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細嚼慢嚥,給腦袋一點時間,讓它告訴你到底吃夠了沒!

「肚子好撐喔!」往往是狼吞虎嚥之後悔恨不已的感嘆,要怪只能怪我們腦部下視丘的反應慢,害得嘴巴超額工作,但是,人體的通訊網絡平均就是得花上20分鐘的時間,才能把訊息傳到下視丘去判斷是否「我已經飽了」。

腦部的下視丘掌管我們餓了或飽了的感覺;它就好像是電視台主播,若是要向觀眾播報即時新聞,就必須與在外採訪的記者連線。可是我們身體的神經網絡不像SNG這種衛星轉播車的配備,無法一連線,馬上就可以實況轉播,而是必須透過複雜的過程,把已經進食的訊息有效的傳達腦部。

當我們吃了東西,「飽了」的感覺一般是這樣產生的:

1.食物會造成胃部及十二指腸膨脹,藉著迷走神經將抑制胃腸繼續擴張的訊息傳到下視丘,讓嘴巴適可而止。

2.另外,食物中的脂肪進入十二指腸時,會刺激消化道分泌一種叫「膽囊素」(cholecystokinin)的荷爾蒙,而進入胃及十二指腸的食物,也會刺激胰臟分泌「升糖素」(glycogan)和「胰島素」,這些化學物質,都會有效阻斷來自腦部的飢餓訊息,發出「我吃不下了」的訊號。

3.在吃東西時,即使腸胃道中還沒有食物,經由咀嚼、吞嚥產生味覺、分泌唾液等等刺激口腔,仍會促使飽足感覺的產生,自然也就會有節食的作用。

營養專家們常建議,不妨在用餐前,以湯或沙拉當開胃菜,更要求「細細的嚼、慢慢的嚥」,目的就是要讓腦部下視丘有足夠的時間反應。因為,給腦筋20分鐘,它應該就會告訴你,到底吃夠了沒有。

 

節錄自康健雜誌,作者賴皇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