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運動傷害預防 (19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節錄自蘋果日報,作者邱俊吉,2012-9-12

 

knee hurt   

民眾若使用跑步機會感膝蓋疼痛,可改換其他方式運動。

 

Q:我最近使用跑步機減肥,但昨開始膝蓋會疼痛,請問還可繼續使用跑步機嗎?或改練游泳較合適?

A:跑步是很好的減重運動,可以有效燃燒脂肪,但對某些膝蓋較弱的人可能不適合,若使用跑步機後感覺膝蓋疼痛,建議先停止跑步,改練健走。

 

拉長時間再增速度

健走對膝蓋負擔較小,也可有健身效果,一開始最好從時速6公里開始,先走20分鐘,若完成後自認體能可承受,再把時間逐步拉長到30、40分鐘,若還是覺得沒有問題,接下來便可把時速加快到時速7、8公里,總之記得「先拉長時間再加快速度」的原則,以此類推。

如果使用跑步機健走,膝蓋仍感疼痛,則建議別再使用,改練對膝蓋壓力更小的游泳比較合適。

諮詢專家: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欣傳媒,作者丁彥伶,2012-09-02

 

bike hurt

騎自行車用體力馭風的感受太棒,許多民眾都沈迷自行車運動,但得小心可能引起從頭到腳的傷害。  

 

騎自行車利用自己的腿力,而不是靠機器,必須奮力踩踏板才能享受馭風的快感,也因此,騎自行車這種以體力才能換來速度和美景的運動,這幾年來深受國人喜愛,但一股腦認為「只要有腳就會騎」的誤會,卻也造成了許多健康上的問題。

衛生署國健局曾經委外分析1999年、2002年間的自行車車禍事件,顯示台灣平均每年有3,700人因自行車車禍受傷,死亡率3%到5%,也就是有111人至185人死亡;而民國97年統計發現,騎乘自行車事故死亡也有141人,約每兩天半有一人因自行車死亡。

先撇開沒有戴安全帽、剎車沒調好等造成死亡、摔傷、骨折、擦傷、掛彩的急症事件不談,就算你平平安安騎出門,安安全全騎回家,也有很多人騎出全身痠痛,甚至還造成全身各部位的關節、肌肉及骨骼出問題,連注重健康的醫師也可能發生,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任許宏志表示,在復健科門診中,就不乏熱愛自行車運動的醫師們。

自行車的運動傷害從上到下,頸部、手部、腰部、臀部、膝部、足部等五個部位,都可能發生傷害。許宏志說,自行車引起的頸部疼痛原因,主要是因為把手過低、騎姿過低,造成看前方路況時頸部後仰角度過大,還有手肘打直不撐在手把上,握力過重,緊握煞車,使手肘不能彎曲,無法分散震動所致。

而手部的損傷,則是因為手太用力撐在手把上,使手腕壓力過大,引起腕隧道症候群。臀部、會陰的傷害,則多半來自坐墊過高,過度後傾,導致會陰及臀部與坐墊之間壓力較高。而膝痛症候群,則可能是因為踩踏踏板時,因為膝蓋太過朝內,以致拉到外側肌束,或是坐墊過低,造成膝蓋彎曲角度過大等因素引起。

由於自行車引發的損傷是全身性的,急性引起痠痛,慢性可能造成永久性損傷,因此,瞭解自行車可能引起的損傷及如何改善,另外,各種預先熱身和事後復健的體操等,都是愛騎自行車的您,不能不知道的。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聯合報,作者游仁汶,2012-8-27

 

案例故事:小青手部肌腱炎舊傷復發,朋友介紹她去一家中醫診所,推拿師幫她做了推拿,並使用會發熱的藥膏敷貼。她照規定六小時後撕下藥膏,但疼痛仍未緩解,隔日整隻手掌腫得連皺紋、毛細孔都看不見了。

驚嚇之餘,趕緊到醫院報到,醫師搖搖頭說,急性期應對患部進行冰敷,待消炎消腫後,後續才能使用熱敷治療。有發熱效果的貼布,在急性期使用,只會讓症狀加劇。

 

 

PRICE 救傷大原則

 exercise hurt  

運動受傷,要緊急處置時,應該冰敷還熱敷?署立基隆醫院復健科醫師王昭閔指出,受傷初期需先冰敷、之後再熱敷,兩者順序若相反,會加重發炎情況,拉長傷處痊癒時間。

王昭閔說,處理運動傷害時,一定要記住「PRICE」,就是運動傷害緊急處理原則,五個字母代表:

 

PRICE

●Pretection(保護)保護傷處不受二次傷害。

●Rest(休息)一受傷立即休息,停止運動。

●Ice(冰敷)用冰塊、冰枕等物品,以毛巾包覆後,敷在傷處。

●Compression(壓迫)用彈性繃帶將傷處包覆起來。由肢體末端往近端包紮、由緊到鬆。

●Elevation(抬高)將傷處抬高,以減緩傷處腫脹。

 

傷後48小時內→冰敷 要用毛巾包覆

王昭閔指出,受傷後依照「PRICE」步驟處理傷處,之後的48小時內,都需要冰敷;一天冰敷2至3次,每次不超過15分鐘。受傷急性期因傷處血管破裂、擴張,所以要趕緊冰敷,讓血管收縮、減少出血,降低血液循環和發炎的狀況。

冰敷可用市售的冰袋、冰枕,也可直接使用在塑膠袋裡頭裝冰塊的「陽春型」冰袋。不論使用何種方式,外頭都要再以毛巾包覆,避免與肌膚直接接觸,造成凍傷。

 

48小時以後→熱敷 千萬小心燙傷

傷後過了48小時,出血或發炎狀況減輕,就可開始熱敷,或是泡熱水,可加強血液循環、放鬆肌肉,讓堆積在傷處肌肉的乳酸或發炎物質加速代謝,減輕疼痛。

熱敷的次數、時間和冰敷相同,可用熱敷包、熱水袋或電熱毯,也可將毛巾浸熱水後敷上;但需注意熱敷時的溫度,以免燙傷,且不建議睡覺時熱敷。若是腦中風、脊髓損傷或局部區域感覺缺損的患者,更要特別小心,且需要有人在旁協助、看顧,避免危險。

 

急著熱敷 血管出血更嚴重

受傷當下如果先熱敷,反倒會加速血液循環,造成傷處破裂的血管出血愈多、加劇發炎的情況及疼痛,之後也需要更多時間復原,造成患者的負擔。「所以請記住PRICE」,大家都可以在運動傷害發生時,幫助自己、協助他人。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NowNews,2012-8-13

 

2012倫敦奧運熱潮在中華隊得到第一面銀牌後持續加溫,加上旅美投手陳偉殷的亮眼表現、華裔NBA球員林書豪旋風訪台後,更掀起這股全民瘋運動的高潮!不僅奧運轉播節目的收視率居高不下,籃球場、棒球場、羽球場等運動人數也明顯暴增。然而,不少重披運動服、重返場上熱血揮汗的民眾表示,因為太久沒運動,在大量激烈運動後產生肌肉痠痛不適,對此,中醫師羅珮琳醫師建議可以用人蔘維他命舒緩運動疲勞。

羅珮琳中醫師解釋,運動後人體細胞代謝增快,而來不及排除的乳酸會堆積造成肌肉痠痛,儘管痠痛疲勞感通常會在1-3天後逐漸緩解,但建議想要消除運動疲勞的民眾,不妨可多利用人蔘、維他命、丹蔘、紅景天、黃耆等進行補氣調理。

羅珮琳醫師表示,人蔘中的真正有效成分─人蔘皂苷,能加快清除細胞內的廢物堆積,並進行細胞的製造、修補和分泌來維持體內恆定,此外還能增加細胞帶氧量,提升運動員爆發力和肌耐力,並有助專注和記憶力,能讓運動員在場上有更好的表現與發揮。至於,綜合維他命中的B群亦可達增強體力和消除疲勞之效。

許多消費者為免去繁複的選蔘、烹煮過程,會選擇可立即食用或添加其他配方的市售蔘製品,對此,羅珮琳醫師提醒,選購蔘製品最重要的就是人蔘的品質以及萃取的製程中,是否有保留完整的人參精華。

羅珮琳醫師提醒,久未運動的民眾應避免突然過度或劇烈運動,而是逐漸增加運動時間、頻率和強度,並徹底執行運動前後的暖身和收操拉筋,以達放伸展鬆效果。

此外,每個人體質和需求不同,若想要舒緩運動疲勞,或以食補來增加運動場上的活力,應諮詢中醫師或營養師的專業建議,才能在這股運動熱潮中盡情揮汗,享受運動帶來的健康和快樂。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雅仕網,2012-8-14

 

眾所周知,踢足球可能會導致年輕人長O型腿,但迄今為止對其他運動導致O型腿的研究卻很少。《體育運動醫學科學》(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青少年生長發育期參與高衝擊性運動的男孩比久坐不動的男孩更有可能形成O型腿。O型腿會增加長大後得關節炎的風險。

比利時的研究人員測量了521名七至18歲男學生的膝關節角度。其中265名男孩每週至少參加三個小時的田徑、曲棍球、籃球、排球、網球、羽毛球或牆網球運動。另外256名男孩不運動。他們按照年齡分組:七至九歲,10至12歲,13至15歲,以及16至18歲。膝關節角度是根據髁間和踝間(IC-IM)距離的標準量度進行判定的。

結果表明,10至12歲之前,積極運動和較少運動組的男孩膝關節角度均正常。研究人員說,從13歲開始,運動型男孩的IC-IM距離遠遠大於久坐型男孩,顯示出膝關節對齊方式的異常程度更為嚴重。他們說,未來的研究應集中在預防。

注意:這項研究並未包括女孩,而且將各類不同的高衝擊性運動納入一組進行研究,並未調查其各自的影響。研究人員說,雖然該研究發現運動和O型腿之間存在聯繫,但並未證明其因果關係。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華人健康網,作者黃曼瑩,2012-07-29

 

倫敦奧運正如火如荼的展開,全世界都在看金牌花落誰家,但是一方面也擔心運動場邊出現受傷意外。運動雖可增加身體健康,但是不當的運動方式,卻可能造成運動傷害,其中尤以膝關節與踝關節最易受傷。

 

sport race   

不當的運動方式,可能造成運動傷害,其中尤以膝關節與踝關節最易受傷。

 

阮綜合醫院骨科陳正彥醫師表示,膝關節受傷則常見於足球、籃球、橄欖球、摔角、柔道等。以常見的籃球而言,最常見的狀況之一。就是當膝蓋受到強烈的刺激時,易產生膝關節韌帶拉傷,產生水腫。或是肌肉因為突然施加強大的力量屈伸,使得肌肉中的肌纖維,或是肌肉的肌膜一部份發生斷裂,而引起內出血。

膝關節須承受隨時改變方向的壓力,或直接碰撞,容易造成內外側副韌帶、內外側半月軟骨及前十字韌帶受傷。膝關節會立即腫脹,出現關節血腫,以致關節呈不穩定現象。

至於踝關節內翻扭傷則是慢跑者常見發生的傷害,易造成踝外側韌帶扭傷或斷裂,導致局部腫脹,發生後的前48小時可以冷敷,但關節固定時間需依傷害程度而定,大約7至10天。

陳正彥醫師提醒,要避免運動造成傷害,運動前一定要做5至10分鐘的暖身,運動後做5至10分鐘的冷卻運動;一旦發生運動傷害,依「RICE」原則,Rest休息、Icing冰敷、Compression壓迫、Elevation抬高,如能在24小時至48小時內施行此4步驟,就能減少傷害。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北京新浪網,2012-7-15

 

爬樓梯是一種有氧運動,能夠鍛煉人體的內臟器官,增強腿的靈活性和力量。很多人都聽說過爬樓減肥的方法,很多愛美的女性工作繁忙,沒有時間鍛煉身體,卻又想減肥或者鍛煉。爬樓梯既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又節省了時間,都想試試。但爬樓能減肥卻也容易用錯方法,損傷膝蓋。

膝關節是人體的重要部位,人在平地上站立行走時,兩腿膝關節承受的重量為體重的二分之一,而爬樓梯主要是下肢運動,膝關節需要彎曲80度角左右,並以這樣的角度承擔著身體的全部重量。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楊大威提醒,如果用爬樓梯來鍛煉身體,重覆一個動作,不但會使膝關節受到磨損,更容易造成撞擊綜合征和滑膜炎等。尤其是骨質疏鬆的中老年人,則更容易造成損傷。

 

正確爬樓梯這樣做

上樓梯時,當向上邁的腿踏在台階上時,後腿應隨之用力蹬,而不是簡單地起到支撐的作用;下樓梯時,前腳向下伸接觸到下一個台階時,膝蓋處應有一定彎曲,讓膝蓋有一個緩衝,以保護膝蓋。下樓梯時,下肢的承重加大,反復重覆這一動作,對膝、踝等關節直接作用力也增大。因此,民間有“上樓健身,下樓傷身”的說法。雖說健身會讓自己的身體越來越靈活,但是也要注意鍛煉適度。

 

哪些人不適合爬樓梯

膝關節受過外傷者和骨關節有陳舊損傷的人,40歲以上的人也不應選擇爬樓健身這項運動。有條件和身體較好的人應謹慎進行爬樓梯的鍛煉,更要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

爬樓梯鍛煉前應針對膝、踝關節進行熱身活動,避免關節活動不協調的現象發生。平時最好經常做做下蹲、起立等練習,使關節得到充分的運動,防止在鍛煉開始時出現僵硬強直。

久坐的人選擇對抗性較弱的運動更適合,比如游泳,游泳是一項非對抗性運動,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群。其他運動,如散步、慢走都是很好的選擇。有體力和精力的年輕人也可選擇羽毛球和騎單車。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鳳凰網,作者俞瑩,2012-7-17

 

15 years old 

15 years old-2 

15 years old-3   

 

 

“她的肌酸激酶指標是正常人的100多倍,這是橫紋肌溶解症,再不及時治療,會引起急性腎衰。”醫生說,小馬需馬上住院。

最近這段時間,寧波李惠利醫院腎內科已連續接到3例橫紋肌溶解症患者,其中兩個是學生,都是趁暑假在鍛煉減肥。

腎內科主任裘曉惠說:“橫紋肌溶解症發病原因非常多,比較多見的主要有運動過度、擠壓傷、酗酒等。年輕患者多為運動過度引起。”

 

跑步跑出橫紋肌溶解症

小馬較胖,初三剛畢業,媽媽和她都希望借暑假好好鍛煉一下,減肥。

馬媽媽說:“本來想讓女兒去健身房鍛煉的,但她一個人去,我不太放心。後來我買了台跑步機,讓她在家裏跑。”

馬媽媽很後悔:“她平時很少鍛煉的,因為胖嘛,沒想到這次跑跑步,讓她吃了苦頭。”

馬媽媽說,“我們心裏也著急,女孩子嘛,大了都想要好看點,到高中還是這麼胖乎乎的,我怕她會自卑。所以我跟她商量好,每天跑一個小時,就在跑步機上跑。”

“頭一兩天跑下來,女兒說腿很酸很痛,我想想,效果出來了,讓她再堅持堅持。平時不運動,突然鍛煉起來,酸痛不是很正常的麼,我也沒有在意。”

小馬又堅持跑了兩天,第4天,徹底起不了床了,雙腿腫了起來,一動就痛得不得了。更讓媽媽心驚的是,女兒的小便顔色也變深了。

媽媽請假帶著女兒到李惠利醫院看急診,醫生看出小馬有可能是橫紋肌溶解,就請裘曉惠主任會診,驗血結果,小馬的肌酸激酶(CPK)指標10000多,是正常水準(26-140)的100多倍。


暑期孩子運動量突然加大 易引發橫紋肌溶解

“橫紋肌溶解症患者比較多,但嚴重到住院程度還是比較少。我們一年會遇到五六個 ,這個月一下子來了三個,除了一個是已經參加工作的女孩,減肥引起,另外兩個都是在校學生。”裘曉惠說。

裘主任說,因運動過量引發的橫紋肌溶解主要見於年輕人,假期學生尤其多,“上學期間孩子們沒機會玩,放了假跑出去打球、到處跑,因為平時沒有鍛煉,一下子瘋玩導致運動過度,再加上天熱出汗多,人容易出現脫水狀況,就更加容易出現橫紋肌溶解。”

“這些人的共同癥狀是肌肉酸脹,小便顔色變深。” 30%患者會並發急性腎功能衰竭。 


橫紋肌是哪裏的肌肉呢?

裘主任說:“人的肌肉分為心肌、平滑肌和骨骼肌。其中心肌和骨骼肌是有橫紋的。橫紋肌溶解症多數發生在和肢體運動有關的雙上肢、雙下肢。當肌肉過度運動或者受到嚴重擠壓,就會溶解並釋放出肌紅蛋白,肌紅蛋白數量多了就會隨血液循環到腎臟,阻塞腎小管,影響到腎功能。”

目前,橫紋肌溶解症在國內的發病率尚無明確統計。裘主任說,根據美國的一項調查,發病率為萬分之二。

“並不是所有的橫紋肌溶解症都會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約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患者會並發急性腎功能衰竭,需要血透治療。由運動引發的急性腎衰非常少見,多數還是因為車禍碰撞或者擠壓嚴重引起。”

大約有5%左右的橫紋肌溶解症患者,最後會因為病情過重而死亡。

 

怎麼運動減肥 看看國家體育總局專家怎麼說

趙之心說:“有人想通過大運動量鍛煉減肥,這其實很不好,不科學,減的不僅僅是體重,是在減壽。

“比較好的減肥方式,應該和胖起來的過程一樣,慢慢減下去,遵循三‘定’原則——定時運動:每天抽一個固定時間段運動,時間一長,身體就會産生記憶,在這個時間段開始調節身體潛能,效果比不定時運動要好;定量運動:不是運動量越大越好,適合自己的強度最好;定強度,每週不低於5次,這樣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

“另外,鍛煉要以有氧運動為主,世界公認的有氧運動包括:跑步、跳操、騎車、爬山、游泳等。”

趙之心:北京市科學健身專家講師團秘書長、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越野行走運動首席講師、中國田徑協會業訓I處健康走跑推廣中心技術總監,著有《想對健身者說》《強身健骨操》《有氧健身走》等書籍。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自由時報,作者謝俊生(衛生署桃園醫院檢驗科醫檢師),2012-7-14

 

一名年輕女性在健身房做激烈的騎腳踏車運動,回家後,覺得全身肌肉酸痛。隔天她發現腿部肌肉疼痛到麻痺無力的現象,小便減少且較深色的情形。因狀況未改善,於是到醫院掛急診。

檢驗發現,患者的小便出現異常血尿情形,血中的肌酸激酶(CPK)上升至10萬單位(正常人的500倍)。經檢查發現是橫紋肌溶解症作祟。

住院期間經悉心照料,在水份及電解質控制得宜下,避免出現高鉀血症,入院治療數天後,腎功能完全恢復正常,平安出院。

「橫紋肌溶解症」是骨骼肌(橫紋肌)產生了急速的損傷,導致肌肉細胞的壞死及細胞膜的破壞,蛋白質及肌球蛋白便會隨之滲漏出來,進入血液中,隨後出現在尿中。

臨床上受影響的肌肉通常會出現疼痛或有壓痛,肌肉收縮力下降,表皮出現腫脹及充血的現象。當肌球蛋白出現在尿中時,顏色會呈現深棕色(即可樂尿),因肌球蛋白的構造與血紅素類似,用一般測血尿的試紙來測試也會出現陽性反應。

如果肌球蛋白不多,通常幾天內會痊癒。但尿中肌球蛋白的濃度太高時,易在腎小管中形成結晶,進而阻塞導致腎臟機能的損傷,甚至導致急性腎衰竭。

 

◎以下是可能發生原因:

●肌肉創傷或擠壓。

●激烈運動,肌肉使用過度。

●嚴重肌肉發炎。

●生物毒素。

●酒精性肌肉病變。

●代謝性的肌肉疾病。

●遺傳性陣發性肌球蛋白尿。

●藥物所引起的肌肉病變。

●原因不明。

雖然引發原因有許多,但部分也可預防。病人在出現較輕微症狀時,應儘速求醫,並找出原因,以避免情況惡化。

代謝性疾病患者要限制運動量,出現肌肉疲勞、疼痛、僵硬時,就要趕快休息。

當發生「橫紋肌溶解症」時,通常必須補充大量的液體,以鹼化尿液,及適當使用利尿劑,減少肌球蛋白對腎臟的損害。

要提醒的是,從事任何運動,請不要太過劇烈。運動後,記得多喝水,不要讓身體處於缺水的狀態,這樣就可以減少橫紋肌溶解症所造成的高血鉀和急性腎衰竭。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中廣新聞網,2012-7-4

 

10000 a day  

六十歲的王媽媽,為了減肥健身,力行「日行一萬步」,每天平均走二到三小時,連續走了三年,開始覺得膝蓋緊緊、酸酸的,半年前一次走路下班突然雙腿無力,跌坐在地上爬不起來,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運動過度引起膝關節軟骨磨損變形。醫師提醒,運動雖然有助於健身,但銀髮族民眾應該視個人體能狀況,量力而為。(吳霈蓁報導)

臺北市中山醫院骨科醫師周正義表示,門診中常見六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因為長期不當使用膝蓋,造成膝關節面光滑的軟骨產生病變、磨損。傳統治療方式都是以減輕痛楚為主,但目前醫界研發「關節鏡軟骨再生術」,讓早期的退化性關節炎能夠再生軟骨,周正義說:「給她保守療法沒有效以後,就給她進行關節鏡手術,放了鏡子進去,看到她內側的軟骨面有小面積的破損,把它刮一刮以後,再用針打入骨髓裡,剌激再生、長出新骨頭。」

周正義指出,利用「關節鏡軟骨修平穿洞再生術」剌激軟骨再生,必須早期治療,如果是破損的太厲害、面積太大、或是已經變形、做這些動作就沒有意義,要在第一期、第二期早期治療,效果比較好。

周正義表示,銀髮族民眾運動應該要採漸進式、分段式的進行,另外,如果運動後感覺不正常的酸痛、就應該找醫師檢查,平時應該要加強肌肉訓練、另外也要控制體重、才能夠預防關節退化。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華人健康網,作者黃曼瑩,2012-7-4

 

strengh training - 複製     

電視經常放送一支廣告,台詞是:「坐骨神經痛是因為椎間盤突出、椎間盤疾病」這個電視廣告意指國人好發的腰部疾患,造成椎間盤突出的主因,包括突然摔倒或遭受重擊所引起的急性椎間盤突出,以及長期搬重物或使用不正確姿勢形成的慢性椎間盤突出。

長期重量訓練造成過度彎曲身型,引發椎間盤突出症。

署立雙和醫院骨科林哲立醫師表示,門診中曾有一名18歲的男性患者求診,發現是長期重量訓練造成過度彎曲身型,引發椎間盤突出。經過保守治療後雖然症狀得到緩解,但患者以為年輕就是本錢,竟然再度疏忽,於是症狀再度急性發作,結果落得需要開刀治療,才能解決問題。

椎間盤容易受到重力的影響及產生退化性變化,若受到突然的重力或長期承受壓力,周圍的韌帶因此受損或弱化,則髓核由韌帶間突出,壓迫到脊髓或推移脊神經,稱為椎間盤突出症,是坐骨地區疼痛最常見的原因。

罹患椎間盤突出初期,身體某一側會開始出現又麻又痛的症狀,此時若不適當的處理,除了身體不適的程度加倍外,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無法下床、寸步難行的情形。

針對慢性椎間盤突出的治療,必須採取復健、服藥等方式,若超過半年症狀仍無法改善,就需要手術治療。若是急性椎間盤突出的患者,除了以傳統手術移除突出的椎間盤外,目前使用彈性骨釘手術來減少椎間盤突出復發的治療,也有不錯的效果。

林哲立醫師提醒,避免椎間盤突出,平常就要做好腰部保養,要特別注意常變換站姿分散雙腳的壓力,不隨意彎腰搬重物,避免在狹窄的空間工作,需長久做事時,善用椅墊等工具減少腰部壓力、保持體重避免過胖造成腰部負擔、小心運動姿勢,都有助減少椎間盤凸出的威脅。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星洲日報,2012-06-16

 

knee   

關節炎患者的活動量減少時,患上其他文明病的風險也提高。

 

knee2   

長期使用電腦工作的現代人,容易導致手腕及頸部的關節處耗損。

 

knee3   

膝蓋疼痛健康講座會的出席者大多數為年長人士,他們經常會面對關節疼痛的困擾。

 

knee4   

陳偉志表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骨關節炎及風濕性關節炎。

 

knee5   

隨著年齡的老化,骨頭之間的軟骨不勝磨擦而消失,最終引發關節炎問題,嚴重者更無法爬樓梯、蹲下或走路。

 

knee6   

由於人們的生活作息及工作性質的影響,與關節相關的疾病也逐漸上升。例如,上班族長期僵硬不變的坐姿使用電腦,手腕使用鼠標及鍵盤的固定動作;家庭主婦長時間做家務、打掃、切菜、洗衣等動作;油漆工人長時間仰頭油漆,動作持續不變;女性愛穿高跟鞋加重關節的負擔;運動愛好者的人熱衷上健身室或打球,卻缺乏正確的運動觀念及適當的防護。這些種種原因不自覺傷害到關節,導致關節莫名疼痛。

當然,國人逐漸肥胖的體型,在日常生活中行、蹲、爬、跳時讓關節承受更大的壓力,也容易提早罹患關節炎。情況嚴重的患者,甚至必須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造成關節相關疾病有不同的病因,例如代謝相關的疾病、遺傳因素、肥胖、神經性疾病等也會造成關節疼痛及關節疾病。

營養師陳偉志表示,關節炎也成了最常見的慢性疾病,導致關節炎的原因很多,引起關節損傷也各有不同。不過,骨關節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完全是兩回事,病因與治療方法也迥然不同。

 

陳偉志:軟骨消耗變薄

骨頭摩擦造成骨關節炎

 

陳偉志說,一般人認為患上關節炎是因為關節之間的軟骨磨損完後,會導致疼痛。

其實這是屬於最普遍多見的骨關節炎(簡稱OAosteoarthritis)。

“人體之所以能夠活動自如,就是因為有關節的結構。大部份的關節提供人體活動之需,並經由軟骨保護骨頭避免因關節活動而磨損。”

他說,關節的結構包括滑膜、滑液、肌腱、髕上囊及軟骨,其中軟骨有水分、軟骨細胞和二型膠原蛋白(Type II collagen,簡稱CII)等成份,在關節中起了保護及提供營養的作用。

 

多發生在手指關節膝蓋

他說,骨關節炎從關節中的軟骨消耗開始發生,其會造成關節疼痛和硬化,通常發生在手指的關節、膝蓋、股關節和脊椎。但並不是每一個骨關節炎的患者都會覺得疼痛。

“正常的關節軟骨也有一個新老交替的現象,正常的情況下,軟骨成份的破壞與重建之間保持著平衡。隨著老化、壓力及創傷,其破壞大於重建時,造成軟骨成份流失和消耗,導致軟骨變薄至逐漸消失,骨頭之間摩擦就會造成骨關節炎的發生。”

 

女性患關節炎幾率高

他指出,受到骨關節炎影響的男性佔了9.6%,女生佔了18%,不管是骨關節炎還是風濕性關節炎,女性比男性罹患關節炎高。

他說,病患關節處一痛起來就減少活動,體力的活動量少,其他的文明病也隨之而來。因此,50%患有心臟病的人有關節炎、71%體重過重的人有關節炎及40%患上風濕性關節炎的人被認為與肥胖有關。

 

肥胖增加關節壓力

適量運動健康飲食最重要

 

治療方法主要是靠葯物治療、物理治療、營養輔助品、輔助治療如針灸及手術治療。

一些運動是最好的物理治療,例如游泳、拉筋與伸展體操、步行等,不要過於激烈,重點在強化關節。讓手腳關節靈活動的小動作最好隨時進行,不要長坐不動太久,每週最好運動兩三天,每次至少20分鐘。肥胖則會增加關節的壓力,也就加劇關節的操勞和疼痛。

多吃新鮮蔬果,攝取維生素,葡萄胺、軟骨素、雞軟骨能起到修復和再生的作用。

肥胖也會使患關節炎的機會增加,經常運動及減少關節承重壓力,多運動能保持關節彈性防止軟骨退化。

 

重建軟骨細胞技術效益大

此時病患多數選擇進行人工關節替換手術。不過,由於關節炎是一種退化性疾病,很多患者都是老年人,而且絕大多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因此並不適合替換人工關節。幹細胞重建軟骨細胞技術的研發,對患者發揮了極大的效益。

 

體內炎發因數分泌過度類

風濕性關節炎無法預防

 

25歲的張小姐半夜睡夢中醒來,身體的關節發熱,其中手指的關節之間最疼痛,膝蓋和手腕部份也隱隱作痛。第二天起床時全身無力,按壓在已經腫起來的關節處都會疼痛,甚至走起路來一拐一拐的。年紀輕輕的她不解為何會患上這種老人病,經過醫生的檢驗,發現她患上的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大馬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不少,佔了大馬人口的1%。類風濕關節炎無法預防,也非遺傳,是本身體內的炎發因數(macrophage)分泌過度並攻擊關節組織所致。

陳偉志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經常發生在20多歲的女性,而且這種關節炎發作起來時,比患上骨關節炎來得疼痛。

“人們常誤以為男性的活動及運動比較多,所以關節軟骨比較容易受損?事實上,類風濕性關節炎與免疫系統有關。”

 

免疫系統失調錯誤攻擊關節軟骨

他說,由於女生的生理變化比男生來的大,生理期變化時影響荷爾蒙的水準,進而導致體內的免疫系統失調,從而錯誤攻擊關節軟骨組織,導致病患關節滑膜經常發炎。

他舉例,當軟骨組織發炎時進一步活化T細胞,這時關節中的巨噬細胞(macrophage)就會釋放大量的膠原蛋白酶(collagenase),以開始分解軟骨中的二型膠原蛋白,最終造成關節發炎。在長期的發炎破壞下關節開始產生軟骨的損壞及骨質的侵蝕,最終導致關節的變形。

他說,不管是骨關節炎還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甚至是紅斑狼瘡症,都與人體的免疫系統有關係,所以女性比起男性更容易患上免疫系統紊亂的疾病。

病患在關節組織還未受到更大的破壞之前醫療,可以儘量把破壞速度緩和。否則的話,醫生也只能減輕它受破壞後的痛苦。

 

關節炎增加其他疾病的風險

心臟病:50%患有心臟病的人有關節炎

糖尿病:50%患有糖尿病的人有關節炎

肥胖:71%體重過重的人有關節炎

40%患上風濕性關節炎的人被認為與肥胖有關

 

骨關節炎主要症狀

1. 關節持續或斷斷續續的陣痛

2. 硬化而只能做低活動量的活動

3. 關節腫大

4. 關節活動時會覺得有嘎吱聲或骨頭互相摩擦的聲音。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24drs2012-6-19

 

運動有益身心健康,但可別輕忽運動傷害,前陣子有同一高中體育班的學生「揪團」就醫的情況,復健科醫師提醒喜愛運動的學子們,在運動場上追求表現千萬別輕忽自我保護,運動前要適度有效熱身,運動後要針對運動主肌群進行適度冷身,同時別忽略運動傷害對骨骼肌肉發育造成的長遠影響。

光田綜合醫院復健科林青茂醫師表示,台中某體育班簡姓學生擅長舉重,但最近持續出現關節疼痛的症狀,到醫院就醫檢查後,竟發現自己同時罹患了半月軟骨、內側韌帶、前十字韌帶的連鎖性傷害,臨床上稱為「膝關節三不幸」。

無獨有偶,另一位擅長短跑跨欄的同班同學也因長時間慢性下背疼痛的毛病而到醫院看診,他原以為只是運動強度或頻率太高引起的下背肌肉發炎,自恃年輕體健而不予理會或休息,經X光檢查後才得知是椎弓解離。

林青茂解釋,脊椎排列如同樓層一般,前有椎間盤,後有脊韌帶及小關節上下連接,環環相扣,後側脊椎結構最脆弱的點在椎弓一個叫「狹部」的地方,平時活動時慢慢累積下來的微小傷害都可能造成狹部斷裂,較嚴重者會因長期失去後側脊椎的支撐力,而導致椎體向前解離滑脫,壓迫脊髓神經,引發坐骨神經痛。

所幸兩位同學經過二到三個月的復健治療與配戴適當護具保護傷處後,疼痛指數、肌耐力、關節活動度、下肢平衡靈敏度都有十足進步,甚至還「揪團」體育班上其他有類似症狀的同學到復健科門診接受檢查與治療。

造成運動傷害的主要原因,包括從事高衝擊性的活動、運動過量、運動場地設施不安全、身體結構或個人體質等,如發生運動傷害,建議掌握保護、休息、冰敷、加壓、抬高、固定等患部原則處理。

資料來源:http://www.24drs.com/Daily/article.asp?x_no=8091&page=1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99養生館,2012-06-10

 

女人都會夢想成為所有人眼中最耀眼的明星,當你擁有瞭迷人的身材,每個角度看去都是完美無暇的,自然就成為瞭眾人目光中的焦點。生活傢小編特別為您打造360度完美的瘦身計劃,將各式健康的瘦身減肥資訊綜合起來,幫您擁有完美身材!

跑步前的熱身和跑後的伸展運動能幫助你拉伸韌帶,使線條流暢,不至於產生太多肌肉,同時避免運動傷害。

 

跑前:3個熱身練習

這組練習能活動在跑步過程中需要承重的各處關節,有助於拉伸韌帶。在跑步前做這組練習,等各個關節都感到充分活動開就可以瞭。

 

步驟一:

肩部和臂部:手臂拉伸、繞環,左右交替。先向前,再向後。雙肩交替向後繞固。

 

步驟二:

膝蓋:膝蓋微微彎曲,雙手扶膝,膝蓋畫圈,先往右,再往左。

 

初學者跑步計劃

如果你今天第一次跑步,那麼一定要慢慢地開始,先做好熱身。

初學者很容易一下子跑得太快,很難堅持較長的時間。肌肉、關節、心臟和循環系統在快速跑的過程中都無法持續太久。韌帶和肌腱也需要時間適應一定強度的運動。所以,開始瘦身跑的第一個星期,跑跑停停的練習方法足以達到效果。

每週三次,走和慢跑交替練習30分鐘。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在一開始的時候關注自己的心跳,保證脈搏始終保持110次以上,這樣能促進脂肪的燃燒。跑完之後要做伸展運動,拉伸跑步時緊張收縮的肌肉,防止肌肉拉傷。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聯合報,作者楊德宜,2012-06-10

 

桃園市33歲女子因大吃大喝,擔心發胖,去健身房猛踩飛輪車,結果當晚膝蓋微痛,隔天淩晨因雙腿膝蓋劇烈痠痛而驚醒,署立桃園醫院骨科醫師黃宗熙說,下肢運動過度易造成股四頭肌拉傷,運動應適度暖身、循序漸進,避免躁進。

桃園市1名女子沒有運動習慣,休假時大快朵頤,因擔心發胖,就去健身房使用飛輪車運動,由於不知道正確的使用方式,又以為激烈運動有助減重,狂踩猛踩,雖然雙腿發痠,硬著頭皮運動40分鐘。

原本到晚上只是膝蓋微痛,結果入睡後,半夜因為雙膝劇痛而醒來,而且無法平躺,必須側躺屈膝才減輕痛楚,折騰到天亮。

黃宗熙說,任何運動都需要適度暖身,尤其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更要小心運動傷害,位於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是使膝伸直的肌肉,如果下踩力量過猛,容易造成拉傷。

黃宗熙說,拉傷第一天施以冰敷消腫,避免上、下樓梯造成負擔,多休息就會自然康復。

桃新醫院復健科醫師林頌凱說,股四頭肌會因過度使用而發炎,通常疼痛會維持23天,初期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避免會造成疼痛的動作,尤其避免膝蓋完全蹲下去。

資深車友陳世煌說,騎飛輪車要暖身確實,從椅墊至腳踏板的高度不能讓下肢維持僵直,而是保持膝處微曲,以大腿力量帶動踏板,「騎的時候不是用踏的,而是勾起踏板,連續動作如同畫圓圈」,如果感到痠痛,就該停止。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台灣醒報,作者魏敦華,2012-6-4

 

美國近來興起一股光腳跑步的熱潮,當地科學家經過研究後發現,光腳跑步雖然比穿鞋子跑步來得快,鞋商因應此熱潮所推出無襪子般的無感鞋,也提供了適度的保護。但研究團隊也表示,有許多人因為光腳跑步導致運動傷害,因此不一定每個人都適合光腳跑步,如果真的要這麼做,最好先從慢速做起。

研究人員讓12名受測者在跑步機上跑步,光腳以及穿鞋都跑6分鐘,中間都有充分休息;結果顯示光腳跑步時受測者的心跳,喘氣程度都比較低。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因為穿鞋跑步時後腳跟先著地,會對前進方面造成阻礙,而光腳跑步則因為腳底前端接觸地面比較多,在前進上會比較順暢。

而美國的製鞋商也因此推出在重量上比較輕,類似襪子的鞋子,以模擬光腳跑步的無感鞋,但運動物理治療家對此產品抱持觀望態度,認為在增速效果方面有限。

研究人員表示,光腳跑步雖然在速度上會比較快,但是受傷的機率會提高不少,他們接獲不少案例,都說光腳跑步一陣子後,輕則小腿痠痛到肌腱發炎,嚴重的話會甚至造成骨頭龜裂或骨折,因此他們建議應該要與醫生討論自己是否適合這樣的運動,且開始前一定要熱身,不要一下子把速度增加太多。

唯一讓研究人員意外的是,光腳跑步所造成的腳部割傷、劃傷,竟遠比想像中來的少。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AM730,2012-6-8

 

都市人生活繁忙,不少市民都疏於運動。近來適逢歐洲國家盃和奧運會將舉行,或會重燃大眾對運動的熱情。不過,隱性患者若突然進行劇烈運動,有機會引致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ACS)。有心臟科醫生建議心臟病高危人士,做運動應循序漸進,並留意運動後,有否出現冠心病徵狀,定期接受身體檢查,以盡早治療。

ACS是指膽固醇和脂肪在冠狀動脈血管栓塞,令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血管收窄從而心肌供血和供氧不足,造成突發性心痛、急性心肌梗塞、不穩定心絞痛等情況。由於冠狀動脈是將氧氣及養分送到心臟肌肉的主要血管,若果冠狀動脈出現問題,嚴重可導致心臟組織壞死,嚴重甚至會喪命。

聖保祿醫院心臟科部門主管兼顧問醫生謝德新指,有三成ACS患者在首次發病前沒有任何徵狀。若患者突然進行劇烈運動、情緒激動、精神壓力或吸煙等,身體需要大量氧氣,令心臟負荷大增,便可能會引發ACS,出現胸悶、胃痛、氣促及下顎疼痛等較明顯的病徵。

本身患有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吸煙或有家族病史的,都屬ACS的高危一族。年齡愈大,發病機會愈高,男性發病率亦較女性高。而停經後的女性隨著女性荷爾蒙的保護減少,發病機會亦與男性比率相若。ACS的復發和死亡率均高,即使患者康復,亦容易發生心臟衰竭和猝死,歐美每年各有140萬人死於ACS,實在不容忽視。

ACS患者目前可接受「通波仔」手術,但血小板會將手術後的支架當作外來物,依附在上面,再次形成栓塞,故需要配合抗血小板藥物治療,以減低血栓形成的風險。

謝德新形容,做運動是把「雙刃刀」,既可促進身體健康,但突然的劇烈運動或引致ACS。他提醒市民做運動前必須先熱身,運動首20分鐘宜做較輕量運動,以免一下子加重心血管負荷。市民可利用算式,即「220減去歲數」,得知運動期間的最高負荷心跳,再配合心跳儀監察,便可避免心血管過度負荷而發病。平日做運動後,若出現疑似ACS病徵,便需立即往急症室求診,以免錯過黃金90分鐘的治療時間。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欣傳媒,作者丁彥伶,2012-5-21

 

「完蛋了,平常都沒運動,最近來爬樓梯當運動,假日再去爬山好好動一動吧!」這常常是您心中的0S嗎?如果是,那就得小心啦!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骨科醫師章芳源今(17)日提醒,就是這種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人,長時間久坐肌肉萎縮關節不穩定,特別容易因為「亂動」而造成關節損傷,退化性關節炎可能提早報到。

章芳源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是全世界最常見的關節疾病,通常發生在年紀較大者。在美國就有超過五千萬的人口受到影響。在台灣,50歲以上有5成的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75歲以上的銀髮族則超過8成罹患此症。

不過,退化性關節炎近年來卻有年輕化的現象,章芳源說,退化性關節炎不一定只有中老年人才會得,如果關節施力不當、肥胖、關節受過傷;例如台灣很多機車騎士經常碰撞,造成關節面骨折、十字韌帶斷裂、半月板破裂,或是先天基因遺傳、先天性關節發育異常、代謝性疾病,關節受到的壓力較大,容易產生退化性關節炎。

一般人比較知道的,是膝關節退化,不過章芳源提醒,退化性關節炎好發在承載體重的關節,除了膝關節、髖關節,經常搬、揹重物的人則容易腰椎退化,喜歡用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的「低頭族」則易頸椎退化,而經常打電腦用力敲鍵盤的人也容易有手指末端指節退化。退化性關節炎的主要症狀,是關節疼痛與活動受限制為表現。

而章芳源特別要提醒的是,很多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常常一時興起跑去和人家爬山,或是平常沒有運動,久坐辦公室找不到時間運動的上班族,也常心血來潮決定開始用爬樓梯來減肥,但這類人卻是最危險,因為平常久坐易使肌肉萎縮,關節不穩定的情況下,操之過急突然過度爬樓梯、上山下山,關節很容易磨損受傷,甚至引起急性疼痛。

他建議平常沒運動習慣者想要訓練肌肉來減輕關節的負重時,運動要循序漸進,從低阻力的散步、游泳、騎腳踏車、跳土風舞、太極拳等輕度運動做起,再慢慢增加運動強度來訓練肌力,如果上下樓梯就會痠痛的人,顯示可能已經有關節退化的情況,就不要再以上下樓梯、爬山當運動,只能做前面介紹的散步、游泳、騎腳踏車等輕度運動了。

對於已經有退化性關節炎狀況的民眾,章芳源建議如果非要上下樓梯或爬坡時,最好要扶著樓梯扶手,或拿支拐杖來減輕膝蓋負擔。愛爬山的朋友,裝備要輕量化,背包的腰帶要緊緊綁在骨盆上,讓重量分在骨盆,因為骨盆是骨骼,幾乎沒有關節,而脊椎、腰椎的椎體關節很脆弱,減輕腰椎負擔可以避免腰椎退化。同時,下坡要走得很慢很慢,最好雙手都拿登山杖幫忙撐住,減輕膝關節的負擔。

想預防關節退化,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理想體重,章芳源建議,超重者一定要減肥,平常盡量避免蹲、跪的姿勢。椅子要坐高的,不要坐矮板凳或盤腿席地而坐。而且要適度運動,因為關節中的軟骨本身沒有血管,必須藉由運動獲得關節液的潤滑及滋養,所以即使關節退化有點痠痛,更要適度運動來保護關節。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世界新聞網,2012-5-16

 

knee   

林書豪受傷屬半月板撕裂傷,張育豪醫師說明如何復健。

 

最近常在媒體上看到「半月板撕裂傷(Meniscus tear)」這個名詞跟林書豪一起曝光,相信有不少人都對「半月板」在哪裡一知半解,大家對林書豪何時能復出也眾說紛紜。糖城復健診所負責人張育豪醫師表示,根據研究,我們上下階梯或跑步時,膝關節必須承受三至四倍的體重,打球和上籃時更可達到六至八倍體重,半月板是位於大腿骨跟小腿骨之間的一對C型軟骨,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吸震,並將由大腿骨傳下來的重量分散到小腿骨的整個關節面,而不是集中到一點。

膝關節做為承受重量的關節之一,因其結構上的不穩定,加上時時刻刻所承受的壓力,所以膝關節是全身上下最容易發生傷害的關節,讓我們來看看幾種常見的膝痛及其肇因。

前十字韌帶(ACL injury):前十字韌帶受傷是十分常見的運動傷害,特別是美式足球、籃球、滑雪等運動,傷害大都是由跳躍、轉動、突然急停或與他人碰撞而造成的,像最近林書豪的隊友Iman Shumpert跟芝加哥公牛隊的Derrick Rose都是在急停橫移的剎那間拉斷了前十字韌帶。

半月板撕裂傷(Meniscus tear):也是常見的運動傷害,從林書豪、姚明到洋基隊的三壘手A-Rod和投手CC Sabathia都是受害者,除了急性的撕裂,慢性的磨損也會造成半月板的傷害,半月板的撕裂傷害通常會有關節間隙的壓痛點,如果撕裂的半月板掉進關節裡,患者走路時膝蓋會有彈響聲或者是忽然被卡住(不能伸直又不能屈曲)。

髕骨軟骨軟化症 (Chondromalacia patellae):髕骨即是所謂膝蓋骨,而軟化則是指膝蓋骨後與大腿骨,前的軟骨因為磨損發炎變軟,這是很常見的膝痛,原因大多是因為支持膝蓋骨周邊軟組織(包括肌肉、韌帶)的改變,從而影響膝蓋骨坐落大腿骨坑的位置不正確,令軟骨加速磨損,最後引致痛楚及發炎等徵狀。當中最常見的成因包括:1.過度勞損(跑步或跳躍)、2.扁平足動作力學的改變、3.膝蓋骨撞傷等,患者的症狀以前(外)側膝痛為主,大多在上下樓梯時出現疼痛無力,有時蹲下困難,或是從蹲姿或坐椅站起來時產生酸痛感,偶爾會感覺到膝蓋在彎曲時有磨擦聲。

以上這些膝痛多是與運動傷害有關,為了延續患者的運動生命,避免膝關節提前退化,如果有任何的運動傷害都應該要馬上冰敷,並且盡快尋求專業的建議及治療。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自由時報,作者彭健禮,2012-05-09

 

溫馨的母親節即將來臨,許多子女買健身、按摩器材給媽媽,大千綜合醫院復健科醫師蔡嶽霖昨天提醒說,應選購有經濟部商品安全標章的器材,使用前詳閱說明書並規劃適合使用者身心狀況的運動計畫,以免還沒享受到健康,反而先造成病痛。

蔡嶽霖說,坊間健身、按摩器材琳瑯滿目,功能不一,只要選擇合格商品並正確使用,多能達到健身效果,但也有人使用不當反而造成身體受傷。

他指出,五十八歲陳姓婦女收到孩子贈送的跑步機,想讓她運動減重,但她沒有考量年齡及體重,努力跑了一段時間,發現膝蓋疼痛不已,檢查發現雙腿韌帶已拉傷發炎;另一名四十八歲的徐姓婦女,小腿有靜脈曲張,她聽說腿部按摩器可以改善靜脈曲張,每天認真地使用兩小時,結果造成靜脈發炎。

蔡嶽霖說,跑步機對膝蓋衝擊較大,不適合下肢骨關節退化性疾病的患者使用,有心臟病史者在使用前也應和醫師諮商,規劃適合自己的正確運動計畫。

他表示,腳踏車的衝擊比較少,但座椅過小、高度過高會造成陰部血液循環障礙,座椅太低會增加膝關節的負擔;滑步機雖然兼具跑步機與腳踏車的優點,但民眾如果有視覺、前庭等系統障礙造成平衡能力缺損,也要小心跌落的風險。

另外,患有骨質疏鬆、高血壓等病史,比較不建議使用按摩椅;小腿按摩器、頭肩頸按摩器、震動式按摩棒的強度較弱,比較不會造成傷害,但有周邊血管疾病、血管栓塞病史者也不建議使用,以免血栓移動造成中風等意外。

DotCome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