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健康生活 (256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節錄自北京新浪網,2012-11-08

 

4 legs   

腿型不好很影響女性的美感,那麼,怎樣瘦腿呢?下麵,編輯分享減肥瑜伽動作,幫助矯正四種胖腿類型,堅持練習這幾個動作,一定可以擁有曲線優美的腿部哦。

 

XX型腿

動作名稱:站姿單腿外旋

動作要領:

1、挺胸、抬頭、收腹,單腿支撐地面,重心放在核心部位,另一條腿向前伸直,繃腳面,腳趾點地。

2、大腿外旋,保持腳面繃直,自然抬起,保持1-2秒放下。勻速抬起、放下,重復20次,換另一條腿練習。每次練習最少做3組。

小貼士:為保持身體平衡,可一手扶牆或其他固定物體,另一手插腰。

 

小粗腿MM

動作名稱:球上坐姿腿曲伸

動作要領:

1、坐在健身球上,挺直上半身、收腹,雙手叉腰,大小腿呈90度角。

2、在保持平衡的基礎上抬起一條腿,同時勾腳尖,保持1-2秒,回到起始動作。每條腿重復15次,換另一條腿。每次練習最少3組。

小貼士:注意保持腳踝和腳放鬆。

3、腳底蹬地,力量從下向上跳起。

4、落地要輕,雙腿自然分開,還原起始動作,再站直。15-20次為一組,每次練習最少3組。

 

肉肉膝MM

動作名稱:單腿平衡提膝

動作要領:

1、挺胸、抬頭、收腹,雙臂打開保持平衡,單腿支撐地面,另一條腿抬起使大腿與小腿呈90度,腳面繃緊。

2、將小腿踢出去,使小腿與大腿呈一條直線。然後,回到起始動作,每條腿重復12次,換另一條腿。每次練習最少3組。

小貼士:小腿踢出去時,注意繃緊腳面。

 

大象腿MM

動作名稱:仰臥瘦腿操

動作要領:

 

仰臥分腿

1、身體平躺,雙手放兩側,雙腿抬起與地面呈90度,注意收腹,腰要貼在墊子上。

2、將雙腿打開呈45度,保持1-2秒,然後回到起始動作。重復20次。

小貼士:分腿時吸氣,收回時呼氣。

 

仰臥抬腿

3、身體平躺,雙手放兩側,雙腿抬起與身體呈90度。

4、雙腿前後交換運動,兩腿夾角保持30度左右。重復20次。

小貼士:以上3個動作為一組,每次練習最少3組。每組動作間隔一分鐘。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蘋果日報,作者林明佳、王璐華,2012-11-8

 

3-1          

做運動打造翹臀。

 

天冷易使人懶散,加上久坐不動,易導致臀部線條鬆垮,YOGA SURPRISE體適能教官簡翰寧指出,好看臀形的臀部下緣應如微笑曲線般圓潤,她設計3招體操可鍛鍊臀部肌肉、美化臀形,並請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提醒做時注意事項。

 

【這樣做】

以下3招每人都可做,1周做3次,可鍛鍊臀部正中央的臀大肌及其上側臀中肌等,做時量力而為,一開始無法做那麼多次,可少量做再逐次增加。

3-2

 

★第1招 收縮臀大肌

3-3

功效:收縮鍛鍊臀大肌。

做法:雙手扶著椅背站立,右腿伸直,並壓腳背,往後抬至極限。維持右腿伸直和壓腳背姿勢、再往前抬,算1回、連續做30回後換腳。

提醒:腿、膝蓋至腳尖要伸直,不能彎曲,上半身保持挺直。

 

★第2招 鍛鍊臀中肌

功效:強化臀中肌、修飾腿部線條。

 

步驟1:身體左側貼地,兩手輕觸地面支撐,臀部勿往後傾倒,將右腿往正前方抬至與身體呈90度、右腳不落地。

3-4

 

步驟2:接著右腳往後方踢至極限,算1回、共做10回,再換邊做。

提醒:做時上半身保持穩定、不要搖晃。

3-5

 

★第3招 美化臀線條

3-6

功效:伸展胯下、美化臀部線條。

做法:站姿、雙手叉腰預備,將左腳伸直往後跨一大步、讓前面右腳膝蓋彎曲呈90度,接著左腳收回,換右腳,算1回、共做30回,兩邊有節奏進行。

提醒:膝蓋彎曲時不宜超過腳尖,做時注意膝蓋與腳尖都要朝向正前方。

 

【專家說】YOGA SURPRISE 體適能教官 簡翰寧

3-7

不運動是導致臀部下垂主因,提醒規律運動,避免久坐、久站,每隔1小時最好就活動一下,像第1招平常在辦公室也可多做。

 

物理治療師 簡文仁

3-8

天氣冷更要運動,因為人愈不動就會愈怕冷、血液循環也愈差,平常應把握零碎時間多運動,若下雨可改在室內做伸展操。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中國報,2012-11-4

 

馬來西亞營養協會主席鄭怡祥博士認為,兒童肥胖問題,需要在父母計劃懷孕期間開始關注,攝取適當營養,讓嬰兒有一定健康基礎。

他認同衛生部長拿督斯裡廖中萊,所提的關注新生兒首1000天營養攝取,以控制肥胖症說法,指這對減少肥胖症,起關鍵作用。

但他強調,兒童過胖問題,並不能在嬰兒出生後才關注,計劃懷孕的年輕夫婦必須關注其飲食及生活習慣。

“嬰兒健康狀況,與父母是息息相關的,打從計劃懷孕到受孕等環節,都是孩子健康的關鍵,父母必須打好基礎。”

 

父母須瞭解原因

鄭怡祥受訪時對《中國報》指出,母親在懷孕後,可向醫生或營養師瞭解,根據其體質瞭解本身及嬰兒所需要營養,並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母親在懷孕後,其熱能、蛋白質及各種維他命的需求量,都會提高。”

他也說,新生兒以母乳餵養是攝取營養的重要一環,也是父母不能忽視的。

“母乳餵養時間越久越好,至少要有6個月,一般上我們建議首6個月給予嬰兒純母乳餵養。”

他補充,許多父母在嬰兒哭時,即誤以為是餓而餵食,導致不平衡的營養攝取。

“嬰兒哭有很多原因,父母必須瞭解其原因,定時餵食適量的食物。”

他也建議父母,勿讓嬰兒使用奶嘴,因為奶嘴質料,會令受母乳餵食嬰兒感到混淆。

 

初生嬰首1000天營養最關鍵

國家心臟中心首席營養師瑪麗愛索說,嬰兒誕生後首1000天的營養攝取,對其健康成長是極為關鍵的。

她說,父母需在嬰兒在斷母乳後,所需要攝取均衡營養事件上接受教育。

瑪麗愛索對《星報》指出:“許多父母餵食嬰兒穀類等甜食,這並不適合。”

她補充,嬰兒孕婦必須瞭解,在懷孕期間,其食量是1成人與1嬰兒的分量,而非2個成人分量。

馬來西亞糖尿病協會主席依克南沙認同,衛生部所倡導的關注新生兒首1000日營養攝取的措施,並指該計劃目標也應該加入懷孕婦女。

“孕婦在懷孕期間會常到診所檢查,可以透過此機會提供營養均衡的知識。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聯合報,作者王燕華,2012-11-5

 

慢性發炎潛藏在體內,要怎麼發現?有什麼症狀?常見的說法包括睡眠不好,睡醒後還是覺得累,常常疲勞,皮膚容易發癢、過敏或是濕疹等。另外像是肌肉、關節或身體內部不明痠痛,或體力退化、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眼睛怕光等,出現愈多,慢性發炎的可能性愈高。

 

症狀長期難緩解 找醫師檢查

不過,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主任潘柏榮認為,慢性發炎體質與自體免疫疾病不同。後者是身體的免疫混亂,把自身的東西視為外來物去對抗。而慢性發炎體質,是一種代謝功能失調所引發的全身性輕度發炎反應,早期並沒有專一器官明顯的表現方式,臨床上很難從症狀來推斷。

他表示,慢性發炎多半是全身性、長期性的,若認為身體出現和平常不一樣的不舒服,而且沒有辦法像以前一樣,透過充分的休息就能獲得緩解的時候,應該先找醫生檢測確認,先排除掉一些嚴重疾病,才能懷疑可能與慢性發炎體質有關係。

 

排除生活壞因數 身體可復原

事實上,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醫界近來年對慢性發炎作了不少研究,已經獲得一些共識,像是第二型糖尿病、冠狀動脈硬化疾病、神經退化疾病,還有部分癌症,這些以前不認為與發炎有關的疾病,其實都和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息息相關。

潘柏榮說,慢性發炎體質是一種可以界定為功能性的問題,體內細胞組織的發炎現象,只要好好作生活調適,避免掉像是壓力、熬夜等不好的因數,加上均衡的飲食,避免有害物質的影響,身體機能就可能恢復,不一定需要藥物才能改善。

 

運動肌肉激素 能對抗發炎

有些人屬於發炎體質,這可能跟壓力、食物、環境、情緒都有關係,造成身體形成容易發炎的環境,除了改善飲食外,透過運動,讓自己回到身心平衡,也是很好的一個方式。

近來醫界認為運動能夠抗發炎,歸納起來,主要是透過兩種方式:一是改變容易發炎的環境,適當運動時,肌肉收縮會產生的肌肉激素(Myokines),對改善慢性發炎有幫助。另一是減少腹部囤積的脂肪。腹部脂肪很多跟疾病有關係,運動塑身能減少發炎的產生。

既然肌肉收縮會誘發Myokines的產生,可以抗發炎,但是運動百百種,哪些運動才有效呢?

 

大腿臀部 都屬大肌群運動

潘柏榮指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適合的運動不一樣,一般來說,為了讓肌肉有效產生Myokines,應該要從事大肌群的運動,身體肌肉中,以大腿、臀部都是屬於大肌群的運動,所以要從事全身性的運動,像是游泳、健走、慢跑、跳繩、腳踏車等都是,可以視自己的體能及興趣,選擇適當的大肌群運動。

另外,適當的運動強度可以誘發體內保護性蛋白的產生,提高身體對自由基的耐受度,減少發炎破壞。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成都晚報,2012-11-1

 

盡管最近天氣不錯,但每天早晚還是能感到絲絲涼意,再過一周左右就要立冬了,部分市民發現最近胃口大開,面對囤積的脂肪越來越多,運動成了大家瘦身並增強抵抗力的主要鍛煉方式。醫生建議,無論哪個年齡段的人選擇運動養生,為避免爆發性的無氧運動引起身體不適,甚至造成運動傷害,秋冬時節都宜選擇動作幅度較小、熱量消耗較大的有氧運動,但是市民要多方面瞭解有氧運動,才能達到滿意的養生效果。

 

運動時堅持 “兩指標”

說到有氧運動,多數市民都知道包括快走、騎自行車、打太極、跳健身舞等運動項目,其實,有氧運動是指人體在氧氣充分供應的情況下進行的體育鍛煉,即在運動過程中,人體吸入的氧氣與需求相等,達到生理上的平衡狀態。所以,市民要選好運動時間,在氧氣充分的環境下進行,早上6-7點之後及下午3-4點是一天之中的最佳鍛煉時間,其次,要達到健身目的,有氧運動每週最好堅持3-5次,並持續一段時間,每次運動不少於30分鐘,運動強度可根據個人體質適當增減。

 

運動後觀察“兩現象”

有的市民在堅持了一段時間有氧運動後發現自己的抵抗力遠不如從前,常感覺疲倦勞累,這是典型的運動量過大的表現。一般情況下,可以從兩方面衡量運動量是否合適:第一,運動結束即刻的心率不應超過日常心率的170-180%,以自覺有輕度呼吸急促、感到有點心跳、周身微熱、面色微紅為宜,如果有明顯的心慌、氣短、心口發熱、頭暈、大汗等表現,則表明運動過量。第二,一般人在運動後有周身輕度不適、疲倦等都屬正常,如果疲倦感在一兩天不能消失,這說明代謝產物在細胞和血循環中堆積過多,運動過量了,反而對身體無益。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華人健康網,2012-11-05

 

sperm   

有規律運動習慣的男性,精子也能「遊」得更快,增加受孕機率。

 

男性的「小蝌蚪」不僅僅是要以量取勝,活躍度也是能否順利「達陣」的重要因素之一,若是有想要小寶寶的夫妻們,可要督促先生多上健身房運動了!根據西班牙科爾多瓦大學(University of Cordoba)的研究指出,有健身習慣的男性,將可促進精子活躍度,讓受孕機率大大提高。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發表於「歐洲應用生理學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此則研究,內容指出,男性的精子活躍度在過去50年以來已大幅減弱,主要原因是由於酗酒、抽菸以及肥胖人口的增加。研究人員針對兩組以有無運動習慣做區別的男性做睪酮(testosterone)、皮質醇(cortisol)和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的檢測,並發現有運動的男性在相關數值上都優於一般男性。

研究領導教授迪安那(Diana Vaamonde)表示,雖然此研究樣本數僅31位男性,但此為第一項針對運動與男性生殖能力間的研究結果,且運動本身本就可刺激人體內的荷爾蒙效能,因此也為提高精子活躍度提供了合理的佐證。精子若是活躍度不足,又稱為「死精症」,「死精症」是指製造出來的精子存活率低,死掉的精子超過40%,此症為男性不育的其中一個主因。

然而迪安那教授也補充說明,適當運動雖有助於增強精子好動,但運動過度卻有可能造成反效果。他於2010年的研究中也發現,那些已超出一般人運動量的專業運動員,精子的質量上反而不如規律運動的一般男性。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光明日報,2012-10-31

 

quadcep   

伸而不能屈則是骨頭的問題,兩者並見則是筋骨都有問題。

 

當世界各國步向人口逐漸老化之際,退行性關節炎引發的各關節疼痛,尤其是膝關節疼痛、腰痛等在老年人群更是比比皆是,因為本病好發於年過50歲者。中醫師王智航指出,股四頭肌是人體體積最大的肌肉。四頭合併成一條肌腱,包繞髕骨,向下形成髕韌帶止於脛骨粗隆。當股四頭肌收縮時,拉動膝上的髕韌帶並使雙腳伸直。臨床顯示,很多本病患者的股四頭肌的肌肉軟弱無力,大多原因是缺乏運動或少運動造成。其部位肌肉無力,造成膝關節失穩,而讓關節容易受損而加重關節退化。而欲預防本病和改善病情,平時就要適量鍛煉,以增強股四頭肌的肌肉功能。同時,飲食也要戒口和注意,方不會病從口入,加劇病情。

他表示,臨床上,退行性關節炎的發病率是有增無減,患者全身的關節都可能受影響,而普遍出現膝關節疼痛、腰痛、腿痛等部位疼痛。原因是人過了50歲之後,通常身體機能像免疫系統、臟腑功能、內分泌和新陳代謝等都逐漸下降,關節退化在人體老化過程中更是無法避免,除非人在年輕時就開始照顧和保養,可能會延緩老化。

他解釋,由於本病容易造成關節內軟骨磨損、軟骨厚度減少、失去彈性,當關節間隙變得狹窄,此時行走或運動時,產生的力量會直接作用到軟骨下方的骨頭,使骨頭變性、硬化、壞死,變成囊狀空洞,常合併發炎而形成患處疼痛。

 

防誤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王智航受訪時說,臨床上,患者的負重和活動多的關節如髖關節及膝關節,脊椎的微動關節最常受波及而發病。不過,也有人年過70歲,勞動依舊,卻不見得出現相關症狀。只在X光照影后,會看到其有很多骨質增生或骨刺形成的問題,因此,骨質增生與骨刺並不能與關節炎、痛劃上等號。

此外,他透露,如果患者沒有外傷史、不曾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或沒有其他疾病宿根的問題,並在50歲後發病,病因主要與體質有關,包括正氣不足,肝腎虧虛等。中醫認為,肝主筋,腎主骨,假如肝腎氣血失養,就大大提高患病的機率。

然而,王智航提醒,由於退行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很相似,有人不懂得這兩者的分別,常會馮京當馬涼,這也會引發誤診誤療的窘況。因此,醫者和病者都要小心辨別症狀要點,以防萬一。

他說,欲辨別這兩種病症的關鍵之一是退行性關節炎主要病變在軟骨,很少出現對稱性關節腫脹、可出現在全身大小關節。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是滑膜的病變,常出現對稱性關節腫脹和疼痛,很少有遠端指間關節受累等。

 

鼓勵多爬樓梯適量運動

股四頭肌(quadriceps)是人體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之一,它由四個頭即股直肌、股中肌、股外肌和股內肌組成,大腿肌肉前側就是其中一個有股四頭肌的部位。股四頭肌收縮時,拉動膝上的腱並使膝伸直,其他功能還有使小腿伸、大腿伸及屈和維持人體直立姿勢。

臨床顯示,退行性關節炎患者的股四頭肌的肌肉軟弱無力,這往往也促使疾病能夠趁虛而入。而患者可增加肌肉強度的功能鍛煉,尤其是股四頭肌的肌肉鍛煉,是緩和病況的其中一個方法。

他授招時說,鍛煉股四頭肌的肌肉的方法簡單,重要的是有毅力和決心。例如人取坐位,伸直小腿,保持腳踝背屈,與脛骨呈90度,固定十秒,做20次。或是人取站立位,做蹲舉運動,做20次。此方法適合膝關節功能尚好者多做,但對某些關節已退化的老人就較不適宜。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多爬樓梯和適量運動也是良方。

如是年輕人可以爬山,也是不錯的鍛煉方法。

然而,他也認為,很多現代人沒有意識到運動的重要,少運動,甚至不運動,每每就造成肌肉強度每況愈下,為疾病打開方便之門。

王智航重申,患者依賴藥物和針灸不足於全面紓解病況,因為身體的機能要通過主動運動來提昇,不能單靠外來的醫療。簡單來說,患者要學會對自己身體負責任,不能卸責。

 

伸而不能屈骨有問題 屈而不能伸筋出狀況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退行性關節炎歸於“痹症"的範圍。而患者肯定有虛證,所謂“年五十而陰氣自半",意思是說,他們的氣血陰陽失衡,肝腎失充而造成病發,或是虛證挾帶實證。中醫師王智航說,風、寒、濕、熱、瘀和痰邪都可以是夾雜的病因,尤其是風寒濕佔多數。《黃帝內經》之《素問.痹論》謂:“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正是此意。

現今在大學任教的他披露,風寒濕邪侵入人體日長時久,就會鬱而化熱,或因運行不暢,氣血津液蘊結成痰、成瘀等狀況,加劇病情。在辨證論治的原則下,中醫處方中有不少經典處方可對治這些病況,病變早期常以祛邪為主,兼扶正;中期則以祛邪與扶正並重;緩解期或晚期則以扶正為主,然後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加減用藥比如有痰者可加用二陳湯加白芥子,有瘀者可選用桃紅四物湯,有痰和瘀者可用雙合湯(即桃紅四物湯加二陳湯)等。

他說,中醫辨別筋骨病變的方法可從一些動作中看出端倪,就是伸而不能屈是骨頭有問題居多,屈而不能伸則多數是筋有狀況,也有筋骨都會一起出現問題的可能。

另一方面,王智航的臨床觀察顯示,飲食對退行性關節炎有明顯的影響,因此患者要注意飲食。好像不要在吃飯時喝茶,特別是綠茶,因為綠茶的性味寒涼。要戒吃酸辣之品,尤其是酸性食物。

中醫認為,酸入肝,過食酸性食物會傷肝。辛入肺,過食辛味之品會傷肺,金(肺)克木(肝),就會引起肝有病變。

他說,通常,運動員是不吃酸辣之品,因為這會容易造成扭傷,著名羽球好手林丹有句名言是:“運動員最好的準備是要照顧自己,預防受傷。"其中的道理與中醫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

 

退行性關節炎 VS 類風濕性關節炎

 

退行性關節炎

不對稱關節疼痛或受損,少有對稱性關節受損。

發病到腫脹需花逾3個月。

遠端指間關節會發病。

伴隨其他情況如腫脹、關節也可能畸形而使活動受限,但一般病程很長等。

一 運動或勞作時加重疼痛。

 

類風濕性關節炎

對稱性關節受損,少有不對稱性關節受影響。

病發到腫脹的時間較短,少則數天,多則一星期。

少見遠端指間關節發病。

伴隨其他症狀如晨僵、紅腫、發熱等。

運動則疼痛緩解,休息加重。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am730,2012-11-2

 

d   

癌症患者在治療期間,往往怕食錯東西,又不多出門,故普遍有維他命D不足情況,繼而令骨質密度較差。有台灣的癌症病人組織指出,患者只要諮詢營養師,也可正確進食得宜,而且應多做戶外運動,讓手腳曬太陽,可促進體內合成維他命D。

一項由台灣大學生化科技系教授與癌症關懷基金會合作的研究,以完成療程回家療養的60名癌症患者為對象,由營養師提供四至六個月的個人化飲食指導,再檢測他們的維他命D情況。

結果顯示,患者的血中維生素D3濃度,均低於正常值,半數人只有正常值的一半,同時男性的骨質密度情況較差。檢驗更發現,半數患者的半胱胺酸(Homocysteine)濃度偏高,不利心血管健康,其他還有肝鐵堆積、輕微發炎等情況。

 

男性食蔬果量較少

有份參與研究的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黃翠華指出,維他命D是由日曬合成,很多患者在治療期間,經常覺得吃甚麼都會出錯,對正確飲食感到不知所措,同時不太懂得分辨食物種類,不瞭解各類營養素的重要性,而男性對蔬果的吸收程度不足,大部分每天吃不到9份蔬果,因此男性缺維他命D的情況較普遍。

黃翠華又稱,由於患者在生病後,外觀不如從前,很多都不想出門,即使夏天也穿長褲長袖,甚少曬太陽,使體內缺乏維他命D等營養素。因此她建議患者應向營養師諮詢飲食習慣,並應多作戶外運動,不妨穿著寬鬆長袖衣物,在雙手高舉時,讓手腳曬太陽,同樣可促進體內合成維生素D。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華視新聞,作者楊起鳳,2012-11-1

 

hejiajin  

何家勁與金超群、範鴻軒為華視八點檔新版「包青天」來台宣傳,資深展昭何家勁凍齡有術,今年53歲的他,將保養心得轉投資健康食品生意,金額破12億,從大俠變企業家,他笑說:「我個人、身家都投進去了,不成功便成仁。」

何家勁和20年前拍「包青天」時一樣,外型幾無變化,他說,平日就靠運動跑步和吃全穀類食品養身:「腸道健康自然皮膚好,我一天跑廁所3次,就是自家產品的最佳代言人。」

他為健康食品事業,去年推掉3部戲,「沒時間,天津還有200畝地,要蓋工廠。」他曾和金素梅合作「愛」時譜戀曲,至今不是情人仍是好友,來台第一件事就是打給她,但金要開會還沒碰到面。

金超群時隔20年再回台灣,他說回台最看不慣的是台灣本土劇:「簡直是爛」,還批政論節目,「台灣本來好好的,都被罵壞了,政論節目的氾濫讓大家觀念變仇恨國度。」

但他對台灣仍有愛,表示今年4月拍完「包青天」第4單元後,就考慮回台灣作戲,但將改製作角色,不再下場當演員。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台灣新生報,作者蘇湘雲,2012-10-30

 

中年人規律做間歇性高強度運動,不只可讓身體更健康,腦袋也會變得更聰明。

加拿大最新研究發現,中年人若接受間歇性高強度運動訓練,只要四個月時間,就可促進心血管健康,大腦認知功能也能大幅提升。

研究首席作者為加拿大蒙特婁心臟研究所阿尼爾‧尼甘醫師。所有參與研究的人體重都過重,身體質量指數(BMI)多介於二十八到三十一,且有一項以上心血管疾病危險因數。另外,所謂「間歇性高強度運動」是指有氧運動當中間歇穿插短時間低強度、高強度運動,舉例來說,可能三十秒鐘做跑步衝刺,然後接下來三十秒放慢走路或做快走運動。

研究作者在新聞稿中指出,共有六名成人參與研究計畫,每一周做兩次間歇性高強度運動計畫,運動內容為飛輪訓練,然後一星期做兩次重量訓練,持續四星期。結果發現,參與研究者經過運動訓練後,大腦氧氣量、最大攝氧量與認知功能都有明顯進步,這可能都是運動所造成。

尼甘醫師解釋,最大攝氧量代表運動時身體轉化、使用氧氣的能力,最大攝氧量會影響大腦氧氣多寡,大腦氧氣多寡與大腦認知功能更是大有關聯。

研究作者進一步指出,研究結果也發現,參與研究者的腰圍,尤其是軀幹脂肪比率也大幅減少。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東方互動,2012-10-21

 

肥胖婦女想當媽,通常被告知得減重以增加受孕率。然而美國最新研究顯示,減肥的助益並非在於促進排卵,而是提高婦女性慾。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賓州醫學院團隊以29名病態型肥胖婦女為研究對象,檢視減重手術如何影響生殖功能。研究人員採集婦女尿液樣本,檢測卵巢激素濃度後發現,這些婦女的排卵率仍高,減重手術前乃至手術後2年皆逾90%;此外,排卵品質也未改變。而經問卷發現,減重大幅提升婦女性慾。研究人員說,這或許讓婦女的性生活更頻繁。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僑報,作者張雯,2012-10-24

 

肥胖問題已經困擾美國多年,近2/3的美國人體重超標。最新調查結果顯示,老年人在這一問題上更為突出,肥胖率顯著上升。

據路透社報導,蓋洛普健康福利調查指數( Gallup-Healthways Well-Being Index)週三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同2008年相比,2012年18歲以上成年人更容易肥胖。同時指出,成年人在其40、70和80歲這幾個年齡段肥胖率會出現明顯的跳躍。

蓋洛普自今年1月1日至9月30日對579210名成年人進行了調查,根據受訪者自報的身高和體重來計算出他們的身體質量指數,結果發現,40至43歲人群肥胖率同2008年相比增加了近2個百分點,44至47歲的增長率為2.5%。在老年群體中,72至79歲和84至87歲兩個年齡段,肥胖率增長近兩個百分點。研究錶明,超重會增加患各種嚴重疾病的風險,如糖尿病、慢性心臟疾病等,同時還會造成醫療保費的飛漲。

蓋洛普專家指出,中年人肥胖率的增加更加令人擔憂,因為這意味著他們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面臨健康風險、低質量生活及壽命變短。同樣,老年人的問題也不容忽視,鑒於肥胖會影響老年人的整體福祉和生活質量,因此專家建議給予老年人更活躍的生活和營養需求。

該調查同時也讓人看到可喜的一面,那就是18至27歲人群中肥胖率增長不大,或零增長。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新華網,2012-10-24

 

加拿大阿爾比大學的最新研究顯示,在兒童臥室中放置電視、電腦等電子設備,會導致孩子睡眠減少,從而增加他們超重或肥胖的風險。

研究顯示,與前幾代相比,現代兒童睡得少,睡眠少於推薦時間者占約三分之二。在阿爾比省被調查的3400名五年級學生中,大約半數的孩子臥室裏有電視、DVD播放機、電子遊戲機,21%有電腦。57%的被調查者在睡眠時間到了之後仍在使用電子設備,主要看電視電影。

相比臥室裏沒有電子設備的孩子,有一部電子設備的孩子超重風險高出1.47倍,有三部電子設備者風險高出2.57倍。

研究人員指出,及早培養孩子的健康生活習慣非常重要。研究顯示,增加一個小時睡眠,可降低30%肥胖幾率。充足的睡眠也有助於孩子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和保持良好情緒。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中央社,2012-10-30

 

歐洲兩份研究顯示,減重計畫也能幫助非常年幼的孩童甩肉,而且及早行動,成功率可能更高。

過多的體重通常會伴隨孩童進入成年,而成年人體重過重與心臟病、糖尿病及其他健康問題有關。

荷蘭科學家發現,3至5歲的過重兒童在減重計畫結束後,至少還會有數月因減重計畫持續受惠。

研究刊登在「小兒及青少年醫學月刊」(Archivesof Pediatrics & Adolescent Medicine)。

瑞典研究則顯示,同樣接受類似的行為治療,10歲以下體重過重及肥胖孩童,體重增加的速度很可能比青少年還慢。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enters for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2008年美國有超過1/3年輕人有體重過重或肥胖問題。歐洲的過重或肥胖人口也有增加趨勢,但比美國慢。

荷蘭格羅寧根(Groningen)畢翠克絲兒童醫院(Beatrix Children's Hospital)專家波卡(GianniBocca)帶領的研究員團隊,研究75名體重過重的孩童。

研究員隨機指派這些孩童接受一般照護或採行密集減重計畫。計畫持續4個月,並有25堂課提供飲食建議、運動,還有專為家長設計的行為輔導課。

展開研究1年後,接受密集減重計畫的孩童平均增重1.9公斤,接受一般照護的孩子則變胖3公斤。

雖然體重增加差異可能只是偶然,但他們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在統計上確實有差。採取減重計畫的孩童BMI值降低1個單位,接受一般照護的孩童BMI值則沒有變化。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大紀元,2012-10-29

 

紐約審計部門說,紐約州每年用在肥胖病患者身上的錢數是120億美元,肥胖問題已經影響到三分之一的兒童。

紐約州審計長迪納波利(Thomas DiNapoli)的報告稱,2011年紐約花費在140萬超重兒童身上的錢是3.27億美元,而同年花費在肥胖成年人身上的開銷是118億美元。

迪納波利先生10月24日呼籲家長、學校、社區和政府官員引起重視,以免將來待這些肥胖兒成年後需要政府花費更多的錢。

在2011年的開銷中,對不能負擔醫療費用的肥胖病人的醫藥援助是43億美元,受補助的多為患了糖尿病和心臟病的肥胖者。2011年私營醫保公司和政府醫療援助總共的開銷額是75億美元。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聯合晚報,作者林進修,2012-10-30

 

協助孩子遠離氣喘威脅,除了控制飲食避免肥胖外,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提升體適能也相當重要。國外研究也發現,如果家長能陪孩子一起運動,效果更好。

臺北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徐世達表示,肥胖的小孩通常怕熱、怕流汗,家長不妨讓他們在家玩wii,或選擇慢跑、跳舞等有氧運動,也可達到減輕體重的效果。

董氏基金會指出,今年7月出刊的「身體活動與健康期刊」,美國猶太健康醫院醫學助理教授Kristen Holm以83個家庭為對象,鼓勵家長和孩子透過每天走路超過2000步來增加運動量。結果發現,當媽媽們走路達到或超過2000步時,孩子們平均走路超過2117步;當母親沒有達到目標時,孩子則只走1175步,證實親子一起運動時,家長的活動量增加,孩子的活動力也會跟著變強。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運動可讓腦部分泌腦內啡誘發好心情,基金會去年曾進行「台灣五大都市國、高中學生運動狀況、壓力源與憂鬱情緒之相關性調查」,結果發現家長常運動,受訪學生有運動習慣的比率也高於沒有運動習慣者。此外,17.3%的國、高中生會因情緒不佳而運動,運動後有84.2%覺得心情會變好。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廣州日報,2012-10-29

 

1 year  

把寶寶喂成“輪胎人”才算健康?媽媽們快拋棄這個錯誤觀念!據中華醫學會統計,6個月左右的肥胖寶寶成年後肥胖的幾率為14%,7歲肥胖兒成年後肥胖的幾率為41%,而10~13歲的肥胖兒成年後肥胖的幾率高達70%。專家指出,兒童肥胖有三個高發期,其中胎齡30周至出生一周年內,寶寶的脂肪細胞最敏感,此時肥胖會導致體重難控制、易反彈,並容易患上多種疾病。

專家建議,預防肥胖不妨從出生做起,半歲內盡量純母乳喂養,正確喝水,胖寶寶晚點添加水果,滿一歲後少用肉湯骨頭湯煲粥,土豆紅薯應搭配蔬菜吃。

 

每十個寶寶有一人是“肉團兒”

“我國超重嬰兒的比例已經超過10%,大城市發病率不樂觀!”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科內分泌專科副主任梁立陽指出,一般來說,引起嬰兒肥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首先是遺傳的因素。研究顯示,父母有一方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可能性有32%~34%。父母雙方均肥胖的,子女肥胖的發生率上升為五至六成。

其次是生活環境的影響。孩子活動空間很小,運動太少,能量消耗的速度趕不上營養攝入的速度,導致脂肪堆積。

再次是飲食和喂養因素。家長缺乏營養學知識,不會挑選食物,比較重視肉、油等食物的攝入,輕視瓜果、蔬菜,導致孩子吃過多的高脂肪食物。有的則過早給孩子添加澱粉類食物,比如有的寶寶一兩個月大就開始喝米湯、米糊,導致過度喂養。進食速度過快,也會造成肥胖。

此外,一些疾病以及治療過程也會造成嬰兒肥胖,如腎病患兒長期皮質激素治療、垂體腫瘤等也會導致肥胖。

 

“肉團兒”更易生病 防肥胖抓住三個關鍵期

預防肥胖,要抓住幾個關鍵期。梁立陽指出,寶寶脂肪細胞數量的增多主要在出生前3個月、出生後第1年和11~13歲3個階段。尤其是胎兒期第30周到出生一周歲,是脂肪細胞活躍增殖期,稱“敏感期”,如果肥胖在這些時期起病,可引起“脂肪細胞增多型肥胖”,治療困難且易反彈。

中國的老人家往往會念叨“小孩胖點好養,不容易生病。”實際情況恰恰相反。肥胖是代謝綜合徵的主要原因,嬰兒時期的肥胖容易引起成年以後的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痛風、糖尿病的高發。同時,肥胖能引發許多疾病,比如1歲以下的肥胖嬰兒,容易患呼吸道感染、腿部骨骼變形、脂肪肝、性發育異常等。此外,從小肥胖的孩子往往不愛動,即使運動,因為動作比較笨拙,也不願意參加集體戶外活動,性格較自卑、孤僻。

梁立陽提醒,對於有肥胖遺傳等高危因素的孩子,家長們更要注意別過度喂養,讓孩子多活動,經常監測體重。一旦發現有肥胖的趨勢,應及時調整。

 

一歲以內:每天運動別少於半個鐘

如何防止寶寶成為肥胖兒?梁立陽支招如下:

1. 提倡母乳喂養。寶寶出生後的6個月內以純母乳喂養是預防寶寶肥胖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非母乳喂養的嬰幼兒出現肥胖的比例是24.6%,這是因為人工喂養嬰兒更容易出現過度喂養。

2. 定時餵奶,奶量個體化,不強迫餵食。用配方奶喂養的寶寶,應固定喂養時間,最好每3~4小時喂一次奶;奶量以寶寶自己喝飽為準。

3. 正確喝水。用配方奶喂養的寶寶,一定要在兩次奶之間給寶寶喂水,這樣家長就不會因錯誤地把“渴”的信號當成“餓”而讓寶寶吃得太多。對於純母乳喂養的寶寶,如果已到了添加輔食的階段或在天氣幹燥時,應注意訓練寶寶喝白開水。一些媽媽喜歡給才一兩個月大的孩子喂果汁、糖水,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寶寶天生喜歡甜味,一旦習慣喝糖水,就不愛喝白開水,而且這種做法很容易帶來額外的熱量攝入,使體重增加更快。

4.控制夜間哺乳次數。通常來說,三個月至八個月大的寶寶夜間餵奶1~2次已足夠,8個月後,只要在睡前加一次奶就可以,一般不需要夜間額外進食。

5. 科學添加輔食。不要過早在奶中添加米粉等輔食,6個月以上的寶寶,米糊和蛋黃或菜泥的組合單獨成為一頓“正餐”了,這對飲食習慣的培養很重要。

6. 緩解寶寶的“饑餓感”。有些寶寶天生食欲旺盛,對這類寶寶,可以增加飲水量以及蔬菜和豆類在輔食中的比例。

7. 給胖寶寶晚點添加水果。

8.加強主動、被動運動,增加能量消耗。寶寶3個月後,可以訓練俯臥抬頭,4個月左右可以訓練翻身,5個月扶坐,6個月訓練獨坐,7個月起訓練爬等主動運動。一般每天累積活動時間不少於30分鐘。

 

1歲以上:少用骨頭湯煲粥

1.合理安排三餐。肉類最好集中在午餐添加,宜選雞胸、瘦豬肉、魚蝦等高蛋白低脂肪食物;而晚餐最好以木耳、嫩香菇、綠葉菜、豆腐等為主。有些家長習慣於用骨頭湯、肉湯為寶寶煮粥,這種做法並不好。由於湯中脂肪常常過量,建議一周1~2次即可,煮前應盡量撇去浮在表面上的白油。

2.避免澱粉類輔食,適量吃粗糧。土豆、紅薯、山藥等食物,雖然營養豐富卻含有大量澱粉,因此,盡量少給胖寶寶吃,且最好是搭配綠葉菜,而不是和大量的肉類一起吃。

3. 控制水果。梁立陽說,水果中的糖分是體重的幫兇,如果寶寶吃飯很好,每天半個到一個蘋果量的水果就足矣。如果是葡萄、荔枝等高甜度的水果,則更不要太多。

4. 不要拿糖果、薯條等高熱量的食物獎勵孩子。因為常讓孩子經歷“表現好就可以吃糖果、零食”的刺激,就會誤導他認為吃這些東西是好的,從而強化他對這類食物的欲望,以後更難管住嘴。

5. 親子運動瘦身更有效。父母千萬別偷懶,盡可能多陪孩子運動,如嬰兒遊泳、親子遊戲、母子健身操等。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精.瘦.美 KIMIKO’S 明星指定美型課》,作者kimiko,2012-10-25

 

打電腦時→彎腰長小腹VS.挺直瘦背部

 

da computer   

彎腰駝背(NG,如圖左)

駝背、聳肩會壓住脖子,時間久了脖子會變醜;背部沒有倚靠,容易彎腰駝背,長期姿勢不良,容易肩膀痠痛,對腰椎不好;加上腹部肌肉縮在一起,久了容易堆積成小腹。

 

背靠椅子,身體打直(OK,如圖右)

正確應背部貼住椅背,腰椎挺直,肩膀放鬆,並將胸腰夾在桌椅中間,強迫上身立起,骨盆與肩膀在同一平行線上,可順便瘦背部!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親子天下網站,2012-10

 

16   

七成學童每週運動不到2小時,值得注意的是,他們每週看電視的時間是校外運動時間的7倍以上;上網時間是運動時間的5倍以上!

在台灣,運動風氣似乎一直不若國外盛行,大人不運動的習慣似乎是從小養成的?在課業壓力的藉口下、在電視、電腦的高度吸引下,再加上缺乏場地、設備等等限制,不為所「動」的孩子似乎愈來愈多了?

兒福聯盟21日公佈一份「2012年台灣兒童運動狀況調查報告」,有高達九成覺得自己喜歡運動,但確有七成學童每週運動不到2小時,值得注意的是,他們每週看電視的時間是校外運動時間的7倍以上;上網時間是運動時間的5倍以上!還有學童乾脆用玩wii取代運動,因此有四成孩子,BMI都不標準,國內兒童肥胖率,更高掛全球第16名,健康情形令人擔憂。

調查顯示,小學生每週上網和看電視時間,分別是16.7和12.5小時,卻只有2.3小時能活動筋骨,因此有4成孩子,BMI指數不標準,台灣26.8%兒童肥胖率,更排全球第16名。

孩子喜歡運動卻不願運動的原因是什麼呢?現行的體育課程、運動場地又有什麼樣的問題呢?調查發現,有三成五小朋友不運動是找不到適合場地,就算學校有體育課,一周80分鐘的時間,不但比美,日,中國,新加坡都少,整學期也只上三個種類的運動,引不起小朋友興趣。加上有些體育課,還被挪去考試讀書,讓小朋友無法運動。

這份調查針對19個縣市、31所小學的四、五年級生進行抽樣,回收1015份問卷。兒盟提出「S.P.O.R.T」口號,呼籲政府、家長、學校以及大眾共同努力,提供優質的運動環境,陪伴孩子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讓他們「天天運動、健康長大!」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華人健康網,2012-10-28

 

調查發現,台灣有逾4成的民眾,缺乏規律性運動,甚至運動量明顯不足。醫師表示,規律運動加上飲食控制,是減肥的不二法門。尤其要減少攝取高熱量、高脂肪食物,同時靠運動消耗脂肪、增加肌肉,提升新陳代謝率,雙管齊下,減重才容易成功。

 

4   

台灣女性不愛運動,醫師呼籲,養成規律性運動很重要。

 

中華民國肥胖醫學會日前針對1000位BMI(身體質量指數)超標的成年男女進行問卷,發現有逾4成的受訪者,缺乏規律性運動,1周運動不到3次,甚至每次運動不到30分鐘,且女性多於男性。

署立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劉燦宏指出,以運動作為減重的方法必須要有正確觀念,就是運動只能當作減重的工具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減重工具,在減重時必須搭配飲食控制,因為飲食控制才是減重的主角。

一般來說一個正常人一天所需熱量約2000大卡,減重時的熱量一天必須控制在1200大卡左右,一個月下來少攝取22400大卡,約可減去3公斤的體重,比單靠運動減重的效果來的大,因此飲食控制才是減重的主角,運動只是減重配角。

劉燦宏主任醫師強調,減重過程中絕對不能沒有運動,若減重過程中少了運動,即使減重成功,瘦下來的肌肉與皮膚都會顯得鬆弛下垂,看起來氣色不佳,藉由運動,可以改善這個情況;此外,運動還可以增加心肺功能,目前醫學界已經證實,只有運動才能阻止復胖,因此運動對於減重後,維持體重有相當大的影響。

此外,養成規律性運動,不僅能鍛煉身體,還可以提高身體耐受性,減少肌肉酸痛的發生。如果運動減重的效果不好,也不用太灰心,因為運動對於心肺功能還是有很大的幫助,根據研究指出,在相同體重下的情況,沒有運動的肥胖者,比有運動的肥胖者罹患心肺功能疾病的機率高5倍,死亡率也比有運動的肥胖者來的高。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