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 血糖是什麼?

血糖就是各種食物經人體消化道代謝分解後所產生的葡萄糖,藉血液運送到身體各部分,做為能量的來源。

理想的血糖值在飯前應被控制在80~120毫克/100毫升的範圍內。

 

B. 控制血糖的飲食原則為何?

遵循與營養師共同協商的飲食計畫,養成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

均衡攝食,依據飲食計畫適量攝取主食類、水果類、油脂類、奶類和肉魚豆蛋類。

多選用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如:未加工的豆類、水果、蔬菜、全穀類。

少吃油炸、油煎、油炒和油酥的食物,以及豬皮、雞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

避免攝食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腦、肝、蛋黃等。

飲食儘量清淡不可過鹹,避免攝食加工或醃製的食物,享調食物改採燉、烤、燒、清蒸、水煮、涼拌等方式。

儘量少吃富含精緻糖類的食品如:糖果、煉乳、蜂蜜、汽水、罐裝或盒裝的果汁、加糖蜜餞、蛋捲、中西式甜點心、加糖罐頭等。

儘量避免喝酒。

 

如何控制血糖

根據最新的醫學研究顥示,糖尿病患者若能將血糖控制良好,就能有效地減少或延緩各種慢性合併症的發生。但是,由於糖尿病是一種典型的慢性疾病,患者在發病初期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是沒有症狀的,因此往往忽略了控制血糖的重要性。等到糖尿病的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與腎病變逐一出現,或是等到發生心臟病、腦中風時,才想要認真地控制血糖,難免會有為時已晚的感覺。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究竟應該控制在什麼範圍,其實是因人而異的。通常我們會依血糖值的高低而分成「理想」、「良好」、「尚可」與「不良」四個等級。雖然各個等級的劃分有許多不同的方式,但多數學者們都同意將空腹血糖高於180mg/dl者視為「不良」的控制。這種控制不良的情形十分普遍,大約占門診病患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而這些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隨時都可能因為血管受到傷害而發生糖尿病的慢性合併症。

許多糖尿病患常會問:「我已經什麼東西都不敢吃了,為什麼血糖還是這麼高呢?」的確,有許多患者常常風塵僕僕地到醫院,辛辛苦苦地排隊候診,排隊領藥,但是每次抽血檢查結果卻總是令人失望,血糖值不是兩百多,就是三百多,甚至更高。為什麼會這樣呢?可能的原因有很多種,以下將提出常見的幾點,供大家作為參考。

 

(一)缺乏適當的飲食控制

不論是否接受藥物治療,飲食控制永遠都是控制血糖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許多患者以為只要吃藥或打針就可以降低血糖,所以沒有必要再控制飲食,結果亂吃亂喝,使得藥物的需要大增,血糖值卻依然居高不下。有些患者不熟悉食物的分類量高低的問題,常有人誤以為只要吃起來不甜的東西就可以多吃,譬如花生、薏仁;或是將鮮奶當成開水喝,都是不正確的飲食觀念。更常見的是,雖然知道甜點、汽水不應該吃,卻仍然禁不起誘惑,所以許多糖尿病患者一到過年過節時,血糖值就會比平時升高許多。

 

營養價值相等食物互換表            

米50g可換成 瘦肉50g卡換成 一兩豆幹可換成

麵粉50g 瘦牛肉50g+油10g 豆腐150g

切面60g 羊肉50g 豆腐片45g

掛麵50g 肥牛肉50g 花生米15g

鮮黃玉米90g 雞肉50g加油10g 鮮碗豆105g

幹粉條40g 鴨肉50g加油15g 鮮黃豆60g

紅薯150g 魚肉50g加油10g 黃豆芽105g

豬腳50g加油10g 鮮豆漿250g

雞蛋95g 臭豆腐45g

豆幹50g加油10g 豆鼓35g

花生米30g

 

(二)缺乏適當的運動

當我們運動的時候,肌肉對於葡萄糖的收利用會增加,而且身體細胞對於胰島素的敏感性也會增加,因此可以達到低血糖的目的。可惜的是,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大家從事運動的時間愈來愈少了,甚至連散步、爬樓梯的機會也常被搭車、坐電梯所取代。缺乏運動的結果將使得身細胞對於胰島素的作用更不敏感,以致於血糖值上升而不易控制。

 

(三)體重過重或肥胖

糖尿病患者通常同時會有體重過重或是肥胖的現象,如果加上飲食過量或缺乏運動,則肥胖的程度將更為明顯。肥胖的結果,也會使得身體細胞對於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使胰島素的需要量升高(所謂的胰島素抗性)。我們常常遇到一些特別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即使服用大量的藥物(不論是口服或注射),卻仍然無法將血糖控制良好。這類患者若想要減輕體重,還是必須由飲食控制與增加運動兩方面去著手。

 

(四)同時患有其他疾病而影響血糖

當身體遭到疾病、外傷或是接受手術時,為了要應付壓力,體內會有許多種荷爾蒙發生變化,結果會導致血糖上升。那怕只是小小的感冒,也可能會影響血糖的控制。然而,許多糖尿病患者在罹患感冒時,卻因為要吃一大把的感冒藥,而故意把控制血糖的藥停掉,結果使得血糖又更加升高,這是十分危險的。患者如果有這種習慣,務必要改正過來。

 

(五)同時服用可能使血糖上升的藥物

糖尿病患者有時會因為服用其他藥物,而使得血糖不易控制。這些藥物通常會使胰島素的分泌減少,或使胰島素的作用受到拮抗,包括有腎上腺皮質荷爾蒙(類固醇)、女性荷爾蒙、利尿劑與某些抗癇藥物等。另外,感冒糖漿、咳嗽糖漿則是直接含有糖分,也可能使血糖升高。

 

(六)不規則地接受治療

糖尿病患者沒有按時服藥或打針,是非常普遍的情形。程度輕微的,可能只是偶爾忘記一、二次,通常是因為忙碌,或是出門忘了帶藥,或是飯前的藥忘了吃,飯後不敢補吃(其實是可以補的)。程度較重的,則可能好幾天,甚至幾週幾個月以上不治療,原因則包括太忙了、出國不方便就醫、偷懶(因為反正沒什麼不舒服)、或覺得去醫院很麻煩(要浪費時間排隊,有時候還掛不到號呢)。斷斷續續治療的結果,即使原來控制穩定的血糖,也會逐漸再升高,因為糖尿病通常是無法根治的。

 

(七)需要注射胰島素卻拒絕使用

當使用口服降糖藥的劑量增加到有效劑量的最大極限,卻仍無法使血糖控制良好時,就應該改用胰島素注射。但是許多糖尿病患者在需要改為注射時,仍然不願意接受它,寧可繼續服用那些早已知道效果不佳口服藥,使得血糖始終控制不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所有的合併症終將陸續出現。通常患者排斥打針的原因為:怕「習慣性」、怕痛、怕麻煩。其實注射胰島素並沒有所謂的「習慣性」,對於非胰島素依賴型(成年型)的患者而言,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注射之後,只要血糖控制穩定,是可以再改回到口服藥的治療,而且其療效會比接受胰島素注射前要好得多。以往一般人認為只要開始打針,就必須一輩子打針的觀念,其實是不正確的。

 

(八)使用藥物之劑量不足

控制血糖的藥物劑量,需要根據服藥後血糖值的變化,逐漸地調整,才能調到最理想劑量。有些患者因為服藥不規則,或是無法配合抽血檢驗,以致無法得知其需要的藥量。結果因為藥量不足,而導致血糖控制不良。

 

當一個糖尿病患發現自己的血糖控制不好時,應該仔細地檢討,是否有上述常見的因素存在。只有努力地找出原因,切實地改正,才有可能使血糖控制獲得改善,進而預防或延緩糖尿病合併症的發生。

 

節錄自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資訊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