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代人未老先衰的狀況相當普遍。布碌崙開業內科醫師魯兵指出,現在的問題不是營養不足,而是營養過剩。許多人年紀輕輕就患上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和糖尿病。在唐人街和布碌崙開設兩家診所的內科醫師陳治年表示,過去一、二十年來,未老先衰的情況在所有族裔中都增加,但是華人很少有人注意。
在紐約西奈山醫學院從事細胞學研究的博士後許琍琍透露,抗衰老研究在美國已經成為熱門,全國許多生物醫學機構都在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她指出,目前抗衰老的理論很多,上市的商品也很多,但唯一得到證實的理論是「卡路里限制」(Calorie Restriction,簡稱CR)。卡路里是熱量單位,動物實驗已經證明,每天減少標準飲食量卡路里攝取的30%,可以降低血壓、膽固醇、血糖等,並將壽命延長30%左右。
自2007年開始,美國國家衰老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ging,簡稱NIA)指定三家醫學機構進行五年期的卡路里限制臨床試驗。去年10月和今年2月,「紐約時報」和「時代周刊」分別發表長篇報導,介紹這個卡路里限制臨床試驗項目(CALERIE)。報導透露,每個實驗室選擇50名志願者,每天飲食量減去標準飲食量的25%,持續兩年時間。從結束的志願者情況來看,控制飲食的確達到預定目標。
魯兵說,他一直關注這個試驗,並認可這個節食理論。他說,節食理論和中國過去「七分飽、三分饑」說法相同,他在臨床上早已「向病人推薦這一理論」。陳治年也認同這一理論,但表示這個理論實行起來很難,因為「幾十年養成的飲食習慣不容易改變」。他說,衰老的表現有很多種,如男病人易疲勞,對外界失去興趣;女病人失眠,患上憂鬱症。而且,許多人都有性激素低下情況。他的抗衰老方法是,首先檢查甲狀腺和性激素水平,並根據缺乏情況補充激素和維他命。
早衰原因 攝入過多
魯兵說,健康長壽是一個人的理想狀態,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沒有疾病和殘疾。例如,不小心摔了一跤,走路不方便,就不能到菜場買菜和去社區活動中心活動。二、腦力與體力沒有下降,可以讀書看報。如果「老鄰居不認識,新鄰居不記得」,就說明腦力下降了。三、有正常的社會交往能力。如果不尋求瞭解外部世界,與世隔絕,就是衰老了。
他認為,衰老的快速增加與飲食結構有關。許多華人曾經經歷過饑荒年代,現在生活不愁,天天有肉吃,頓頓是大米,把肉和飯作為主食。美國食物便宜,即使是靠政府的糧食券生活,每個月的錢也吃喝不愁,最後導致飲食過多。從一日三餐的稱呼上,可以看到中美之間的不同。華人把三餐成為「吃飯」,而美國人稱為meal(餐),而不是專指米飯。
華人吃飯,包括米、粉、面條、包子等,都是澱粉類,屬於碳水化合物。華人吃的肉主要是紅肉,以豬肉為主。飯和肉吃得多,消耗不掉,導致能量過剩,轉化為脂肪存儲下來,產生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最後發展成脂肪肝和糖尿病。他說,過去幾十年,中國大陸經濟高速發展,也出現這個問題。過多攝入澱粉類和肉類,最後患上代謝綜合症(metabolic syndrome)。
「美國醫學會周刊」(JAMA)2006年2月15日的一篇文章指出,心血管疾病是發達國家成年人死亡的主因,而代謝綜合症有很高的風險發展成心血管疾病。它把代謝綜合症定義為以下五個指標:男性腰圍大於40吋(女性腰圍大於35 吋)、高血壓、血糖超過110克、高甘油三酯以及高密度的蛋白質降低。具有上述三個指標就意味著代謝綜合症,有發展成二型糖尿病、冠狀動脈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特徵之一 激素減少
陳治年說,衰老表現男女有所不同:男性感到容易疲勞,想睡睡不著,缺乏興趣,就是看電影也提不起精神。女性多失眠,有憂鬱症症狀,感到煩躁,經常有燥熱氣由下往上沖。他們的性生活意願下降。
如果病人來到診所求醫,他給病人驗血,常常發現他們甲狀腺激素下降,許多人缺乏維他命D。「這個維他命很重要,可以防止腸癌,保持心臟功能」。他說,許多人維他命D低得離譜,主要原因是在城市生活,陽光曬得不多。
他說,從理論上來說,補充維他命D需要全身脫光,在太陽下面曬24個小時。但是,華人很難做到。在紐約華埠,許多華人婦女夏天出門還打傘。「這是華埠的一大特色」。現代人的生活是天天坐在電腦前面,想鍛鍊就去健身房。他認為,鍛鍊就要出汗,曬太陽。許多華人性激素都下降了。如果男性在四、五十歲,正常性生活的頻率應是每周兩、三次,但是這些病人一個月沒有一次,有的甚至一年沒有一次。「他們不想,也沒有衝動」。
他說,華人飲食的一個特點就是油炸的東西吃得太多。油炸食物中含有自由基,對身體有壞處。許多果汁裡含有糖,對身體不好。現在,糖尿病要比過去提早十年。有的華人30多歲就患上中風走了。他強調,人們應該避免吃糖和肥肉,少吃紅肉,多吃魚和雞。他說,改變生活習慣要靠他們自己。
他說,英國剛剛完成一項研究發現,如果補充維他命B,就可以推遲老年癡呆症的發生,但是服用維他命要在醫師指導下服用。美國有關機構專門出一本書,對幾百種維他命品牌進行評比。「但是,市面上一些品牌的維他命並不在這本書中」。他認為,激素水準下降和維他命減少就會導致衰老。抗衰老就應該補充這些東西。
節食有效 動物證實
作為美國國家衛生署(NIH)的一個分支機搆,國家衰老研究所於2008年3月發布「衰老研究的焦點」長篇新聞通稿。這篇名為「科學家衡量卡路里限制的作用和機制」新聞通稿回顧卡路里限制的試驗歷程。
新聞通稿說,早在1934年,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的科學家就發現,如果限制實驗室老鼠卡路里的攝入,這些老鼠的壽命就比沒有限制卡路里攝入的老鼠壽命延長一倍。這分試驗報告於第二年發表後,引起許多科學家的興趣,紛紛進行類似的試驗。後來大量的試驗結果顯示,接受卡路里限制的細菌、蠕蟲、蜘蛛、蒼蠅、老鼠和猴子都能延長生命。
動物實驗證實後,還必須進行臨床試驗。因為只有臨床試驗成功,這個理論才能應用於人類。2002年,國家衰老中心啟動一個兩年的「卡路里限制臨床試驗項目」(CALERIE ),共選擇三個實驗室進行。這三個實驗室分別位於路易斯安納州巴頓魯治(Baton Rouge)的生物醫學研究中心、麻州波士頓的塔虎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和密蘇里州聖路易斯(St. Louis)的華盛頓大學。每個實驗室招募48名志願者,分為控制飲食和定期鍛鍊兩個小組。研究結果顯示,一年後,兩種方式的志願者都減低血糖、總膽固醇、內部體溫、體重和內臟脂肪。
2007年,國家衰老研究所又推動一個五年的「卡路里限制臨床試驗項目」。這一次的試驗項目與上一次的試驗不同,共招募健康的志願者250名,其年齡在25歲至45歲之間。志願者被分為兩個組,一個是卡路里限制組,另一個為對照組。限制組的志願者的卡路里攝入量低於基本卡路里消耗量(baseline calorie consumption)的25%,而對照組志願者的卡路里攝入量沒有變化。
在這個臨床試驗中,研究人員將測量志願者的內分泌,從胰島素、葡萄糖的代謝機制到氧化細胞和遺傳物質的損害以及肌肉強度。同時,他們將收集血液、尿液和組織樣本,檢查氧化對細胞的損害和與卡路里限制有關的細胞運行機制。研究人員試圖找出卡路里限制影響細胞與分子作用機制以及對人類的健康和長壽的影響。許多科學家相信,研究人員正在人身上得到與動物試驗結果相同的結論。有人甚至認為,在未來的五到十年內,人們會設計出仿效卡路里限制作用的合成物來。到了那時,或許人們不須限制飲食,直接服用合成物即可。
控制飲食 效果明顯
雖然這個新聞稿中沒有透露這個五年臨床試驗的中期成果,但是「紐約時報」記者專門前往這三個試驗地點,探訪那些從事卡路里限制的研究人員和志願者,並於2009年10月11日發表長篇報導,披露目前尚未結束的試驗進展情況。
「紐約時報」報導稱,7月出版的一分研究報告顯示,美國人現在是越來越胖。2008年,美國有23個州的肥胖率上升,但是沒有一個州的肥胖率下降。不過,一些人越來越瘦,其中是參加卡路里限制臨床試驗項目的132位志願者。「這些人將其每日的正常卡路里量減少25%長達兩年時間。」志願者並非一起加入,而是分批加入。因此,早期加入的人已經完成兩年的試驗項目,而晚期加入的人正在進行試驗。
這項研究並非減重或調查一種飲食比另一種飲食好,而是調查這種控制飲食如何影響衰老過程及其相關疾病。報導稱,人類的自然衰老稱為第一衰老,其壽命應該是120歲。隨著人們逐漸變老,對人體的損害都聚集在人的細胞內。疾病伴隨著這個自然衰老過程,並被稱為第二衰老。這些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可以加快衰老進程。「毫無疑問,卡路里限制對第二衰老過程有著重要的作用」。
調查結果顯示,志願者堅持這樣的飲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少的卡路里意味著少的癌症。該報記者在採訪中問:「為何卡路里限制比率是低於25%,而不是20%或者是30%?為何不減少卡路里攝取的10%而同時增加鍛鍊15%?」研究設計者的回答是:「這個25%的降低取決於兩個因素:人類的脆弱性和以前試驗的資料。」卡路里限制不能超過50%,因為實驗室的動物證實這個限制標準會致死。為了找出卡路里限制的作用,該試驗排除鍛鍊因素。
報導透露,研究人員對志願者有一定的要求。志願者必須具有主動性和紀律性,而且能夠在長達兩年時間內願意記錄每天的飲食日記。同時,他們也要獲得家人的支持。許多申請者被拒絕,因為他們的自控力不強,容易被新的食物所吸引。志願者必須有穩定的工作,不能經常出差。另外,他們的工作比較靈活,可以每周到醫院一次,接受醫學檢查。所有的志願者都獲得補償:華盛頓大學給每人補助2400元,其他兩個機構每人補助5000元。
這個研究的關鍵是:如何測量吃進飲食的熱量。在最初的28天,所有的食物和糕點都免費,如魚和希臘烹調法烹製的土豆相結合、雞與米飯的混搭。每個人的食物被烹調和包裝後,放入大型保冷器中,志願者幾天去提取一次。因此,這些實驗室很像廚房。此後兩年中,營養師向志願者提供食譜,志願者自己購買和烹調這些食物。
志願者反映,他們最初幾周感到飢餓,其後才適應他們的飲食。一位志願者告訴記者:「這是真正的飢餓,能把我從睡夢中餓醒。」有時,他不到樓下吃點東西就不能過夜。他們都很厭煩把吃飯和數學結合在一起,即每吃一樣東西都要計算其卡路里的含量。他們盼望著有一天不再需要檢查食物中的卡路里含量,也不再給研究人員做記錄。
時代雜誌 重點報導
2月11日出版的「時代雜誌」報導了「卡路里限制臨床試驗項目」,題目就是:「吃的少,活得更長?」報導採訪參與這個項目的志願者阿波路斯(John Apollos)。這名體育教練每天減少卡路里25%,在八個月內減重25磅。
報導稱,輕微的飢餓可以作為刺激因素,刺激感受器使得這個有機體更強壯和對衰老的疾病更有抵抗力。該影響是一個適應性的積累過程,使這個動物在飢餓的狀態下能夠存活。減少卡路里的攝取也減緩這個代謝機制。一些資料證明,有這種減緩代謝機制的人能夠活得更長。
報導透露,志願者吃的食物都是一般的食物。例如,阿波路斯每天的飲食量是2408卡路里。因為他是一個體育教練,這個限制不可謂不大。除了減少食物體積,志願者還要轉換食物種類,如低卡路里、高飽感的食物,包括許多蔬菜、水果和纖維。這些食物用於幫助減低志願者的飢餓感。結果,許多人體重立刻下降。一般來說,他們在第一年減重達15%。同時,他們還獲得其他的好處:膽固醇和血壓下降。
報導也指出卡路里限制存在某些局限。假如試驗結果顯示卡路里限制能夠減緩人的衰老過程,但是這種嚴格限制飲食對大多數美國人將很難實行。在美國,卡路里太便宜和豐富,減少25%的飲食將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因為志願者在試驗中一般不能飲酒,因此志願者與沒有限制飲食的朋友外出吃飯將是一個問題。同時,限制飲食也有副作用:如果長期限制飲食,人們的性慾會消失。現在,許多十多歲女孩為了身體苗條而節食。因此,醫師對向少年推薦這個計畫時應當小心。
長壽基因 易於表達
目前,卡路里限制臨床試驗項目正在進行,有關的分析和結論尚未作出。從事細胞學研究的許琍琍認為,從細胞的層面看,衰老的細胞在形態、功能和修復能力上都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即細胞變粗,功能減退,修復過程延長,最後導致死亡。「卡路里限制有延年益壽的功能,很可能是促使動物體內長壽基因的表達所致」。
在日常的生理代謝中,年輕人可以把脂肪轉換成糖。因此,飲食正常的年輕人不會在機體內儲存脂肪。但是,如果發生衰老,細胞不能把脂肪轉化成糖,就把脂肪存儲在人的肚皮上。「肚皮變厚,就是衰老的標誌。這就是說明細胞把脂肪轉化成糖的功能下降了」。
人的衰老實際上就是細胞的衰老。細胞的衰老存在形態、功能和修復上的改變。她舉纖維細胞為例說,年輕的纖維細胞呈細長狀,比較柔軟。一旦衰老,細胞變寬大,身上長刺,並呈樹杈狀。細胞功能之一是可以產生能量。但如果細胞衰老,細胞產生的能量減少,速度減慢。修復是細胞生存的能力之一。如果細胞的修復功能衰退,細胞就不能分裂,就會死亡。
正常的細胞對周圍細胞的變化會產生反應,並對周圍的細胞產生影響。如果細胞衰老,反應呈負面,並向病理方面發展,最後控制不了,自己死亡。研究發現,維他命C和維他命E對抗衰老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認為衰老是個自然過程,不是疾病,因此目前沒有批准任何一種抗衰老的藥物上市。
後來,研究人員在昆蟲和動物身上發現長壽基因,目前公認的有兩種。如果把長壽基因從果蠅、原蟲和老鼠的基因中取出,這些昆蟲和動物會很快死亡。但是,如果把基因放入這些實驗用的昆蟲和動物中,這些昆蟲和動物就會長壽。
調整飲食 預防為主
魯兵說,作為內科醫師,他需要為這些衰老病人提供治療意見。現在,抗衰老的治療方法很多,但是唯一得到證實的理論就是這種卡路里限制。他利用這個卡路里限制概念,鼓勵病人在40多歲時開始健康飲食。「我並非要求他們的飲食減少30%,而是適量減少,以治療代謝綜合症,代謝綜合症與卡路里限制正好相對」。
許多四、五十歲華人出現衰老症狀,有高膽固醇、高血脂和高血糖。看骨關節和肌肉系統疾病的華人也比較多,因為他們在餐館打工,工作時間較長。許多華人是新移民,為了站穩腳跟,拼命工作,不太注意身體。一個有利的情況是,許多華人迫於經濟壓力,戒菸戒酒。
他說,華人要改變目前的以肉類和澱粉類食物為主的飲食結構。「健康的飲食應該是少吃肉和飯,多吃魚和菜」。在實踐上,他也建議病人多吃蔬菜和其他健康的蛋白質,以抵抗飢餓感。因此,他為病人編了一個食品順序:奶、蛋、魚、豆和果。但是,兒童正在生長發育期,可以不受這個影響。
豆類可以吃豆製品,如豆漿、豆腐乾和豆腐皮。堅果包括花生、核桃和杏仁等。如果吃禽類,不要吃皮,因為皮有脂肪。不要吃動物內臟,如腸子和肚子。蔬菜要吃綠色蔬菜。製作食物最好是原汁原味,不要損害原來的營養。不過,有人不以為然,表示這不吃那不吃,生活還有什麼樂趣?他認為,適應這種飲食也要一個過程,習慣就成自然了。「肉吃得越多,就越想吃肉。同時,蔬菜吃得越多,就越想吃蔬菜」。患上代謝綜合症是衰老的開始。魯兵認為,臨床上推薦卡路里限制,醫師是個關鍵因素,要幫助病人認識其重要性和治療代謝綜合症。他希望更多的醫師向病人推薦這個概念。
改變習慣 推行不易
「美國醫學會周刊」建議,由於許多疾病互相聯繫,治療代謝綜合症可以解決其他的問題。例如,把健康飲食和規則鍛鍊結合起來,就能治療代謝綜合症和降低心臟病和糖尿病的風險。治療此種綜合症要包括生活方式的改變,如減重、有規則的鍛鍊、戒煙、減少脂肪攝入、減少體重以減少血壓、改善胰島素的耐受。「有人僅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就能治療高血壓和高血糖」。
代謝綜合症的預防方法有:終身有規則的鍛鍊、鼓勵兒童參加每日的體力活動和飲用健康的飲食、攝入健康平衡的低脂肪飲食和營養豐富的水果和蔬菜、不要吸煙、定期檢查身體和早期治療高血壓。如有可能,檢查是否具有糖尿病、心臟病和代謝綜合症的基因。
陳治年說,他多年前參加抗衰老組織,推廣限制飲食概念。該組織一年要開兩到三次會議,他每年要參加一次,從中瞭解新的進展。「但是,這個理論主流醫學不接受,而且藥物費用都是自付」。
動物試驗證實限制飲食可以延緩老化,但是實際應用上則存在困難。有的人患上高血壓、糖尿病,要減少飲食,但是他們減不下來。「有的病人說,他們吃了幾十年,都習慣了」。他認為,控制飲食需要改變飲食習慣,一般人很難適應。
他說,一般人一天需要攝入1300至1600卡路里的食物。如果減少20%到30%,每天只吃1200卡路里。他認為,正常人每天吃1300卡路里至1100卡路里比較合適。不過,這些熱量需要自己計算,比較麻煩。
實際上,人們吃下的卡路里很容易超標。例如,一個大漢堡就有1000卡路里。有人一餐吃一個,下一餐再吃一個,兩個漢堡超標很多。因此,很多人吃成胖子,提前衰老。他認為,預防的方式就是把這個概念推廣到社區中去,不改變觀念無法預防與治療衰老。「這個觀念靠自覺不行,應該通過行政的手段來解決」。
對抗衰老 身心兼顧
魯兵說,為了抗衰老,老年人可以服用複合維他命和魚油。如果重要器官衰老,就要加維他命B和輔以Q-10。同時,他們還要補充鈣片。老人應該喝低脂牛奶,如乳內含有1%的脂肪。也有人認為,補充維他命C和維他命E可以抗衰老。但是,有的研究支持,也有的研究不支持。也有研究顯示,服用胡蘿蔔素可以導致腫瘤發生。
他認為,老人參加社區活動很重要。有的人不管是住在自己家裡還是醫院裡,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充滿幸福感。幸福的源泉不在物質,而在精神。他建議,人們尋找知己。「有了知己,生活的滿意度就會提高」。
從事醫學美容十幾年的龍泳州醫師說,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後,機體都會改變。許多人僅在外部美容,看起來很年輕,但這不會持久。她說,要抗衰老,不僅要外表看起來年輕,還要治療身體內部,並且從預防開始。
她認為,抗衰老要從思想、精神和身體三個方面入手。有的人天天抱怨,家庭不和,工作不好,帶有這樣的想法就會影響自己的心情,不可能年輕。「他們要帶著感恩的心情,想著好的事情,可以減緩衰老」。
精神愉悅也很重要。如果精神狀態不好,也會影響工作。現代人生活壓力很大,分泌一些不利激素,能使得血壓、血糖升高,就要想法解除壓力。「因此,現在打坐、祈禱很流行,就是試圖解除壓力」。
身體健康是根本。飲食、休息和鍛鍊都很重要。抗衰老的新理論是,身體缺什麼就要補充什麼。因此,病人來看病,她要給病人驗血,檢查激素。如果病人缺乏維他命,補充維他命,缺乏激素的要補充激素。她說,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要對症下藥。「人身體健康,看起來才會年輕」。
節錄自世界周刊,2010/10/3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