回來就被我們吃光了,我們兩個人都不夠分!」這些都說明了他們兩個人有一樣的生活習慣,這也就是他們的特質。所以說一個人的胖瘦形成與遺傳無關,是與生活習慣有關。

在美國西部牛仔的年代,騎馬的活動量都夠大,很少看見有大胖子的,除了那些整天叼雪茄、坐在那裡不動的人以外。大多數常騎馬的人很少有肥胖的現象,因為他們每天都有正常的身體活動,也就是「四肢健脾」;四肢的運動加強了脾胃消化系統的功能。

有些人戶外活動量少是因為怕出汗,特別吝嗇出汗,衣服溼了他覺得不舒服。如果我們知道身體協調的重要,就應該讓身體多出汗。很多人在理念上知道應該要喜歡陽光,但實際的做法卻不是,反而喜歡戴著大草帽遮住陽光,害怕曬黑了臉。現代有些人怕曬太陽,就像現在社會中有人怕陽光面一樣,因為這樣而不能具備有陽光性格。他們不僅看陰天不行,下雨天也不行,大太陽更不行,性格扭曲地厲害!以為只有在空調下待著就是飽和狀態,其實不是。

所以大多數肥胖的現象是因為壓力而造成的,因為壓力使生活失去平衡而形成內分泌的失調。內分泌一旦失調,就已經潛伏了病因,但很多人卻沒有意識到。千萬不要等醫生通知你得了癌症病才緊張,雖然有人可以經由練功好病,但你卻未必能練好!「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絲」,得病是瞬間的事情,可是要去掉卻不是這麼容易。

人只要內分泌失調了,不管怎麼吃皮下都容易儲存住脂肪;身體熱能直接轉到皮下組織去,所以只要一吃就長肉,但其實長得是脂肪而不是肌肉。另外,胖的人一般運動量都少,在這種情形下即使少吃糖也會發胖。有些人雖然可以控制飲食在無糖或低糖上,但日常還是不可能一點醣份的食物都不吃;食物只要有醣份就會被分解 ,除非你不去吃它。在美國就曾經有一個人提倡不吃五穀,只吃肉、蔬菜,只吃不含醣的食物來減肥,其實這種做法等於和絕食差不多;雖然一時瘦下來了,可是身體卻因此而出現了新的問題。

人不一定會因為肥胖而得絕症,但卻會因為不當的減肥而出現新的病,因為這會讓你的腸胃又失去另一種平衡,所以我不主張這種做法。要不肥胖,最主要的還是要恢復身體最基本的內分泌能力。

 

節錄自生命自救法門部落格,作者李延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