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節錄自紐約時報中文網,2012-11-26

 

run   

跑者當中有一個永不休止的辯論題目:跑步是否有一個最佳方法,可以用最少的能量跑最遠的距離?赤足或極簡跑鞋(minimalist shoes)是否對跑步有幫助?

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生物力學研究員伊恩·亨特(Iain Hunter)說,大多數科學研究不足以回答這些問題。一些研究已經表明最快的中距離跑者——賽程在半英里到一英裡間——用前掌或中橋著地。但是這些跑者不會考慮如何跑步才多快好省——是否使用最少的能量——因為距離太短了。

當人們在短距離快跑或衝刺時,他們自然地改變步幅,更多地用腳掌前側落地,但這種方法對更長距離的跑步未必就好。

去年春天,亨特博士有機會在優秀長跑運動員中收集數據,確定是否存在他們喜歡的特定跑步方式。他們是用腳跟、中橋還是前掌落地?

通過與美國田徑聯合會合作,亨特博士來到了1萬米長跑奧運選拔賽的場地上。他使用一台 240幀/秒的相機拍攝跑者的腳部。那些是美國跑得最快的長跑運動員,如果他們的成功能有什麼秘訣,他希望能通過相機來提示。

結果,無論運動員是男是女,他們落地的部位各式各樣。一些人腳跟先著地,一些是中橋,少數人是前掌。一些人在落地時腳會稍稍偏內八字,另一些則是伸直的。

“這些表現都與成績或運動經濟學無關。” 亨特博士說。從某一方面來說這是個好消息,因為研究反覆表明,一旦人們試圖改變自己原本的跑步方式,他們在完成相同距離時會消耗更多能量。

另一位生物力學家、美國科羅拉多州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的羅傑·克拉姆(Rodger Kram),最近攻克了困擾跑者的第二個問題。赤足或極簡跑鞋怎麼樣?

大多數非專業的跑者腳跟先著地——但很多人以為自己是中橋著地。但赤足跑步的時候,腳跟著地太不舒服了,所以他們從腳跟改為中橋著地了。

支持者認為赤足跑步更為自然——人類進化時原本就是不穿鞋跑步的——也更經濟。但你穿著鞋抬起腳,你不得不抬起鞋的重量,而這需要消耗能量。鞋裡的氣墊對此雪上加霜,它吸收了原本可以推動你前進的能量。

如果你非要穿鞋,爭論就演變成,僅次於赤足跑步的是用中橋著地而不是腳跟。

但是,對普通跑者來說中橋或前掌跑步哪個最有效是經不起推敲的,克拉姆博士說,“讚美者們忽視了三個顯示無效的研究。”這些研究表明,與腳跟著地相比,中橋或前掌著地並無優劣之分。

而現在,亨特博士的研究發現,那些最快的長跑運動員常常是腳跟著地的。

這依然給跑鞋和氣墊重量的重要性帶來疑問。在今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克拉姆博士和他的學生髮現,穿極輕跑鞋的跑者比赤足的跑者效率高。(赤足跑者在足部配重,以模擬鞋的重量,使之不會成為影響結果的因素。)

與配重的赤足跑者相比,穿鞋的跑者以同樣的速度完成同樣的距離,消耗的能量少了3%~4%。克拉姆博士質疑了原因——這是氣墊的效果嗎?下一步的挑戰是把氣墊的效果與其他因素分離開。

克拉姆博士想出了一個辦法。在他接下來的實驗中,只有一個變量:跑者雙腳所受緩衝的量。所有的受試者跑相同的路,中橋著地。他們都是有經驗的赤足跑者,這很重要,他們在研究中都不穿鞋,以此來消除跑鞋重量的影響。

受試者在三種不同平面上跑步,克拉姆博士和他的同事測量他們所消耗的能量:老式跑步機,與現代鬆軟的傳送帶不同,表面很堅硬;同一跑步機,鋪上約1釐米厚的緩衝材料,與跑鞋中使用的氣墊一樣厚;同一跑步機,鋪上2釐米厚的跑鞋緩衝材料。

結果顯示:1釐米厚的緩衝是最好的:與無緩衝相比,受試者用同樣速度跑完同樣距離,在這一緩衝上平均少消耗2%能量。赤足跑步有代謝成本,而緩衝過多也要付出成本。

克拉姆博士說,1釐米的緩衝與許多輕量跑鞋差不多。

他也想在腳跟著地的跑者中進行實驗。但是他說,目前資訊很明確:長跑沒有最佳方案。很多人認為較輕的跑鞋更好,最好則是不穿鞋,而他說:“沒有緩衝不太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