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健康生活 (256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88歲的李光耀患上周邊神經病變,行動不便。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女兒李瑋玲昨日透露,88歲的李光耀兩年前確診罹患周邊神經病變,令他腿部功能受破壞,行動不便,狀況時好時壞。她稱自己亦患有此病,但病情不如父親嚴重,李光耀現時每日使用3次跑步機練習,全力對抗病魔。

於新加坡國立神經醫學研究院任職主任的李瑋玲(見圖),每週於報章個人專欄撰文討論各方面議題,外界一直密切關注,希望窺探這個新加坡最具影響力家族的私生活。李瑋玲昨日於專欄表示,2009年10月,她注意到父親與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並排而行時,父親步履明顯不穩,而1個月前走鵝卵石路還完全正常,惡化速度令人擔心。

 

女兒同病相憐 曾釀意外

檢驗證實李光耀患上周邊神經病變,導致大腿傳送感知到脊椎的功能受損,無法平穩走路。李瑋玲表示,李光耀每天狀況起伏不定,時而病情穩定,但某些時候卻無法平衡身體,問題局限在中樞神經系統外的感官神經。她稱父親大腦及肌肉運作正常,但失去腿部感知,令他很難平衡,因此行動不便。周邊神經病變有多種病因,但她沒透露父親何故患病。

李瑋玲又表示,自己於2005年亦試過類似病發,但狀況較父親溫和;病發導致她登山時遇上嚴重意外。她稱明白該疾病「手尾長」,決定盡量在有能力時多行山。她每日花兩小時,左右手輪流握緊4公斤重的啞鈴鍛煉平衡力。然而,她稱李光耀確診時已屆86歲,無法如她一樣進行激烈練習。

 

堅持信念 仍能貢獻國家

她表示,兩父女同時患上這種罕有疾病是命運使然,李光耀現時每日3次使用家中跑步機練習走路,也沒跌倒。她說:「我確信只要父親認為自己還能對新加坡作出貢獻,就能打倒這疾病。」她認為透過藥物及簡單預防措施,父親能繼續服務國家及全世界。李瑋玲稱父親是非常特別的人,即使被指政治不正確,他仍勇於抒發己見、忠於自己。李瑋玲在專欄末引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一首詩,鼓勵父親振作。

 

節錄自海峽時報,2011-11-07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據調查顯示,韓國女性越來越苗條,而男性在變胖。去年韓國19歲以上成年男子的肥胖率達到36.3%,創下歷史新高,而女性卻以24.8%創下歷史新低。和首次調查肥胖率的1998年相比,男性肥胖率猛漲了11.2個百分點,而女性降低了1.4個百分點。肥胖率是指體質量指數(BMI)超過25的人所佔的比例,BMI則等於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所得的值。

 

korea.jpg   

保健福利部14日發布了包括上述內容的《2010年國民健康營養調查》報告。男性肥胖率以30至40多歲年齡段為最高,分別為42.3%和41.2%,女性則是60多歲的老年年齡段的肥胖率最高(43.3%)。去年BMI超過30的高度肥胖率則是女性為4.6%,高於男性3.8%。

延世大學教授金賢昌(音)說,女性肥胖率比過去降低,這在全世界是韓國和日本才有的現象。雖然全球肥胖現象日益嚴重,但韓國年輕女性注意身材管理,才有今天這樣的結果。

雖然看似為了健康而運動的人越來越多,但其實在減少。在男性中,一周做三次激烈運動,每次超過20分鐘者的比例從2009年的20.4%下降到去年的19.7%,女性則從15.4%下降到12.3%。每天30分鐘以上,每週走5天者的比例從2009年的46.1%下降到去年的41.1%。

 

節錄自朝鮮日報,作者金德翰,2011-11-15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ustomer acc.JPG   

莫哈末依裡斯:肥胖是引發糖尿病的主因,因此,解決肥胖問題,對減低我國糖尿病發生率是很重要的。

 

檳州消費人協會主席莫哈末依裡斯局紳強調,根據世衛組織的統計,我國成人肥胖症發生率在亞洲排名第六位,肥胖是引發糖尿病的主因,因此,解決肥胖問題,對減低我國糖尿病發生率是很重要的。

他週一在記者會上說,糖尿病已成為世界流行病,引起世人關注,因此,世衛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盟把11月14日定為世界糖尿病日。

“我國糖尿病患病率急速提高,1960年為1至2%,1985年是6.3%,1996年為8.3%,2006年又增至14.9%。根據我國2006年全國健康與發病調查報告,18歲及以上者有60%超重,是因為他們吃得太多,吃得不對和太少運動。”

他指出,儘管我國舉行了多次預防糖尿病運動,無奈人民患糖尿病的情況仍嚴重,尤其是二型糖尿病。我國目前有2800萬人口,若以15%患病率估計,應有420萬糖尿病人。

“肥胖是引發糖尿病的一個主因,一個人的體重與身高比超常,易患糖尿病,因為身體有過多脂肪,體內胰島素就不能發揮正常功能,使血糖能進入肌肉和組織細胞,最終變成糖尿病。”

喝甜飲病發機會高

另外,莫哈末依裡斯說,由於我國有很多24小時營業的食攤,很容易買到食物,間接使國民養成吃夜宵的壞習慣。肥胖症也與冒出的速食店有關,速食的脂肪高,鹽多,還配上高糖分汽水,常吃這類食物,中糖尿病的機會很高。

他說,根據美國醫藥協會雜誌研究報告針對9萬名婦女進行調查後,得到的結論是:多喝汽水和甜飲料,成年後患糖尿病的機會就可能增加許多。

“其他研究也證實,吃精製和加工食品也和糖尿病有關,如含精製麵粉、高果糖玉米糖漿、精煉糖、反式脂肪、飽和脂肪、酒精、咖啡因、尼古丁及用有害化學品做添加劑的食品。

多吃這些食品會使身體變酸性,引發炎症和破壞細胞,同時也使體內化學物質不平衡,讓身體產生不健康的饑餓感。經過多年後,它會引發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症等等。”

他說,國民因脂肪和肉吃得多而引發如糖尿病、心臟病、腎病、高膽固醇和高血壓等病症。在2005年,國民的人均肉食量是48公斤,日本人和韓國人是35公斤,泰國人則只有24公斤。

促衛部限賣不健康食品

檳消協促請衛生部採取行動,包括限制售賣不健康食品;用特別徵稅的方法來限制高脂肪、高糖分、高鹽份和高添加劑的不健康食品;讓國民瞭解肥胖症和糖尿病的危險性,及鼓勵人民運動,於住宅區提供必要的運動設施。

莫哈末依裡斯說,根據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研究人員對40萬人做的研究發現,吃紅肉(尤其是加工的)很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研究也證明,以其他比較健康的蛋白質代替紅肉,如低脂牛奶、堅果及全穀類等,可明顯減少患糖尿病的風險“在澳洲的研究則發現吃白麵包會增加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研究人員用4年時間,跟蹤調查超過3萬6千名男女的飲食和健康記錄發現,白麵包及澱粉多的食物,和患糖尿病有關。”

他說,調查說明每發現兩個糖尿病患,至少有一人未確診和未治療,要到發生無法治癒的迸發症時才會被發現。更糟的是,發生二型糖尿病的不再限於中年和老人,如今10歲兒童患糖尿病(一型和二型者)也屢見不鮮。

“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增加得比預料的快,10年來幾乎增加1倍。糖尿病不僅使國家損失資源,也會損害病人的腿(截肢)、視力(失明)、腎(衰竭)、心臟(衰竭)和神經(遭破壞)。”

 

節錄自光明日報,2011-11-14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麗貝卡因常年患有厭食症,目前體重只有63.5斤,如果與自己7歲的女兒梅西穿一樣的衣服,看上去就像一對姐妹

嚴重的營養不良讓麗貝卡骨瘦如柴,面臨多種疾病威脅

第一眼看到這張照片時,你一定以為畫面上的兩個人是兩姐妹。然而實際上這是一對穿著同樣衣服的母女。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8日報道,照片中這位26歲的年輕母親麗貝卡·瓊斯因患有嚴重的厭食症,體重竟然只有63.5斤,比她7歲女兒梅西的體重還要輕8斤。

據悉,麗貝卡身高約1.55米,由於擺脫不了厭食症的困擾,她每天只能靠湯、麵包片和補充能量的飲料來維持體力。嚴重的營養不良讓她的身體瘦得只剩下皮包骨,醫生甚至警告她如果不能保證營養的攝入,她很有可能因為血液中鉀含量不足而患上肌無力或心臟病。

由於父母離異,麗貝卡11歲時就患上了嚴重的飲食失調症。她一度因暴飲暴食而快速增肥到190多斤,在學校裡受盡了同學的譏笑和排擠,自信心嚴重受挫。13歲那年,麗貝卡決定開始節食。兩年內,她的體重一下子驟降至101斤,月經也由於體重下降過快而停止了。

“那段時間,雖然我經常虛弱到臥床不起,但聽到同學們開始讚美我的身材好,我感覺很高興。”麗貝卡說,“我和我的父母都沒有意識到我的身體出了什麼問題,我媽媽還以為我只是脫離了‘嬰兒肥’的階段。”

19歲那年,麗貝卡在曼徹斯特大學讀書時與一個男孩墜入了情網。不久,她意外地發現身體孱弱的自己竟然懷孕了,而腹中的孩子已經有26周大了。

麗貝卡回憶說:“我完全沒有想到自己還能懷孕。我記得那時候自己的身體一點懷孕的跡象都沒有,體重並沒有增加,小腹也依舊平坦。醫生強迫我多吃些鷄肉以補充蛋白質,並堅持服用維生素藥片以保證胎兒的營養。我的男友也嘗試了各種方法‘引誘’我多吃些東西,可我的胃似乎已經習慣了少量攝入食物,大量的飲食讓我噁心想吐。”

最終,麗貝卡靠吃麵包和甜菜根度過了孕期,而這期間她只增胖了6.35斤。令人欣慰的是,女兒梅西雖然出生時體重不到5斤,但身體十分健康,食慾也很好。但瘦弱的麗貝卡卻一直沒有奶水。

“梅西的食慾一直很好,她喜歡吃巧克力、比薩餅和蛋糕。從小到大,她想吃什麼我都會允許她吃。因為我不想讓她變成我這個樣子。”麗貝卡說,“看著她狼吞虎嚥地吃東西,是我感到最欣慰的時刻。”

女兒出生不久,麗貝卡就和男友分手了,而她的厭食症也似乎更加嚴重了。她幾乎每天只吃流食,體重暴跌到了現在的63.5斤。懂事的女兒梅西對於媽媽的健康十分擔憂,經常勸說媽媽和自己一起多吃東西,希望她能胖起來。

麗貝卡表示,她也希望自己能夠克服困難多吃一點東西,好讓身體能夠健壯一點,看著女兒健健康康長大成人。

 

節錄自中國日報,2011-11-8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都知道應該要運動,也知道有運動的人比較健康,比較不會有心臟病、糖尿病或是癌症、睡得比較好、比較快樂、更有活力,當然,健身也會讓身材較好。但是真的要開始運動時,很多人都有一大堆藉口不去運動,像是沒有時間、體力不足、或是根本不愛運動等。所以健身專家告訴我們6個克服運動藉口的策略。

  

1、沒有時間:

喬治亞州立大學的Walter Thompson博士提出問題,你看了多少電視節目?在看電視的時候可以用抗力繩(resistance bands)或是原地踏步,科羅拉多大學的James Hill博士認為,也可以看數位錄影機,將1個小時的節目省略廣告後變為40分鐘,省下20分鐘運動,若是能關掉電視更好,把多出來的時間用來運動。

如果工作讓你沒有空閒時間,就嘗試在工作時運動。Thompson博士建議,可以把辦公室的門關起來,跳繩10分鐘或在原地踏步。你的運動不需要是正式的運動,可以嘗試在生活方式做個小小的改變,用走樓梯取代搭手扶梯,以步行取代開車,並準備一個計步器,設法增加每天的步行數。

美國公共衛生署長建議,每週至少要做150分鐘有氧運動,這聽起來可能讓人望之生畏,但實際上每天運動只要超過20分鐘就可以了。好消息是,做3次10分鐘的運動效果等同於一次做30分鐘,並且更容易融入生活中。

Hill博士表示,定時運動讓它成為一種習慣,並沒有比其他人的時間多,只是優先做運動,找到時間做我們重視的事情。

  

2、我太累了:

一旦你開始動,你的疲勞可能會消失。這聽起來可能違反直覺,但全國田徑培訓導師協會的發言人Marisa Brunett表示,實際上運動給了你更多能量。你會使體內讓感覺良好的腦內啡荷爾蒙釋放出來,會讓身體進行循環,而不會回家倒在沙發上。

美國西北大學的kinesiologist Lynette Craft博士表示,在你工作到精疲力竭之前,早上運動可能有幫助。

但如果你不是一個早起的人也不用擔心,Brunett自己也喜歡在中午或晚上運動,他建議只要在你覺得最好的時間運動即可。

  

3、因為孩子無法休息:

Hill博士認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運動,當孩子們盪鞦韆時,你可以在操場或後院走動、跳繩;走路送小孩上學,而不是開車;在他們的足球比賽或練習時,在操場快走。

Brunett建議,與家人一起積極地活動,與孩子一起騎自行車、在院子裡搭起羽毛球網、報名參加家庭趣味賽跑、或是與孩子在附近走路。天氣不好時可以嘗試跳舞機、Wii、或Wii Fit等。

Embry-Riddle航空大學的Christina Recascino博士表示,要記住,你的身體健康對你和孩子都有益,媽媽或爸爸比較健康、有更多的精力,整個家庭都會受益。

  

4、運動很枯燥:

運動應該像性愛一樣,做之前想要並且感覺良好,當你做的時候它應該讓你感覺良好。

那麼,要如何到達那個地步?首先,找一個你愛的活動,跳出思想框框,嘗試溜冰、跳舞、或園藝,如果你愛音樂可以嘗試跳交際舞。Recascino博士表示,每個人都有適合的運動,不一定要是繁重或不愉快的運動。

如果看奧普拉的節目或是閱讀比運動更讓你感到愉快,你可以在騎自行車或跑步機上看,只是不要忘記踩踏板或跑即可。

和一群人一起運動也可以幫助很多人,芝加哥大學的Peter Nierman醫師認為,不是每個人都能把iPod放一邊,自己去跑6英里的。可以透過體育刊物或在網絡上尋找一組朋友,或者乾脆招收幾個朋友一起運動。

  

5、我就是不想動:

杜克大學的運動生理學家Gerard Endress認為,還是有人真的不喜歡動,他們喜歡編織、看書、或看電視,他會告訴那些人,你能去逛賣場嗎?如果你不喜歡出汗,可以做不會過度出汗的運動,可以在有空調的室內運動、可以游泳,讓你不會注意到流汗、或是嘗試類似瑜伽的低排汗活動。

Brunett建議,如果運動會傷到你的關節,就嘗試在水中運動,你的肌肉越強,就越能支持你的關節,傷害會越少。如果身體限制較多,可以與運動醫學或康復診所聯繫,訓練師會找到可以幫助你、安全、容易做到的運動。

如果你因為自覺太胖不喜歡動,剛開始可以較少公開的活動,例如在家中看健身運動錄影帶,在家附近與一些不會批評的朋友一起走路,同時穿上你覺得能覆蓋身體、舒服的衣服。

 

6、我最後總是放棄:

Brunett表示,可以設定小一點、可達到的目標,你比較能感覺是個成功者,而不是失敗者。如果你一個星期每天運動5分鐘,你會感覺很好,而且更有可能下週想嘗試每天運動10分鐘。

也可以將活動記下來貼在公開的地方,甚至可以貼在Facebook上,Craft博士稱之為「鼓勵牆」,朋友和家人會說,嘿,你昨天做了15分鐘,了不起。日誌還可以幫你瞭解是否舊毛病復發(或者沒有在跑步機上跑步)。

波士頓的心理學家Eric Endlich博士表示,擁有運動的好友也可以讓你有責任感,當你放棄運動時,你會認為辜負好友以及自己。

華盛頓柯克蘭的體育心理學家David Coppel博士認為,把目光投向未來,開始運動比堅持運動更難。他敢打賭,這樣做兩個星期後會讓你感覺非常好。

 

節錄自24drs,2011-11-16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蘭達莎蒂(Randa Saadeh)來台參加「亞太地區母嬰親善醫院暨母乳哺育推廣研討會」,強調母乳哺育很重要,孩子減少肥胖症與增強抵抗力,應哺育6個月至2歲。

世界衛生組織資深營養專家莎蒂以「國際愛嬰醫院的實證基礎與國際發展現況」為題分享國際上執行母乳哺育現況、愛嬰親善醫院認證及國際沁乳顧問認證制度等,母乳中含有所有營養素,不僅可降低新生兒感染、過敏及死亡機率,還可增強免疫力。

莎蒂表示,研究證實愛嬰醫院可營造母親與新生兒良好的互動空間,且在愛嬰醫院內的新生兒受到母乳哺育的機會大於非在愛嬰醫院環境內。

此外,肌膚之親也很重要,不僅可提高哺育率,若嬰兒餓了母親在旁可立即提供哺乳協助,也會影響接下來3個月母親成功餵母乳的因素,且早期哺育母乳也可降低5歲以前的死亡率。

過去婆婆媽媽都會傳授自己的經驗,並認為不需要自行哺育母乳,莎蒂說,這也是錯誤的觀念,媽媽的初乳很重要,在嬰兒出生後24小時內的初乳是很營養的,只要15公克就能帶給嬰兒2天的營養。

有很多人會認為15公克的母乳就夠了嗎,她解釋,剛出生嬰兒的胃很小,只要15公克就可以,有些婆婆媽媽認為「不足」,又再餵給嬰兒更多非母乳的產品,將嬰兒的胃「撐大」,這是不正確的觀念。

她說,經日本研究證實,嬰兒出生後24小時內的母乳哺育率較高,哺育母乳也可減少黃膽發生。另外,讓嬰兒能健康的長大,最好在出生6個月內都提供母乳,不要給予其他產品及水分,因為母乳中已包括所有營養及水分。

莎蒂強調,沒有喝母乳的孩子罹患肥胖症的機率比有喝母乳的高出22%,而肥胖症又是心血管疾病與慢性病的根源。

 

節錄自中央社,作者龍瑞雲,2011-11-9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日歐洲信債危機的潛在影響、國內再傳無薪假以及總統大選選情升溫等氛圍,無形中讓許多男性產生不小的壓力,致使親密行為的表現受到影響。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簡邦平醫師在11月16~20 日於高雄舉行的2011亞太性醫學學會雙年會中指出:「根據相關研究1顯示,面臨更多壓力時,近七成男性不滿意勃起硬度。『勃起硬度』是性福關鍵,性健康亦是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陰莖的健康狀態除了可以反映男性的身心健康狀態之外,更是心血管健康的先期指標。」

臨床發現許多勃起硬度不足、有輕度勃起功能障礙(簡稱ED)的男性,因為無法達到完全勃起而感到焦慮,容易患得患失、壓力更大,產生惡性循環,甚至產生極度焦慮狀況,對於男性的自信、自尊都會有所影響,造成嚴重的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礙問題!

簡醫師進一步說明:「年過四十男性的勃起反應開始會明顯走下坡,原因不外乎是心因性與生理性。心因性原因包括工作壓力、疲勞等,通常進行生活調整即可;生理性原因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需要就醫找出可能病因,同時尋求恢復勃起品質的治療。」

 

男人不硬 健康亮紅燈 心血管疾病恐上身

專程來台出席此次年會的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系泌尿科呂福泰教授也表示,由於全球普遍不景氣,社會、經濟、工作、家庭、婚姻等也隨之遽變,各式各樣的壓力接踵而來,其中「性不性福」亦是全球男性的主要壓力來源之一,性生活常因過度期待、自信不足、硬度不夠而患得患失、壓力更大。

根據調查顯示,ED常與心血管疾病並存。有ED的男性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是沒有ED男性的2倍;40歲以上有ED的男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其機率是沒有ED男性的3~4倍;40~60歲有ED的男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於60歲以上有患心血管疾病的男性。

呂教授提醒:「ED會使心血管疾病致死的風險提高50%;ED通常都在心血管疾病發病前2~5年發生;ED與心血管疾病及血脂異常之危險因數如: 吸菸、家族病史是同等重要的。」因此,性功能出現障礙是心血管疾病的前哨站,千萬不可輕忽,以為只是老化或壓力所造成。

 

剛柔並進、積極面對 才是男女情愛的心靈威而鋼

多項大型研究均證實,良好的性生活品質,攸關兩性關係的和諧。簡醫師強調,性愛是需要兩人之間互相學習、良性溝通與持續關懷,伴侶之間可分享在性愛中的真實感覺,一同找出問題所在,而非消極忽視、歸咎對方、甚至迷信不實說法。除了堅挺勇猛之外,也要注重與另一半的愛交流,如甜言蜜語、親密肢體語言等,才能達到真正的性、愛合一。

此外,勃起功能硬度自我檢測也很重要,一旦發現徵兆,就要及時就醫,透過適當藥物治療,不要濫用,亦無須畏懼,才能有效改善勃起硬度,提升勃起功能品質及增加性生活頻率,進而增進性生活滿意度及婚姻生活滿意度。希望民眾不要因為害羞而忽視自身性福,積極尋求正確治療方式。

 

節錄自中央日報,作者閻光濤,2011-11-18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市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自96年起推動社區健走運動,更於99年成立南港區健走運動聯盟,目前南港區20裡已有18個裡成立社區健走隊,健走成員達482人,居民自發性定時定點規律運動,其中有402人在今年5月份參加臺北市「健康減重101  幸福臺北一等一」減重活動,截至10月止減重近500公斤,平均每人減重1.24公斤。

規律運動和飲食控制確實為減重的重要原則,張小姐(50歲)起先在好友的鼓勵加入健走隊,因作息調整不太習慣,曾想要放棄,但好友熱情的邀約,每週2次晚間的健走運動就成了習慣!健走夥伴亦會相約爬山,大家的感情好,活動聚會也愈來愈多,體重也減了3公斤,精神好、生活更精彩。張女士表示:「萬般皆下品,唯有健康高,因為身體健康、家庭幸福,人生才是彩色的。」

健走隊成員巫先生(61歲),有高血壓疾病,在偶然機會下發現社區有一群人在晚間進行健走活動,一開始抱著嘗試心態,跟著運動,1個月下來發現褲頭鬆了。因此,加入社區健走隊和大家一起健走,6個月下來,體重減了8公斤、腰圍減了5公分、血壓也從140mmHg降至120mmHg。現在爬山膝蓋都不會再嘎嘎作響,太太也說他走路起像年輕時一樣健步如飛,這些都是健走所帶來的收穫。他表示:「健走不需特定場所、不用花錢,就可以獲得健康。」

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的林主任也是靠著健走及飲食控制,在1年內減重12公斤,她表示,「透過健康運動及飲食的健康減重方法,除了體重減下來,體力也變好了,也較不易復胖。」林主任提醒,健走前要先作暖身操,再開始健走。健走3要領,上半身原則:手肘彎曲約90度、手臂前擺不過肩,拳頭後擺在腰側、身體向上拉高打直;下半身原則:腳跟先著地,腳步要輕盈、膝蓋保持彈性不僵硬、快步走而非大步走。健走後也要做緩和伸展操,以預防運動傷害。

 

節錄自優活健康網,2011-11-19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調查,全國有38.4%的成人體重過重或肥胖,城鄉差距很大,台東縣最胖,肥胖人口偏高,46%的人都超標,臺北市最瘦,肥胖人口占32.9%。

國健局是在民國97~99年調查各縣市民眾過重和肥胖人口,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在24~27為過重,大於27為肥胖。

調查發現,台東縣成人最胖,其次是雲林縣有43.9%民眾體重超標,花蓮有41.7%,另外台南、屏東、高雄、彰化都有4成民眾體重超標。

男女差異也很大,全國男性超重的比率平均達47.6%,幾乎每2個男人就有1人超重,女性超重比例平均為28.8%。不過,超過50歲的婦女,腹部肥胖率是30歲婦女的2倍以上,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問題,也較30歲女性高出3至10倍。

署立雙和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祝年豐表示,年輕女性很在意身材,BMI多符合標準,有些甚至過瘦,但中年婦女因荷爾蒙變化、缺乏運動、習慣吃家裡剩菜,BMI超過27不在少數。

祝年豐說,減重方法包括手術、藥物和行為改變,BMI在24~27的過重者,可以靠飲食運動減重,但需要有強大的意志力,BMI在27~35的肥胖者,建議以藥物協助,BMI超過35屬病態肥胖,國外盛行以手術減重。

祝年豐表示,國內抑制脂肪吸收的減肥處方藥,能降低飲食中1/3的油脂吸收,平均一年可減10%體重,不過,減重最重要的是搭配正確飲食,養成運動習慣持之以恆,才能克竟其功。

 

節錄自中國時報,作者張翠芬,2011-11-20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家體育總局“2010年國民體質監測總結表彰會”1日在重慶舉行。專家解讀國民體質公報時表示,我國國民體質總體合格率持續上升,88.9%的人體質合格,但部分單項監測指標出現下降,應加強科學健身,提高健身效果。

國民體質監測從2000年開始實施,每五年進行一次。2010年全國達到《國民體質監測報告》“合格”以上標準的人數比例為88.9%,相比2005年增長了1.7個百分點。反映身體機能水準的成年人肺活量、台階指數和老年人肺活量等指標有較大提高,但成年人的絶對力量和爆發力呈持續下降趨勢。

據統計,2010年成年人的身體素質中,握力、背力、坐位體前屈等指標平均數略低於2005年,更低於2000年。老年人力量素質也有所降低。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群體研究中心主任江崇民說,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搬運重物、徒手使用勞動工具的機會大大減少,絶對力量和爆發力自然會有所下降。然而,全民健身中缺乏科學的安排和指導,也是導致這些指標水準下降的重要原因。

“近年來,全國各地組織了一系列健身操、長跑和登山等健身活動,群衆的有氧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對於絶對力量和爆發力的鍛煉相對不足。”江崇民說。絶對力量和爆發力的下降雖然不會直接對身體造成傷害,但長此以往會導致體質和耐力衰退,使人容易感到疲勞。

江崇民建議:“各地應重視將體制測定數據與科學健身結合起來,加強對群衆科學健身指導,提高群衆科學健身效果,在開展全民健身中補齊體質監測顯示的‘短板’。比如增加做引體向上、打羽毛球活動等,都是訓練絶對力量和爆發力的好方法。”

 

節錄自鳳凰衛視,2011-11-1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今,年輕夫婦都知道優生優育要從胎兒期抓起,諸如適當參加活動,避免不良生活因素幹擾,特別是注意科學飲食,為胎兒發育提供足夠營養等。然而,產科專家和營養專家都認為,上述這些準備應當再向前移,即孕前就要注意營養,調整體重。

 

孕前體重 對母親及胎兒影響多多

計算婦女標準體重最簡單的公式——

南方女性體重(公斤):〔身高(釐米)-105〕×0.9

北方女性體重(公斤):〔身高(釐米)-100〕×0.9  

女性體重如果低於標準體重的15%,則為身體過瘦;如果高於標準體重20%以上,則為身體過胖。過胖或過瘦都會使內分泌功能受到影響,不利於受孕。不僅如此,研究還發現,婦女孕前體重與新生兒的出生體重相關。許多出生體重低的嬰兒,往往是母親孕前過瘦或孕後體重增加較少。同時,孕前過胖或過瘦還會增加嬰兒在出生後第一年患呼吸道疾病或腹瀉的概率,並在孕後易併發妊娠高血壓綜合徵、妊娠糖尿病。

因此,準備懷孕的女性,無論身體過胖或過瘦都應積極進行調整,力爭達到正常狀態。

 

體重過輕易影響胎兒發育

很多女性為了擁有“骨感”的身材,不惜採用各種方法致使身體一天天消瘦,節食是她們常用的減肥方式。但過分節食會使身體缺乏某些營養素,而卵子是否能夠受精,與它們的活力有很大關係。如果營養不足,會使卵子的活力下降,或月經不正常,導致難以受孕。孕前營養不足還會影響孕初剛形成的胚胎發育,孕初正是胎兒心、肝、腎、腸、胃等重要器官分化時期,腦也在快速發育,胎兒必須從母體獲得各種充足的營養,而這些營養需要母體在孕前就進行儲備,否則胎兒的早期發育會受到影響,如低體重兒幾率增大或發育畸形。不僅如此,女性過瘦還會影響乳房發育,造成產後泌乳不足,影響母乳餵養。

孕前過瘦要“增肥”,至少要增加相當於理想體重5%的體重(例如,一位理想體重80斤的女性,應該增加4斤體重)。注意增加優質蛋白質和富脂食物的攝取,如雞鴨魚肉類、蛋類及大豆製品,每天通過飲食攝取的蛋白質至少要達到60克。還要注意吃些海帶、紫菜、海蜇等含碘食物,含鋅多的動物性食品以及含鐵較多的豬肝、黃豆類食物也要多吃。另外,要注意補充葉酸。嚴防孕前發生貧血。大量醫學資料證實,孕前營養不良,懷孕後更容易導致嚴重貧血的發生。

 

孕前過重要科學減肥

體重過重的女性,除了積極進行減肥運動外,還應及早請教營養醫生制訂食譜,合理安排飲食,做到飲食習慣健康、科學。但是專家一再強調,體重過重的準媽媽,切忌用極端的節食方式來減肥。

減少體重的一般策略是限制熱量攝入。選擇一種能夠堅持至少6個月的飲食方案——在膳食營養素平衡的基礎上減少每日攝入的總熱量,原則是低能量、低脂肪、適宜的優質蛋白(如魚、雞蛋、豆製品、雞肉、牛奶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所提供熱能的比例分別為60%-65%,15%-20%,25%,以減少脂肪(如肥肉、內臟、蛋黃、植物油等)為主。

合理飲食,細嚼慢咽,延長進食時間,用小食具進食,增加滿足感,按進食計劃把每餐食品計劃好,可少食多餐完成每日計劃,可減少饑餓感。

 

Tips:無論增加體重還是減肥,都要講究方法,極端增食和極端節食都是不科學的,反而不利於懷孕。運動鍛鍊以中等或低強度運動為宜,如快步走、慢跑、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跳舞、游泳等。

 

節錄自羊城晚報,2011-11-2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癌症研究中心(AICR)研究顯示,美國每年新診斷出來的癌症病例,逾9萬名長時間坐著,缺少體力活動,專家建議,體力活動愈多,罹患癌症風險愈低。

加拿大流行病學家克莉斯汀‧傅瑞登瑞奇(Christine Friedenreich)表示,專家早就發現體力活動可以降低癌症、心臟病和糖尿病等風險,最新資料顯示,只要多運動,很多癌症是可以預防的,她認為,體力活動愈多,罹患這些癌症的風險愈低。

營養專家表示,每天快步行走至少30分鐘,長期可降低乳癌和大腸癌風險。傅瑞登瑞奇檢討全球各地200多項癌症研究,顯示經常運動可使乳癌、大腸癌和子宮內膜癌風險降低25%至30%。一些證據也顯示,經常運動可降低肺癌、攝護腺癌和子宮癌風險。

美國防癌協會流行病學家派特爾(Alpa Patel)對12萬3000人研究發現,坐著不動的時間愈久,早逝風險愈高。即使是經常活動的人,坐著的時間愈多,早逝風險還是會提高。

派特爾說,即使每天做有氧運動半小時,還是得避免其他時間一直坐著,必須經常站起來活動。

馬友診所醫學教授雷文(James Levine)說,許多人每天平均坐7至9.5小時,只要持續坐1小時,可能就已經太久。傅瑞登瑞奇也對320名更年期婦女研究,發現體力活動增加胰島素敏感度,以及減少體脂肪、發炎、代謝荷爾蒙和性類固醇荷爾蒙,降低罹癌風險。

 

節錄自聯合報,2011-11-5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性想懷孕之前,務必先做好體重管理!比利時、英國和西班牙一項跨國研究指出,肥胖或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女性,卵巢通常含有高濃度飽和脂肪酸,不僅會傷害卵子,也會影響日後胚胎的發育。

此研究刊於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線上期刊,科學家先在母牛卵子注入飽和脂肪酸,再使其受精,8天後觀察胚胎反應。結果發現胚胎受到高濃度飽和脂肪酸影響,出現發育不正常,如細胞數減少,基因表現和新陳代謝也會起變化。

學界過去就知道高濃度飽和脂肪酸會傷害卵子,這項研究進一步點出,胚胎也會受影響。

儘管實驗對像是牛,但研究者認為此項發現可以解釋為何過重或罹有第二型糖尿病的女性有時很難懷孕,這類女性儲存的體脂肪較一般人多,代謝時會產生高濃度飽和脂肪酸。

參與此研究的英國赫爾大學教授斯德湄(Roger Strmey)也說:「處於高濃度脂肪酸中的卵子,造成胚胎的胺基酸代謝變快,改變氧氣、血糖和乳酸鹽的消耗量,這些都會破壞代謝規律和降低生育能力。」

依照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以身體質量指數(BMI)為準,大於等於25為過重,大於等於30則為肥胖。

 

節錄自中國時報,2011-11-06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內外已有相當多研究指出,運動有效幫助人們提昇正面的情緒、同時能緩解憂鬱症狀。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專家們在美國預防醫學期刊(2007)刊載的研究結果也顯示,有氧運動對輕度到中度的憂鬱症有著很大的效果。研究人員發現,一次30分鐘的中度有氧運動,每週3到5次,可以將憂鬱症狀減半;研究人員指出,這和其他的治療法具有相同的效果。

研究發現,中等強度(最高心率的 70 至 80%)耐力性運動(50分鐘跑步機和單車測試)顯著提高血液內 endocannabinoids的濃度。由於這類物質也有減少痛楚、使血管與氣管擴張、和令人感到安寧的作用,這都有利於運動的進行和延續。此外,endocannabinoids 能激發腦部釋放多巴胺(dopamine),所以同樣會起著使人「上癮」的作用。所以,無論是體內所產生那一種化合物質的效應,做運動(特別是有氧運動,如跑步)往往就有使人感到心情愉快和沉迷的效果。

董氏基金會2009年以大臺北、大高雄地區民眾為對象進行調查也發現,運動的人較不憂鬱,過去一個月內有運動比無運動的受訪者,有憂鬱情緒的比例較低。有明顯憂鬱情緒需求助專業的比例,無運動習慣者為22.6%,有運動習慣者為11.3%,達顯著差異。近九成的受訪者認為運動很重要,而其中有運動習慣者,僅51.1%。甚至在過去一個月內有將近33%的人不運動或很少運動。

董氏基金會2010年針對大臺北地區國、高中生的調查顯示,因情緒不好而運動的學生約佔11.7%,其中有72.6%的學生覺得運動後心情有改善。而有運動習慣者,明顯憂鬱情緒的比例(16.7%)低於沒有運動習慣者的(23.0%),達顯著差異。

有鑑於此,董氏基金會11月19日將舉辦「微笑活力作夥GO」路跑活動,有興趣的民眾只要報名參加微笑作夥GO親子組-「家庭穿搭」和「樂動家族」比賽,就可獲得小禮物。董氏基金會希望藉由運動紓壓預防憂鬱的推廣,降低憂鬱對身心健康的影響與傷害。同時也鼓勵民眾多運動,保持運動促進健康風氣,讓民眾瞭解如何正確抒解情緒壓力及憂鬱症疾病預防觀念,落實預防重於治療,從運動營造健康的身心,達到健康生活的理念。

 

節錄自優活健康網,2011-11-8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子劉某自稱在美容院做瘦身塑形項目,因美容院未達到承諾的減肥10斤的效果,她將美容院告上法院索賠。昨天,記者從東城法院獲悉,劉某一審被判敗訴。

劉某稱,她與北京思美詩國際美容中心(以下簡稱思美詩中心)達成協議,由思美詩中心為她提供“減肥”美容服務:塑形10次,減肥不低於10斤。劉某稱,塑形10次後,卻沒有任何效果。她還發現思美詩中心使用的減肥用品和曾向其展示的用品並非同一産品,且減肥中使用的商品製造商和商標都存在假冒問題,她起訴索賠,要求對方返還美容費及賠償損失共計2萬餘元。

思美詩中心辯稱,今年1月,劉某第一次減肥時測體重為132斤,第二次是125斤,有一定減肥效果。劉某未實現預定的減肥效果,源於她未配合美容中心安排的時間所致,責任應當由劉某自行承擔。另外,其提供的産品均為正規廠家生産,非假冒僞劣産品。

法院審理認定,雙方簽訂的減肥服務合同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應為合法有效。合同約定美容中心為劉女士提供的減肥服務效果不低於10斤,但美容院的檔案中明確記載劉女士未按照美容院安排的時間進行配合,所以其未實現預定減肥效果的後果不能歸責於美容中心。

 

節錄自鳳凰衛視,作者王麗娜,2011-11-10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紐約市曼哈坦的Ann Pendergist非常羨慕女明星們產後恢復窈窕身材的速度,而自己「產後還像懷孕五個月般臃腫」。身材嬌小的Pendergist兒子Jackson已14個月,塑身心切的她決定嘗試朋友送的禮物「束腹帶」(belly wraps或belly binders )。

Pendergist早晚都穿著束腹帶,在沒有刻意節食和進行任何健身運動的情況下,她一個月內腰圍顯著縮小,可以穿懷孕前的牛仔褲。她說:「只要用束腹帶將腹部緊緊裹起來,腰圍尺碼就慢慢變小,真的好神奇!」

歐亞許多地區婦女產後習慣使用束腹帶塑身,美國近年來也興起束腹帶熱潮,市面上有十多種束腹帶品牌。束腹帶號稱可以幫助產婦收縮腹部和腰圍,預防胃下垂,在減輕腰酸背痛的同時,有助於維護子宮及盆腔恢復。加州婦科醫師Jay Goldberg說,他有半數病人產後使用束腹帶,「束腹帶為產婦提供腰腹支撐,減少脹痛感,有助產後恢復體力和身材」。

許多影視明星使用束腹帶恢復身材,曾在「與星共舞」(Dancing With the Stars)節目中奪得冠軍,目前擔任ABC節目主持的Brooke Burke Charvet育有四名子女,今年40歲的Charvet說,產後身材恢復很令人沮喪,很長時間內好像孩子還在肚子裡,體型變醜。她在2007年生完第三個孩子後開始使用束腹帶,效果良好,並決定開拓束腹帶市場,目前她製造銷售Tauts產後束腹帶(Tauts Post Pregnancy Wrap)。

但有些醫師卻質疑束腹帶的效用,並不建議產婦使用。紐約Fitnotic健身房健身專家Sheryl Wilson表示,穿束腹帶只會讓產婦誤以為不必運動,只有通過平衡飲食及適度健身才能真正減掉腹部贅肉。

家住紐約威徹斯特的新手媽媽羅亦兵表示,中國產婦多數會在產後穿束腹帶,網路上束腹帶暢銷,她向自己的婦科醫師諮詢何時可以開始穿束腹帶,但醫師並不贊同,建議通過運動恢復身材。她說,據說堅持餵母乳可以幫助母親減肥, 抱著孩子做半蹲起立對恢復腿部線條很有幫助,躺床上陪寶寶玩耍時,也可做仰臥蹬自行車。女兒剛滿五個月的羅亦兵說,新媽媽帶寶寶很忙碌,也面臨很多壓力,運動最好選簡單易行的,容易堅持下去。另外,飲食平衡也很重要,不吃垃圾食品,對母體和寶寶都不好。

研究顯示,長期使用束腹帶可能會有後遺症,譬如,血液循環障礙,特別是下腔靜脈阻力增加,易導致下肢靜脈曲張、痔瘡、腰肌受損、心臟供血不足等症狀。

 

節錄自世界新聞網,作者崔芳,2011-11-14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您知不知道在您每天工作的職場裡,您和您身邊的同事大約每5人就有1人體重過重!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去(99)年針對全國6千多位有專職工作的民眾進行電話訪問調查發現,近5成(51%)的男性員工有過重或肥胖的情況!若是不分性別,也有22.7%的全體職場員工過重(24≦BMI<27)、11.8%的員工屬於肥胖(BMI≧27)的情形。

衛生署之前公佈2010年國內10大死因排行,除了癌症連續第29年排榜首,且創死亡人數新高達41046人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是高血壓性疾病又重回排行名單當中。而加上高血壓性疾病重返10大死因,榜中已有多達6項致死因素與肥胖相關,意味著國人將必須更慎重看待肥胖的問題。因過度肥胖引起的死因,即包括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以及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代表著肥胖將成為未來國內主要關注的課題之一,且絕對不容忽視。

內湖科技園區是內湖區的重要資產之一,而園區內的大多數員工整天面對電腦導致坐式工作時間長、晚上加班機率大、運動機會甚少,多坐少動的工作型態便成了危害健康的因數。加上午、晚餐外食族比例高,園區四周有咖啡簡餐、外送便當、臨時餐車、少數的公司行號設有員工餐廳,飲食品質及種類堪慮。又員工常常因為工作繁忙縮短用餐時間,不正確的飲食習慣及作息造成代謝症候群的年齡層逐漸下降。諸多緊湊的步調讓很多上班族因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自己的健康,等到驚覺健康出了問題時往往已經為時已晚。

有鑑於此,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善用社區資源,推動職場健康促進減重活動,在職場內推動健康管理課程,消息經公佈,不僅同仁報名踴躍,出席率也很高,而且減重成效卓著;活動讓更多的同仁可以透過適當的飲食與運動,使身體更健康、生活更愉快,甚至有一些不是為了減重而來參加此課程的同仁,同樣也能得到促進健康的效果。

 

節錄自優活健康網,作者林和謙,2011-11-14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據韓聯社14日報道,調查顯示,韓國成年人中三成屬於肥胖,男性肥胖率創下歷史最高,而女性肥胖率降至歷史最低。

韓國保健福祉部14日表示,“2010年國民健康營養調查”資料顯示,韓國19歲以上成年人的肥胖率為30.8%。男性的肥胖率為36.3%,女性的肥胖率為24.8%。

據悉,男性的肥胖率是1998年韓國開始進行國民健康營養調查以來的最高值,而女性肥胖率是同一期間的最低值。

該項調查結果顯示,肥胖與攝取熱量高而活動量少的生活習慣有關。而且,肥胖的人患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的可能性比正常體重的人高2倍以上。此外,韓國民衆戒煙、戒酒、鍛煉、均衡攝取營養等有利健康和預防疾病的生活習慣,在2008年至2010年期間未得到改善,反而趨於惡化。

結果顯示,韓國男性成年人吸煙率從1998年至2007年持續減少,但此後3年停滯在48%左右,女性成年人吸煙率2008年為7.4%,2009年為7.1%,2010年為6.3%,並無較大變動。

每月飲酒1次以上的男性2008-2010年從74.6%增至77.8%,女性維持在43%左右。

疾病管理本部將於14日和15日在首爾三成洞COEX公佈包括上述內容的2010年國民健康營養調查結果。

 

節錄自中國新聞網,2011-11-14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肥胖症如何預防糖尿病?預防糖尿病的方法有哪些?專家介紹:關於肥胖者對於糖尿病的預防,飲食是很關鍵的一部,下面給大家介紹介紹,一些肥胖症預防糖尿病的一些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飲食上

點過度肥胖的人減掉5%的體重就能將糖尿病發病率降低70%。計算一下每日的攝入量,看看自己該少吃多少。多吃全穀物食品能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危險。燕麥就是不錯的選擇。如果燕麥食品成分表裏有玉米甜味劑、玉米糖漿、葡萄糖、果糖、高果糖糖漿、轉化糖、麥芽糖、糖蜜和蔗糖中的3種,請不要購買。

點肉可以用來打打牙祭,但不要每天都吃。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對37000名婦女調查後發現,每週吃肉超過5次的人,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29%。

點肉桂具有降脂功效。最近德國的研究人員又發現,2型糖尿病病人每天食用3克肉桂粉,4個月後血糖下降10%。因為肉桂可使細胞產生更多的胰島素受體。

 

二、生活上

點每天走35分鐘的路,糖尿病患病風險減低80%。高血糖者多走路,發展成糖尿病的風險減少40%。因為走路增加細胞胰島素受體的數量,讓胰島素的利用效率更高。

點睡眠很重要。每天睡眠不足6小時的人,糖尿病風險加倍。每天睡眠超過8小時的人,糖尿病風險增加3倍。睡得太多或太少都會幹擾與血糖相關的激素。

點另外,應該定期查一下血糖。許多糖尿病症狀都是隱性的。45歲以上的人,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高血壓、高膽固醇的人都應該儘快檢查一下血糖。如果結果正常,3年內再檢查一次。

 

節錄自華夏經緯網,2011-11-14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體重增加最快的嬰兒在幼童時期肥胖的風險最高。

小兒科醫師通常會經由測量體重和身高來監測孩子的成長,並與疾病管制局(CDC)的正常生長曲線做比較,生長曲線通常分成5、10、25、50、75、90、以及95百分比。

尤其是在孩子們最小的時候,百分比的變動可能很大,在6個月內可能會從75百分位變成90百分位,又再變成95百分位。

研究人員Elsie M. Taveras醫師和同事們在1980年至2008年間,分析近4萬5千位1個月至11歲孩子的健康記錄,他們蒐集了孩子們在2歲以內測量過的身高與體重,以及在5歲和10歲時的身高與體重。

結果發現,在1到6個月內體重增加最多的嬰兒,最有可能在5歲和10歲的時候肥胖,這個風險會隨著孩子的體重與身高增加而上升。生長曲線在6個月內成長2個百分位級數以上的孩子風險最大,2歲時生長曲線成長2個百分位級數以上的孩子,5歲時肥胖的風險加倍;10歲時肥胖的風險增加75%。

但事實上,在6個月大的時候,有43%的孩子生長曲線成長兩個級數以上,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變得肥胖。即使原本體重較輕的孩子,也有肥胖的風險,例如在6個月內生長曲線在25百分位,在1歲時成長2個百分位級數的孩子,有7.4%在5歲時是肥胖的。

Taveras醫師指出,早期鑑定後介入是否能改善兒童健康仍有待瞭解。

  

節錄自24drs,2011-11-14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