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臟病    和腦血管病,是全球男性與女性的主要死因之一。根據衛生署    2008年資料顯示,香港因心血管病死亡的人數共10,468人,佔所有死亡人數的26%(註一)。同時,心血管病死亡人數中,女性人數佔幾乎一半。隨著人口老化,以及老年婦女人口日益增加,心血管病將會成為全球衛生保健的沉重負擔。

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有許多,其中有預防的和可以治療的。它們包括抽煙、高血脂、高血壓、運動不足、肥胖和超重、糖尿病    和不健康的飲食。每一個危險因素都可以大大增加婦女罹患心血管病的風險。危險因素往往群集在一起,有時候它們會互相影響。因此,擁有以上導致患上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越多,罹患心血管病的風險就會越大。

一直以來,大家都以為心血管病帶來的威脅只是男性的問題。統計資料亦發現女性在更年期前,罹患心血管病的人數低於男性。但是進入更年期五至十年後,女性罹患心血管病則逐漸比男性多,一般認為歸咎於雌激素水平的減少。停經前婦女,雌激素水平高,對維持血脂和血壓正常有一定功效,從而延缓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

進入更年期後,由於雌激素驟然減少,脂肪聚積在腹部中央,引致中央性肥胖。同時,血液中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上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下降;大量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進入血管後積聚於血管內,形成斑塊,使動脈管腔狹窄、變硬,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    、心肌梗死及中風    等病。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婦女健康促進及研究中心曾經向超過500名停經後婦女進行了一項亞臨床動脈粥樣硬化的流行病學研究。研究指出,收縮壓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與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的增厚顯著相關。

腰圍及腰臀圍比也與IMT呈顯著正相關。在控制年齡、體力活動、飲食習慣等潛在混雜因素的條件下,年齡、收縮壓、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IMT的獨立影響因素;中央肥胖者(腰臀圍比0.85)患有頸動脈斑塊的危險性是正常者的1.7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異常婦女(130mg/dl)患有頸動脈斑塊的危險性更是正常者的2.4 倍。

體力活動量亦與肥胖指標及血糖呈負相關。研究亦發現,超過70%的婦女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偏高,但只有約20%的婦女在進行研究的3個月前服用降血脂藥物。據估計,80%的婦女並不了解她們的膽固醇水平。

為了預防心血管病,建議對心血管病危險因素作定期檢查。美國    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NCEP)成人治療專家组III (ATP III)提出以下列標準作為高血脂的標準:總膽固醇 < 200 mg/dL (5.2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 40 mg/dL (1.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 130 mg/dL (3.4 mmol/L),三酸甘油脂 < 150 mg/dL (1.7 mmol/L)(註二)。此外,血壓水平應保持在120 / 80 mm Hg以下,3身高及體重指數應少於23 kg/m2,腰圍少於80 cm,4空腹血糖亦應少於100 mg/dL(5.6 mmol/L)。

婦女亦可以透過生活方式的改變以減低罹患心血管病的風險,如戒煙,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及全穀麥類,維持理想體重,經常運動。平均每週三次,並每次進行累積至少30分鐘(至少每節 10分鐘)中等強度的體能活動和運動(例如:快步走,爬樓梯,或騎單車) 能減低罹患心血管病的風險。有些婦女可能也需要服用藥物來控制危險因素(例如:高血糖水平和高膽固醇等)和心血管病。

 

捷錄自雅虎香港,2010/4/3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