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ke.jpg 

丹麥歐登塞市自1999年起推行“自行車復活”戰略,走上了一條“反機動化”的道路。如今,長達510公里的自行車專用道已投入使用,這與上海目前的軌道交通總長度相當。鋪開歐登塞市的城市交通圖,密密麻麻的自行車專用道竟佔了約80%的城市道路。

編者按︰路怎麼修,也趕不上汽車增長;錢怎麼花,也疏不了城市梗腸,交通擁堵癥正在中國的無數城市蔓延。紛涌上地鐵,拼命建立交,是我們的尋常對策,而這期“海國城志”專題里列舉的三份另類方案,即便不適合我們照搬,也能增添些許啟示。政府修改了交通法規,規定一旦在十字路口遇到紅燈,騎自行車者可以直接右轉,而其他車輛則完全沒有這項特權。

丹麥歐登塞市自1999年起推行“自行車復活”戰略,在席卷全球城市的機動化浪潮下,卻走上了一條“反機動化”的道路。

這可不是心血來潮的實驗,而是一項國家戰略。如今,長達510公里的自行車專用道已投入使用,這與上海目前的軌道交通總長度相當。鋪開歐登塞市的城市交通圖,密密麻麻的自行車專用道竟佔了約80%的城市道路。

這一看似“瘋狂”的舉動背後是自1970年代以來植根于丹麥人心中的綠色出行意識。

 

1973年全球石油危機爆發,石油價格急劇攀升。當時對外來能源依賴度達到99%的丹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能源嚴重短缺局面。為應對這一危機,政府將每周日定為“無車日”,人們開始用自行車代步,“以前你甚至可以在高速公路上騎自行車!”從小在丹麥長大的張思娜回憶道。

與此同時,這個千年古城的中心區域交通容量已經接近飽和,交通擁堵現象時有發生,歐登塞市政府遂痛下決心,推動市中心的“無車化”。

政府邁出的第一步是大規模改造城市基礎設施。與中國的非機動車道不同,歐登塞的自行車專用道僅為1-1.5米寬,最多只能兩人並騎。這樣既節約用地,又能避免騎車人超車的安全隱患。北歐氣候嚴寒,冬天路面容易結冰打滑,因此自行車專用道全部采用優質瀝青鋪設,並經過特殊打磨進行防滑。一旦冰凍嚴重時,除了24小時不間斷的掃雪工作,歐登塞甚至會采取撒鹽的辦法防止自行車道結冰。2005年,歐登塞政府對全市所有自行車專用道進行了全覆蓋的檢查,一種裝有激光裝置的掃描車沿路緩行,目的就是為了發現路面的不平整之處。政府甚至在網站上設立舉報頁面,任何騎車人發現路面上的小坑,都可以直接通過網絡反饋給相關部門。

 

眾所周知,城市自行車的安全事故多發于轉彎過程中與機動車交會。在歐登塞,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許多十字路口都設有自行車轉彎的專用道。在一些學生騎車上學的必經之路,政府甚至建設了專門供自行車使用的高架橋。

長達510公里的自行車專用道的修繕只是基礎,歐登塞市政府更是在配套設施上下足功夫。無論是輕軌、地鐵還是公交站點,周圍一定有專門供自行車停放的設施。這些看似簡單的柵欄還具備防盜功能,停車者可以從地面拉起一根鋼繩鎖車,也可以加上自備的車鎖。

僅僅依靠這些硬件設施並不足以讓騎車真正變得便捷、快速,一場對原有交通控制系統的改革應運而生。

歐登塞市政府將該市所有的紅綠燈系統進行了改進,全部按照自行車的行駛速率進行變換,這樣能保證騎車人一路綠燈,通行無阻。近兩年,歐登塞還修改了交通法規,規定一旦在十字路口遇到紅燈,騎自行車者可以直接右轉,而其他車輛則完全沒有這項特權。

車速控制是交通控制系統的重中之重。有趣的是,在歐登塞,為了保證自行車行駛的安全,很多地方汽車甚至被限速到30邁以下,而自行車則可以在專用道上任意馳騁。

為了將自行車出行的意識持久地扎根下去,政府針對小學和幼兒園的宣傳活動尤為密集。張思娜記得自己小學時,交警會在班級中開展為期一周的免費培訓,傳授騎車的基本規範,還會贈送自行車頭盔。在2002年,很多學校還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騎車上學”活動,只要是騎自行車或者步行至學校的孩子,就能獲得一張自行車彩票,這樣一來,騎車或走路上學的天數越多,中獎的機會也越多。如今,歐登塞80%的學生采取騎車或步行上學。

 

歐登塞的“自行車復活”戰略在1999年至2002年短短四年間取得了巨大成功。四年中,全市選擇騎自行車出行的人數上升了20%,與此同時,騎車人的事故發生率竟成功下降了20%。

 

節錄自倍可親,2010/6/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