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生命時報,作者陳希,2012-8-2

 

都說肥胖危害大,到底哪種程度才算肥胖,自己如何掌握自己的程度呢?下面介紹兩種常見的方法。

 

BMI肥胖診斷標準

肥胖診斷標準把BMI(體重指數:體重(kg)*身高cm2(平方釐米)為25以上者定為肥胖,並測量腰圍篩選內臟脂肪型肥胖。

WHO(世界衛生組織)規定依據BMI把體重劃為以下幾類。

 

肥胖分級-體重指數(kg/m2)

 

分類         亞太地區     相關疾病危險性

體重過低   <18.5       低

正常體重   18.5-22.9 平均水準

肥胖前期   23-24.9    增加

1度肥胖    25-29.9    中度增加

2度肥胖    30           嚴重增加

3度肥胖    35-40        極度增加

4度肥胖    40

 

肥胖診斷

 

首先BMI達25以上,如合併有與肥胖有關聯的健康障礙10項(2型糖尿病、脂質代謝異常、高血壓、高尿酸血症、冠心病、腦梗塞、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脂肪肝、變形性關節炎、月經異常)中的1項以上,即可診斷為肥胖症。

內臟脂肪型肥胖的診斷標準是經CT檢查內臟脂肪面積達100cm以上者。有資料顯示亞洲男性腰圍85cm,女性90cm大致相當於內臟脂肪面積達100cm。

較為理想的測驗方法是先用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計算出一個人的BMI值,然後測腰圍得出數值在與標準數值相比較,若自身數值大於標準,則表示存在並發症因數。再根據BMI值和有無並發症因數兩項指標,查出自己的健康風險與肥胖程度。(蕭山醫院內分泌科 顔哲仁)

 

腰圍身高比

歐洲肥胖症大會上宣佈的一項新研究指出,預測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臟病等嚴重健康問題的最佳方法是“腰圍身高比”(WHR,腰圍除以身高)。

將腰圍控制在身高一半以下是避免與肥胖症有關的多種疾病的關鍵,WHR對各種身高的人群都是公平的,這一測量方法適用於各個國家的不同種族。

雖然身體質量指數目前廣泛應用於醫學界,是判斷腹部脂肪的標準,也是心臟病診斷的重要參考指標。但與之相比,“腰圍身高比”在預測健康危險方面更準確,應該被當作醫生篩查疾病的一種“通用工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