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節錄自騰訊科技,2013-4-8

 

smart  device   

據國外媒體報道,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如今的人們已經越來越開始注重自己身體情況及其各項指標。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市面上所謂的“健康指標跟蹤類儀器”也開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對此,《華爾街日報》長期撰稿人馬修-科斯伯格(Matthew Kronsberg)日前就撰文對人們在選購“健康指標跟蹤類儀器”時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並鼓勵人們在實施自己的健身計劃時遵循自己給出的“五條忠告”。

 

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Tasting Table公司CEO基洛夫-巴爾克塔夫斯基(Geoff Bartakovics)日前決定重拾自己的健身計劃,而且他實施這一計劃的方法同自己運作自己企業的方法並無二致,那就是“通過數據來說話”。Tasting Table是一個可以為身處紐約、洛杉磯、芝加哥和舊金山、華盛頓等地區的用戶提供每日電子郵件指南及網站資訊服務的公司,該服務可以使得這些用戶獲悉所有的美食資訊,並且能夠提前預定座位。

在具體開始實施這一計劃的初期,巴爾克塔夫斯基使用了一個名為“Fitbit Aria”的小配件來幫助跟蹤自己的體重和運動數據。Fitbit Aria是一個能夠接入Wifi的智慧體重計,它不僅可以準確地顯示用戶當前體重,還可以分析出用戶的身體質量指數(BMI),甚至可以通過向身體內部射一波180毫安培的電流來計算出體內脂肪含量。除了Fitbit Aria以外,巴爾克塔夫斯基的健身配件還包括了一個可以跟蹤日常活動、睡眠情況和飲食習慣等數據的腕帶設備“Jawbone UP”,以及一款名為“OmegaWave”的身體測試儀器。

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努力後,巴爾克塔夫斯基的健身計劃的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過去一個月中,他成功減掉了2磅的體重,並將自己體內的脂肪含量降低到了10%。但是,巴爾克塔夫斯基認為,這一健身計劃使自己最感到吃驚的地方還在於其“輕松性”。

“我每天白天都會帶著這些腕帶運動計量設備,並從早上開始便不斷朝著每天的目標努力,而這些應用則會幫助我記錄所有數據”巴爾克塔夫斯基接著說道:“每週我都會花一點時間在這些數據的研究方面,因為我想看看我的健身計劃是否真的奏效。”

事實上,巴爾克塔夫斯基通過數據來衡量自己工作成效的方法並非個例。這一方法目前被統稱為“自我量化”(Quantified Self),該概念是由《連線》雜志記者加裏-沃爾夫(Gary Wolf)最早在2007年時提出的。現在,“自我量化”聯盟成員每年都會在全球80多個城市舉行定期的會議。

如今,隨著各類健康指標跟蹤類儀器售價的降低以及產品外觀的改善,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已經開始接受這一產品。皮尤研究中心(The Pew Research Center)預計,目前大約有70%的美國成年人會通過老式筆記本或者運用了最新技術的健康指標跟蹤類儀器追蹤自己或者自己伴侶的某一項健康指標。但平心而論,收集用戶的健康數據在如今這樣一個科技時代早已不是什麼難事,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將會如何充分利用這些收集到的寶貴數據”。

無論你使用的什麼樣式的健康指標跟蹤類儀器,它們使用方法的基本原理總是相似的。因此,以下便是我們給出的五條使用忠告:

 

1. 目標為先

知名目標管理網站43things.com創始人巴斯特-本森(Buster Benson)認為,在進行自我提高的過程中,為自己設立一個明確的目標相比配備一個出色數據跟蹤設備才是用戶更好的選擇。

“人們經常走入的一個誤區是:他們經常醉心於研究自己每天行走的步數、所消耗的卡路裏以及睡眠時長等健康數據,而卻往往忽視了‘自己真正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這樣一個本質性的問題。”本森如是說道。

 

2. 找準工具

無論這些與健康相關的指標有多麼詳盡,用戶仍然需要一款能夠跟蹤這些指標動態的設備或應用。目前,盡管市面上的健康指標跟蹤類儀器大多可以獨立運行,且效果顯著,但如何將這些設備的數據合理整合在一起才是最具用戶吸引力的地方。比如,一臺可以同時給出用戶睡眠質量、身體指標以及一周中哪一天的“開心指標”最高的設備或許將能夠更好的滿足用戶需求。

 

3. 循序漸進

假設你現在已經找到了一臺適合自己使用的健康指標跟蹤類儀器,並準備開始自己的“健康之路”,但我仍然建議用戶採取“一步一個腳印”的循序漸進策略。舊金山醫學博士保羅-阿貝姆森(Paul Abramson)表示:“用戶可以在開始的幾周時間內不要大幅改變自己原先的生活習慣,並對此進行數據跟蹤。然後再根據這些數據為自己設定合理的目標,以便更好的衡量自己所取得的進步。”

 

4. 步步為營

阿貝姆森建議用戶抵擋住在剛開始自己“健康之路”的初期就大幅改變原本生活習慣的誘惑,而是尋求在小範圍內作出改變。比如,如果你希望改善自己的睡眠質量,不要在禁食碳水化合物的同時開始進行睡前瑜伽,因為這樣你就無法清楚的知道哪一個方法最有助於改善自己的睡眠質量。

此外,阿貝姆森還建議用戶建立更容易管控的分期目標。舉例來說,如果用戶的最終目標是減掉20磅的體重,那麼該用戶可以將其分為兩個5磅和一個10磅的減肥計劃,然後對其進行一個為期30或者60天的數據跟蹤。阿貝姆森認為,這一時間段可以幫助用戶有效判斷自己的全新生活方式是否真的奏效。而如果效果不盡如人意的話,也不至於讓用戶垂頭喪氣,甚至放棄自己的全盤健身計劃。

 

5. 潛在影響

一個有趣的地方在於,雖然目前大多數的健康指標跟蹤類儀器都鼓勵用戶利用應用或者網站來分析自己的健康指標,但這樣的分析卻往往無法精確反映出用戶不同的生活習慣會對彼此起到什麼樣的影響。因此對於“自我量化”聯盟成員來說,一個統一的數據整合服務將頗具吸引力,而這也恰恰是可以對用戶個人健康數據進行整合及分析的初創企業“Tictac.com”在近期如此受歡迎的原因所在了。

據悉,該服務不僅僅可以從用戶所使用的多種健康指標跟蹤類儀中讀取數據,還可以從電子郵箱、社交媒體和日歷等50多種管道中獲取數據流資訊。更為重要的是,該網站還允許用戶通過拖曳的方式將不同的數據進行比對,然後會自動生成一張漂亮的數據透視圖供用戶參考。通過Tictac.com,用戶可以知道深夜發微博對自己睡眠質量的影響,或者是電子郵件對於自己體重增長的潛在影響。這也就是說,Tictac.com可以為用戶提供部分往往不受外界重視生活習慣有可能帶來的影響,並使自己的建議更容易被用戶理解、接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