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加坡調查顯示,體重不足和肥胖的人,死亡風險比正常體重的人高出25%

這項由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和美國研究人員進行的調查,其基本數據來自國大醫學院在19931998年展開的新加坡華人健康調查。

研究人員分析了其中512514574歲中老年人的身高、體重和生活習慣的資料。他們在19931998年提供了上述資料,研究人員再進一步追蹤至2008年,調查了他們的體脂指數(Body Mass Index,即BMI)和死亡率的關係。

追蹤調查發現,65歲以下,不抽煙的新加坡華人最理想的體脂指數介於18.521.4,而那些年齡在65歲或以上的新加坡華人的最理想體脂指數則是介於21.524.4。這些人的死亡風險概率最低。

BMI關係最密切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BMI超過27.5的人,他們患有缺血性心臟病(ischaemic heart disease)、癌症和中風的風險會隨著BMI增加。

這項調查也參考了其他導致死亡的因素如年齡、吸煙、運動、飲食習慣等。參與研究的國大醫學院副教授許恩佩指出,這是至今最詳細的新加坡體脂指數和死亡率關係的分析。

亞洲人BMI比洋人低

亞洲人的健康BMI指數比洋人的低。

許恩佩指出,這項調查跟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相吻合,顯示南亞或東南亞人口跟西方人口的差別,兩種人可能有一樣低的BMI,但亞洲人的身體脂肪比例,以及腹部和內臟脂肪積貯,會比西方人的高。

世衛原本以BMI超過25和超過30來分別作為超重和肥胖的指標,過後發現這些指標是根據洋人人口而定,不適用於亞洲人。世衛在2004年組成專家團所刊登的亞洲人口BMI報告建議,針對亞洲人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他們應該根據的BMI標準是,23或以上(適中風險),以及27.5或以上(高風險群)。

 

節錄自星洲日報,2010/12/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