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電影《功夫熊貓2》交代了主角熊貓阿寶為何這麼肥︰小時候,鵝爸爸不停地給它喂吃的,用食物表達愛。這一幕被認為有中國特色,中國家長也愛用食物表達對孩子的愛。

在中國,脫貧速度與肥胖增長率完全匹配,肥胖增長率還高於脫貧;

 

農村貧苦地區一脫貧,最明顯的就是胖子多。

在兒童肥胖問題上,家長的責任最大。家長的動機因素是中國肥胖兒產生的主要原因。

中國人表達愛的主要方式就是吃,吃被賦予了很多情感和文化含義。

家長過度保護孩子,產生“重點學校胖子多”現象。

——丁宗一語錄

   

兒童肥胖問題日益嚴重,其危害性也漸被重視。“小胖墩”讓家長們操心不止,到底怎樣才能瘦下來呢?現實中,不少家長的“減肥措施”適得其反,無意間加深了孩子與家長的對立,造就孩子的自卑心。家長們,你瞭解胖孩子的心聲嗎?

減肥班的花樣無非“封閉式訓練”“魔鬼式訓練”,信奉“多練點少吃點”,達到“一個月瘦多少斤”的目標。這種魔鬼集訓或許確實能瘦,但這種生活模式能持續多久?瘦又能持續多久?怎樣才是科學的減肥方法呢?今年暑假,研究肥胖問題30年的專家——中國醫師協會兒童健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丁宗一,在廣州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辦“全國兒童肥胖防治師資培訓班”。在這個班上,胖孩子的減肥方法與眾不同︰每個減肥孩子都有個“運動處方”,重在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家長必須跟著孩子一起訓練,旨在糾正家長的錯誤觀念。

他認為,“小胖墩”的形成中,家長要承擔重大責任。“家長的‘動機因素’是中國肥胖兒產生的主因,”丁宗一介紹道。我國每10年進行肥胖流行病學調查,他是參與專家之一,從上世紀80年代第一次肥胖調查,專家就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直到最近的2006年的調查,這個說法仍然成立。具體有哪些動機因素,下文將詳細討論。

   

家長的“好動機” 孩子的“胖動力”

“吃,一直被賦予了很多情感含義,這是相當具有中國特色的,外國人很少通過食物表達愛,”丁宗一說。在中國一般是孫子很胖,家屬都瘦的情況比比皆是。

 

“祖輩怕落埋怨”

在我國,小孩多由祖輩撫養大,於是“祖輩養的孩子個個胖”幾乎成為規律,怕被父母埋怨說沒養好,而胖就成了“養得好”的標志。還有的小孩雖不直接由祖輩養,但祖輩卻極大地幹預著孩子的撫養問題。他訓練過的班上曾有個北京初中生,外婆特意買了個冰箱放孩子的屋子裡,裡面不是燒雞就是大量零食。還跟孩子父母說“我們自己過,跟你們沒關系”,這位外婆每天晚上給孩子吃一隻燒雞,結果,孩子變成了130斤的大胖子。

 

“家長過度保護孩子”

過度保護,體現在對生活的過度關照上,“重點學校胖子多”正是表現之一。丁宗一發現,重點學校的孩子,學習壓力比較大,有些家長認為辛苦得多就該多吃點。在上文事例中的孩子就讀北京最著名的中學,所以孩子的外婆才給孩子開小灶。

 

“重身體不重心理”

家長發現孩子胖,想幫他控制體重,這出發點是好的,可大批家長用錯了方法,反而造成矛盾沖突。丁宗一說︰“家長在促胖方面很有力,在造成胖子的心理沖突上就更‘給力’了。”

胖孩子體胖但心不寬,比普通孩子敏感。“少吃點”“這個不能吃”這些話你不覺得會傷人,不覺得這是不好的話,帶會給胖孩子帶來心理打擊,覺得自己跟普通孩子不一樣。

在歷來的兒童減肥班中,孩子的心裡話都不跟家長說,而願意告訴培訓老師。有個小學員跟老師說“我就沒出息,長大就只能嫁給賣白菜的,”因為,他爸爸常跟她說“你再吃,再吃將來找一賣白菜的!”;還有位爸爸只許孩子吃西紅柿、黃瓜、墨魚,稍微要吃點其他食物,家長就會強烈反對,這位爸爸辭了工作帶著孩子做運動減肥,但在減肥班裡,一聽他爸要來,他馬上說“你要叫來我就馬上走”,可見親子關系極其對立;還有孩子愛埋怨家長,說“不是你小時候亂喂我,我哪有這麼胖”。

丁宗一笑稱︰“沒壓力的胖子都在美國,美國有專供胖人的公共設施和社會保障。”但在中國,胖孩子承受著壓力,心理是非常自卑的。有的胖孩子早上5點出門,晚上8點多回家,天不黑就在一個地方呆著不管走動,因為怕人說他胖,特別是胖女生更有形象自卑感。

 

家長瞭解嗎? 胖孩子吃得快、愛拖延

在孩子的肥胖問題上,以家長的誤區為主導,左文所描述的問題是家長要去避免的。除此之外,胖孩子的飲食行為也有一些很明顯的特徵,這是家長需要注意的。丁宗一說,胖孩子吃飯速度快,在他的班裡,成年人吃半碗面,有孩子就吃了三碗。此外,還有挑食偏食嚴重的問題,喜歡吃的拼命吃,不愛吃的看都不看。

因而,在行為矯正過程中,家長可以教會孩子下列進食的基本規矩或技巧︰

1.多嚼,盡量慢吃

2.小口吃

3.不要囫圇吞棗

4.每一種食物都留一點在盤子裡。

5.取一小部分食物,把盛食物的碗留在廚房。

6.進餐時習慣使用小碗、盤子。

7.在每吃一口之間放下筷子刀叉

8.只在餐桌旁進食,決不在電視前或廚房進食。

9.每口食物至少要嚼三遍才下嚥。

10.每次飯前15分鐘喝一大杯水。

   

肥胖不由家長說了算

按2006年肥胖的流行病學調查,肥胖的發生率在34%。孩子怎麼樣才叫肥胖呢?社會上最流行、很多機構通用的方法是算BMI(BMI為體重(公斤)╱身高(公尺)的平方,舉例來說,55公斤、身高160的人,BMI值為21.4,即55╱1.6×1.6=21.4)。

丁宗一認為這種方法是不科學的,家長不能憑一個BMI指數就認為孩子胖。因為,體重中包括脂肪、骨頭、肌肉、內髒的重量,這個指數並不能完全反應脂肪量。他認為,要判定孩子是否胖,要入醫院診斷,要問病史,做體格檢查,化驗有無高脂血等等,再做診斷。

 

節錄自天山網,作者徐姍、溫志勤,2011-8-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