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南方日報,2013-7-3

 

炎炎夏日裏,眾多追求「骨感美」的女性,減肥熱情高漲。與此相對,近日一則「南京20歲女孩減肥變弱智」的消息廣為流傳,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然而,減肥「先驅們」付出的代價,並沒有阻擋住後來者的腳步。「減肥大軍」愈發龐大,減肥招數可謂「一山更比一山高」,有鍛煉的、吃減肥藥的、節食的、喝水的……專家提醒,減肥要有科學依據,否則有可能付出慘痛的代價。

 

節食減肥頻出意外

 

◎典型案例

20歲的南京女孩張小小(化名),身體狀況一直很好。事情發生前,張小小的父母怎麼也不會想到,讓女兒智力受損的罪魁禍首竟是節食減肥。

最近半年來,張小小總覺得自己胖,所以一直通過節食來減肥。一個月前,張小小多次感到發熱頭痛,開始她和家人都以為隻是普通的感冒,沒太重視,可是過了兩天,她感覺頭痛劇烈,突然渾身抽搐,被緊急送往醫院。

據接診的神經內科張琳主治醫師回憶,當時張小小來的時候,看上去就比較瘦削,有點營養不良的感覺,另外讓大家奇怪的是感覺行為有些異常,不像是個正常的成年人,看上去就像是六七歲的孩子。經過腰穿最終確診張小小患上的是「重症腦膜炎」,因為病毒細菌的侵犯,導緻她的智力退化嚴重,僅與6歲的兒童類似。

據張小小家人介紹,張小小原來感冒都很少,減肥後明顯抵抗力不行了,這次發燒感冒也沒有好好重視,現在後悔不已。張琳主治醫師指出,像張小小這樣的情況不多見,病情發展也非常迅速,以後智力方面也不能逆轉,對病人以及家人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像張小小一樣的減肥者,可謂數量異常龐大。21歲的廣州大學生阿婷便是其中之一。「從今天起,我要過午不食,直至瘦到85斤!」3年前,阿婷向室友宣佈開始了她的減肥大業。但最終,阿婷卻因為長期節食引發低血糖性腦病等多種疾病,在睡眠中昏迷,至今未醒。

張小小和阿婷,隻是眾多減肥者的一個縮影。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對全國十幾個城市的大學生進行了肥胖及其肥胖相關調查,運動不足和盲目節食在我國大學生群體中成為普遍現象。調查顯示,50.2%的大學生運動量不足,體重偏輕的為23%,超重肥胖率為13%。其中女生體重偏輕者超過1/3,高達35.1%,大學生中,29.5%的人主要靠節食減肥。

 

減肥不當易患疾病

 

◎專家提醒

南京市疾控中心曾對6300多名在校學生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學生自述過去30天內曾採取減肥相關行為的方式中,通過鍛煉方式減肥報告率為51.93%;通過不吃肉方式減肥為12.60%;通過節食方式減肥者為31.40%;通過24小時或更長時間禁食減肥為2.60%;使用誘導嘔吐或腹瀉方式減肥為1.07%;通過未經醫生指示,擅自吃減肥藥減肥為1.81%;通過捂汗減肥為2.18%,部分學生選擇2種或2種以上方式減肥。

由於節食減肥簡單快捷,經常被愛美的女士歸為最普遍、最有效的一種減肥方法。而在節食減肥期間,很多女士經常長時間不進食、或以喝水和吃水果代替主食。張小小和阿婷便是其中的代表。而她們一個因此變成弱智,一個至今昏迷不醒。節食減肥真有如此大的危害?

「節食減肥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有些女孩子進入了過度節食的誤區,盲目地追求骨感美,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北京營養師協會秘書長劉蘭感歎道。

據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針灸康複科主任王升旭教授介紹,阿婷入院診斷為低血糖性腦病、低鉀血症、低蛋白血症、肝功能不全等,當時便考慮昏迷與節食有關。低蛋白血症一般有兩個誘因,一種是患有長期臥床的消耗性疾病,另一種是攝入的蛋白質不夠,生活中表現為豆類、蛋類、肉類攝入過少。低蛋白血症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水腫、抵抗力低下。而水腫是長期節食引起的另一個不良後果,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一些人越減越肥。

王升旭教授表示,急於求成是很多減肥者的通病。市場上的很多減肥機構迎合了消費者的這種心理,為了達到快速減重的目的,隻能提供嚴格的食譜來控制飲食。這種減肥方法可能能夠在短期內看到變化,但卻很難從根本上達到減肥的目的。短期減重後沒有後續的打算,容易反彈。而不科學的極度減肥則會造成嚴重健康後果,盡管阿婷是個別案例,但足以警示大家。

「不合理的減肥方式會擾亂人的內分泌,導緻免疫力下降,進而帶來各種疾病。」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學博士陳祖輝表示,在平時的門診中,經常會碰到一些年輕的女性患者,由於減肥過度而引起閉經、神經性厭食症。

據專家介紹,在節食過程,由於人為限制食物量的攝入,使進入胃的食物就那麼一點點,而胃卻分泌了大於食物好幾倍的胃酸,多餘的胃酸使整個胃腔體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高酸性條件下,對胃粘膜的傷害很大,容易導緻消化不良、胃病,胃癌風險高。

 

減肥應該循序漸進

 

◎專家支招

陳祖輝表示,對成人來講,每週可減輕體重1斤左右容易被人體接受。合理的減肥膳食應該是在營養平衡的基礎上減少每日攝入的總能量,減肥膳食的基本原則遵循膳食平衡金字塔,同時做到低脂肪以及多吃蔬菜、水果。

「其實並非吃得越少就越減肥。」陳祖輝表示,事實上,如果一個成年女性每天隻攝取800千卡的熱量,她的新陳代謝就會很快降低,身體因為缺乏必須的能量和營養,變得容易疲勞,皮膚和面色也會暗淡無光。此外,在恢複飲食兩三天後,稍稍降低的體重很可能會全部反彈回來,甚至更胖。

「我經常聽到一些愛美的女士為了減肥而不吃早餐,或者早餐隻吃水果。長此以往,必然會事與願違。」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陳超剛表示,水果中含有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素,這些都是人體必須的物質,但它隻含有少部分的碳水化合物及極少的蛋白質,根本無法滿足我們一個上午的代謝需要,反而會加速人體的衰老。

陳超剛表示,進食應遵守「早餐吃得像皇帝,中餐吃得像平民,晚餐吃得像乞丐」的三餐定律,千萬不可因減肥而破壞這項原則,規律有節制的飲食方式,自然就確立了良好的飲食習慣,為減肥瘦身打下基礎,才會瘦得健康。「有人覺得早餐一杯牛奶,一個雞蛋已經足夠,其實是不對的。營養均衡的早餐可以提高身體的代謝力,也可以克制吃零食的欲望。所以,不吃早餐或者吃得少既不利於健康,也不利於瘦身減肥。」陳超剛提醒,節食並不意味遠離所有富含脂肪的食物。想減肥絕不是不攝取油脂、糖,而是要適當攝取,並避免身體積累過多熱量。

有一種觀念認為,隻要減少攝入熱量,不需要運動也能減肥。對此,陳超剛指出,節食可能會瘦下來,但無法長時間保持,過段時間又會反彈。「減肥的原理是你攝入的熱量要比消耗的熱量少,你雖然節食了,可是缺乏運動也沒有讓你消耗足夠的熱量,這樣是不利於減肥的。」據其介紹,高效率的有氧運動是公認的最好的減肥運動。跳繩、騎車、步行、跑步、遊泳都是絕佳的有氧運動。身體通過呼吸得到的氧,能夠連續不斷地供給運動的肌肉,在酶的作用下代謝糖原和脂肪以提供能量,維持不斷進行的運動。有氧運動超過20分鍾,血液中的血糖基本消耗後,身體就要調動糖原和脂肪作為熱源提供能量,所以每次進行20分鍾以上的有氧運動訓練,對減肥最有效。

陳超剛指出,導緻發胖的原因是攝入的熱量多於消耗的熱量,跟什麼時候進食也大有關係。他建議,一般情況下,早餐時間安排在早上6點半到8點半;午飯則應在中午12點進行,1點前結束;晚餐不能吃得太晚,最好晚上六七點開始,八點後就不要再吃了。

陳超剛表示,從醫學上來說,易胖者的體質有下列幾個特徵:首先,是胰島素的分泌量過多。胰島素能促進糖分進入脂肪細胞,最終形成脂肪堆積於體內,所以胰島素分泌量多的人自然容易發胖。其次,是小腸分泌的澱粉酶、甜精與消化酶不斷增加,因為這些消化酶都有促進糖分吸收的作用,所以它們的分泌量增加,也會導緻肥胖。陳超剛指出,大豆及其製品含有改善易胖體質、預防肥胖的成分。大豆及其製品屬於優質蛋白質食品,還富含維生素、礦物質、鈣、鉀等成分,且含熱量低。所以,當感覺最近油水太多的時候,不妨多吃大豆與豆類製品。

 

吃甲狀腺素減肥當心成甲亢

夏季是減肥高峰季,經曆過痛苦減肥過程的女同胞,總是對擁有苗條身材、怎麼吃都吃不胖的人無比羨慕。

凡事都有原因,沒有無緣無故的瘦,也沒有無緣無故的胖,廣東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鄺建博士指出,遺傳的體質、工作性質、生活習慣、多種疾病包括代謝性疾病等都可形成大吃大喝也不長胖的瘦子。瘦有身體健康的瘦(沒有疾病狀態下的標準體質指數即BMI),有不健康的瘦(持續的體重下降和低於標準的體質指數)。

 

胖瘦有遺傳體質之差別

人與人之間有遺傳體質的差異,為什麼有的人吃得不多也會胖(嚴格的說隻喝水是不會胖的),為什麼有的人卻容易胖,減肥也更困難。鄺建解釋說,目前有一種認識認為,人類祖先在進化過程中,早期的時候,食物來源少且困難,靠野外打獵、捕魚等獲取食物,往往饑一頓飽一頓,在這種情況下,機體逐漸形成將攝取營養盡量儲存在體內的能力,以維持能量供應。人類進入到現代社會,原本形成的體質,遇到豐富的食物和營養供應,過多的營養仍被吸收進體內並儲存,這就容易導緻肥胖的發生。不過還有一部分先人沒有形成將體內營養迅速轉化儲存的遺傳體質。

鄺建說,是胖是瘦,要在吸收能量和消耗能量上找原因。因為體重(脂肪)實際上反映了能量攝入(食物)和能量消耗(活動和基礎代謝)之間的平衡。假如吃的食物雖然多,但同時能量消耗也較大的話,人是不會長脂肪的。瘦人體質也就是這個道理,吃得多,但消耗快。那些光吃不胖的人通常是基礎代謝比較高或活動量較大的人,能量消耗比較大。不過,基礎代謝高、能量消耗大、費油、光吃不胖都是相對的,隻要吃得足夠多,人人都會胖起來,誰也不能拗得過能量守恆定律啊。判斷自己的胖瘦,有一個簡單公式:體重指數=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體重指數在18.524之間屬於正常。

 

過於消瘦警惕代謝性疾病

除了遺傳因素、工作性質和和生活習慣,有相當多的疾病可以導致消瘦,鄺建舉例說,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某種腎上腺腫瘤等高代謝疾病。這部分患者食欲旺盛、代謝也旺盛,吃得多、消耗得更多,往往貪食但消瘦。病情未得到控制糖尿病的患者,葡萄糖利用和轉化障礙,脂肪和蛋白質動員消耗增多,常易饑餓而多食,但體重仍降低或不增加。

鄺建說,甲狀腺是我們人體最淺表的內分泌腺體,能夠合成甲狀腺激素,促進身體的生長發育及調節身體的代謝。患「甲亢」(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人,多會消瘦、心悸、活動後胸悶和氣促,有些人一頓飯要吃好幾碗,而且餓得快。盡管吃得多體重還下降,有些人可以瘦幾十斤,還有的人脾氣變差,易於激動、煩躁多慮。

還有糖尿病,消瘦是1型糖尿病患者中常見並且典型的症狀表現之一,我們說1型糖尿病常見典型症狀簡稱「三多一少」,「一少」就是指患者消瘦,「三多」則是多尿、多飲、多食,表現為吃得多,卻還是很瘦。鄺建還談到,糖尿病患者因為抵抗力低下,容易患結核病,患者的一個外表特徵也是消瘦。我們常以為結核病已離我們很遙遠,警惕性放低,但實際上,危險依然潛藏。有被確診肺結核的無症狀患者表示,以前自己體型較為肥胖,突然間飯量驟減,體重下降,他們本以為自己變「苗條」,誰知在體檢過程中,發現肺部出現病灶。

 

目前尚無安全有效的減肥藥

如果沒有先天的易瘦體質,又懶得通過正規的長期運動、合理飲食去減肥,有的人就向藥物尋求幫助。不過在鄺建看來,目前很難有安全又有效的減肥藥。目前在臨床上常見的一類減肥藥是作用於中樞神經係統,作用就是抑制你不想吃東西,從根本上抑制。有一些副作用,大多數人用還是非常安全的。

鄺健還說到一種含甲狀腺素的減肥藥。吃甲狀腺素片減肥的方法曾在國外盛行過,國內有些非正規產品中暗中加入了甲狀腺素。甲狀腺素片是甲狀腺功能減退(俗稱「甲減」)患者的治療用藥,會增加身體的甲狀腺激素水準,因而不建議以減肥為目的,私自服用。如果不是內分泌科的專業人士,無論服用多麼微小的劑量,都不建議私自服用甲狀腺素片。「如果使用不當,無甲狀腺機能低下問題的正常民眾,可能演變成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畢竟健康人的甲狀腺激素處於正常的水準,人為地去幹擾、破壞,當然不合適。

曾經出現在市場上風靡一時的減肥藥,其成分的副作用有很多:如西布曲明可致心髒病、中風;奧利司他可引起肝損傷等,鄺建說,像含西布曲明成分的「曲美」已被禁用,退出市場。減肥藥研究一向位於各項藥物研究之首,但成效甚微,因為體重增長與情緒、生物、心理和環境等因素有關,這些因素的解決辦法不能完全塞進一個小小的膠囊裏面。

所以說,最好最健康的減肥方法,還是適量運動加合理飲食,比如遊泳、做瑜珈之類的有氧運動。沒有什麼捷徑,節食減肥、吃蛔蟲減肥,最後都會傷害到身體健康。

 

5種最不靠譜的減肥法

 

1.過分相信減肥產品

真相:夏季的減肥巨大市場,也引來了減肥產品商家的目光。很多減肥產品的廣告隨處可見。什麼「三天瘦」「一下就瘦了」。各種宣傳口號都迎合了懶MM的不愛運動的心理。目前,市場上,特別是網絡上的大多數減肥產品都不合格,它們或是誇大了減肥效果,或是某些成分危害人體健康。

 

2.保鮮膜瘦腿

真相:專家表示,纏裹保鮮膜減肥並沒有科學依據。由於保鮮膜影響體表散熱,造成局部溫度增高,排汗增多,但多半是水分的滲透,脂肪的消耗卻很少,反而容易引起濕疹、毛囊炎等皮膚病。此外,保鮮膜本身是化學物品,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其他潛在的危害。

 

3.汗流浹背就能瘦

真相:出汗減肥沒有科學依據。據瞭解,人的身體分佈著約300萬個汗腺。當熱引起血管擴張時,血液中的水將熱量傳遞至皮膚表面,然後隨汗水蒸發,將熱傳到周圍環境中,在高溫環境下,人體的出汗量可高達每天8-12升。夏天出汗只是身體調節溫度的一種生理現象,和燃燒脂肪關係不大。

 

4.水果當主食

真相:不要以為水果代替正餐就能達到減輕體重、降低體內脂肪的效果,水果中所含的果糖也會造成體內脂肪的堆積。水果中的營養成分比較單一,多是水分和糖分,僅有少量維生素、蛋白質和纖維,人體所必需的另外一些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及鈣、鐵、鋅等微量元素,在水果中卻含量甚微。如果經常用水果當餐,人體代謝所需的大量營養無法得到滿足。

 

5.多吃雞蛋補充蛋白質

真相:肌肉的生長確實需要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健美訓練時,為了滿足肌肉的生長,蛋白質的攝取量需達到每天1.62/公斤體重,在攝入如此大量的蛋白質時,如果不會合理選擇食物,隨之而來的「副產品」可能就是過量脂肪的攝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