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蘋果日報,作者雷雄德(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2013-5-26

 

夏天又快到了,在天氣炎熱的環境下進行運動,身體會產生較大的生理變化,增加出現「熱衰竭」和「中暑」的風險。

所謂「熱衰竭」,是指在炎熱環境中,體內水分與電解質流失過多,導致體內的循環系統,未能夠維持正常的功能,身體呈現休克的狀態,症狀包括有皮膚濕冷、蒼白、筋疲力竭、虛弱無力等。如果在這時候未有得到適當的治療,繼而可能會出現更嚴重的「中暑」情況。若體溫持續超過40℃而身體未能及時散熱,即是體溫調節系統失去作用,便出現較嚴重的症狀,包括暈厥、昏迷、甚至癲癇發作等。

以踩單車或跑步為例,運動期間的肌肉活動,每消耗1公升的氧氣,約產生4卡路里的熱能。而身體給予肌肉活動的能量,只約佔整體能量的四分一,餘下的四分三會轉化成為熱能,並透過循環系統及排汗等作用來散熱,以維持身體的恆溫狀態。

研究確定,散熱功能受阻直接增加熱衰竭和中暑的風險。所以,應在訓練或比賽前的24小時內,補充足夠的水份。在炎熱賽前的兩小時內,分段飲用約500毫升開水,運動途中視乎炎熱的環境,每小時補充250至800毫升左右。如果體能欠佳的人,需要有一星期在熱環境的漸進式訓練,讓身體的散熱功能得到適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