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蘋果香港,2015/6/22

5條較有意思的法則討論。

研究稱心臟病患者每天跑步超6.4公裡或危害健康  
一、談話法則:跑時應該可以整句句子談話,如果不能夠的話,代表跑得太快。這條法則很有用,如果跑步者在談話,談話內容被喘氣聲打亂,跑步者很快察覺得到;即使跑步者當局者迷,同伴也應能提醒。結伴跑步好處多,其中好處是監察對方的狀態,自己對呼吸聲的大小快慢可能不大為意,但同伴反而習慣了,稍有差別,同伴可能最先發覺。再者,能夠在一個空曠環境吹水,我視之為人生一大樂事。


二、兩日法則:如果身體有地方不舒服,休息兩日後仍未痊癒,多數代表有事,須正視。各位跑步者,休息兩日一定不會影響狀態,但休息兩日對受傷的幫助可以很大。即使是虛驚一場,乘機休息兩日也是一種享受。跑步對我最大啟發之一,是認識自己的身體。以前關於健康,我的態度跟很多人一樣,是人云亦云。跑步後,我須時刻面對一副實質在運作的機器,這樣做,有這樣效果,我即時看到,不是靠其他人告訴我。我很相信這條法則,第一日仍可以呃自己,以為跑吓跑吓便沒事;第二日是真相在大叫。認識身體的教訓是,尊重身體,不要跟身體鬥氣。

小心!這11種人最容易中暑  


三、七年法則:跑步者可進步七年。換句話說,七年後跑步者進入不進步階段,不進步可以代表進入平穩,也可代表退步。很多人不接受這法則,認為有志者事竟成,靠自己力量可戰勝一切,但我認為這條法則內藏客觀科學。跑步者愛上跑步,頭一兩年在摸索和試新東西,第三年至五年是成熟期,已掌握技術,調節自己心情,成績愈做愈好,在這時期,跑步者對成績有所要求。有要求便有可能帶來喜悅或失望,跑了五年後,可能受傷,可能生活習慣改變,可能失去火紅決心。第六年和第七年難頂下去,口裏不喊退出,心裏感疲倦,勉強保持成績。「七年之癢」應該不是隨口噏,是有事實根據,跑步也不容易擺脫魔咒。


四、睡覺法則:每天跑多一里(美國雜誌用mile),每晚多睡一分鐘。跑步者一看便明白,復元的最佳方法是睡眠。很多人覺得跑步後睡眠質素改善,其實是人疲倦了。這條法則提醒跑步者,沒有其他方法取代睡眠,睡多一點是必要,不代表懶。


五、不要單跑步:應配合其他運動。跑步的缺點是變化小,郁動同一組肌肉。很多受傷的原因是,部分肌肉過度勞損,而其他身體部位未能配合。最佳cross-training是參與跟跑步截然不同的運動,例如游泳、單車、瑜伽等,讓身體均衡發展。很多人大嘆一聲,跑步時間也不夠,何來時間做其他運動?我唔識答,但法則的確存在,聽不聽隨便你。我的cross-training是行山,雖然兩者甚相似,但我安慰自己,起碼有些少變化,實情是我真的很喜歡行山。

蔡東豪財經版昔日文章:http://hk.apple.nextmedia.com/apple/index/15537406

arrow
arrow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